新年刚至,但无极殿的烛火依旧燃至三更,灯油添了三次,案上的舆图已被朱笔圈点得密密麻麻。
萧照渊手指轻叩着桌面,目光扫过阶下郭嘉、贾诩、房玄龄、萧何四人,声音带着彻夜议事的沙哑,却字字清晰:“春暖花开之日,必有大战。三国岁首休戈不过是在蓄力,我大秦需先布局。”
郭嘉将酒盏往案上一放,酒液溅出几滴:“陛下,我军拿下将近四州之地,可有哪些先贤而至?”
萧照渊轻轻拍掌,殿外走进三人。
“冉闵。”
“尉迟恭。”
“庞统。”
“参见陛下。”
“免礼。”萧照渊微微抬手,“此番我军需要调动兵力补充三线,冉闵三人连同典韦、许褚一同前往前线。”
“陛下。”萧何起身一礼,“典韦、许褚二位将军还是留在陛下身边护卫。您的安全才是第一。”
“不必。猛将就该在战场上立功。”萧照渊缓缓道,“盖聂等人武艺高强,还有禁军三大营,足够护卫皇宫。”
众人闻言,只能作罢。
郭嘉铺开调兵名册,墨迹未干:“各州战区兵勇已训练两月,可随时补入前线。”
房玄龄接着道:“粮草也已备足。各州新收的粮草可支撑前线半年。”他顿了顿,“养由基的神箭营还需额外拨付箭矢。”
贾诩微微一笑:“庞统兄可前往黑水关,卫青驻守黑水,正需一谋主。旗下猛将霍去病,秦琼,高顺,张辽。在让尉迟将军率玄甲军前往。山河关不过尔尔。”
“李靖军团缺少猛将。”萧何轻抚胡须,“可调冉闵、典韦与许褚三位将军前往,养由基的神箭营也可调到血月关。”
萧照渊望着舆图上的三大军团布防,卫青镇守黑水控制大周东境,白起牵制了燕云与望原,李靖扼守血月关。三军如同蓄势的猛虎,只待一声令下便可扑向猎物。
他拿起朱笔,笔尖划过纸面的声响在寂静里大殿内格外清晰。
“传旨黑水关:以卫青为帅,庞统为军师,霍去病,秦琼,尉迟恭,高顺,张辽为将。领陷阵营,玄甲军等二十万大军驻守,开春后伺机西进。”
“传旨云澜城:以李靖为帅,张良为军师,杨再兴,养由基,冉闵,典韦,许褚为将。领神射营,虎卫营等二十万大军驻守,剑指血月关,牵制大周主力。
“传旨白起,以其为帅,关、张、赵、马、黄为将,领二十万屯秦楚边境,整饬军备,待楚军异动,即刻南下。”
“传旨镇蛮关,诸葛亮统领四州军政一切事物,尉迟燎原为将,领十万驻守云州。杨峥率领荒、离十万驻守镇蛮关。”
“传旨,其余战区十五万即刻前往青州,荒州两地等候命令。”
五张圣旨写就,萧照渊盖上玉玺。曹正淳捧着圣旨疾步走出宫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寒气将旨意上的字迹晕染开些许,却掩不住那字里行间的杀伐之气。
郭嘉望向窗外笑道:“三军如鼎足而立,楚、周若敢先动,必遭反噬。”
萧照渊走到窗前,寒风卷着些许雪花扑在脸上,他却觉得胸中热血沸腾,这盘棋终于布的满满当当。
“开春后,”萧照渊的声音迎风传开,“朕要看着两国的疆土上,插满大秦的黑旗!”
内侍的马蹄声踏碎帝都的寂静,载着五道圣旨奔向四方。
岁首的余温尚未散尽,大秦的铁蹄已在酝酿新的征程。当春风来临,这五道圣旨便会化作百万雄师的号角,在两国的土地上掀起新的战火。
大周,朝议殿。
周帝的御案上摊着密探传来的军报——大秦各地的军事调动。
烛火在他布满血丝的眼中跳动,殿内的寒意比殿外的积雪更甚:“大秦改革土地,军事。使其粮草充足。兵力调动频繁,开春必有动作,我们没有时间了。”
太尉赵禹指尖在山河关的位置重重一点:“冥狼军团久经战阵,加上边军足以守住黑水关方向的二十万卫青部。耶律牧野老成持重,疾风军团擅长奔袭,二十万兵力镇守血月关可牵制李靖在云澜城的驻军。”他顿了顿,“凶虎军团已经在楚境站稳脚跟,十七万人马中虽有七万地方军,但搅乱大楚还是绰绰有余。”
周帝的目光扫过布防图上的兵力数字:山河关十六万,血月关二十万,凶虎军团十七万,预备军团十五万......这些数字加起来几乎掏空了大周的家底。
“地方军呢?”他声音沙哑的问道。
“除了镇压南诏的十万人马,各州只剩维持治安的地方军了。”兵部尚书苦着脸回话。
“丢了三州之地,赋税大减。虽然已经强压收税,但实在抽不出更多的钱粮来训练地方军。”户部尚书也是深深叹了口气。
殿内陷入沉默。谁都清楚,这些‘主力军团’看似兵力雄厚,实则暗藏隐患:冥狼军团在山河关一战折损万余,边军更是损失惨重,补入的皆是新兵;疾风军团三分之二皆是骑兵,固守城池便是自断一臂。凶虎军团里更是临时拼凑的七万地方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