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岁首的宫宴设在了皇极殿,鎏金的宫灯映着满桌的佳肴。殿角铜炉里的檀香混着美酒的香气酿出满室暖融融的年味。
太上皇萧玄天身着明黄常服坐在上首,左手边是太后杨菲,右手边挨着秦帝萧照渊。往下依次是皇后顾清梦,文王夫妇,武王夫妇,末座的七公主萧雅正用银筷拨弄着碗里的菜肴,眉梢间带着股不服的劲。
“七姐!你怎么不吃啊。”被萧照渊封为安乐王的萧照璃嘴里塞满了菜肴。
“你吃你的,再多说一句,当心我揍你。”萧雅握紧拳头朝他挥舞着。
“雅儿。”萧玄天目光落在小女儿身上,语气柔和,“你今年都十九了,过了年该谈婚论嫁了,你母妃已经提及好几次...”
话未说完,萧雅‘哐当’一下放下银筷,声音清亮:“父皇,儿臣不愿嫁人。”
瞬间宴席上安静了下来。文王萧照轩刚夹起的菜肴掉回盘里;武王夫妇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的无奈;就连萧照璃都一脸震惊的看着身旁的七姐不可思议。
“胡闹!”萧玄天眉头微皱,“女儿家总要寻个好人家,相夫教子才是正途。”
“相夫教子有什么意思?”萧雅扬起下巴,鬓边的珍珠步摇随着动作轻颤,“大哥二哥能上战场,六哥未当皇帝前也身先士卒。为何儿臣不能披甲上阵?前段时日,儿臣听闻司徒静公主都能披甲上阵,儿臣难道不如她?”
顾清梦忍不住笑了,伸手拉过萧雅的手:“七妹,有这份志气是好的,我支持你。”
“七妹,”萧照军轻声道,“军营风霜苦寒,哪比的上皇宫安稳。”
“安稳?”萧雅挣开手,走到殿中,对着萧照渊躬身一揖,“六哥,你新收的兖州,周地不是缺人手镇守吗?七妹不用当什么女将军,我就带一队女兵,安抚当地的妇女儿童。让你们看看,我到底能不能吃苦!”
萧照渊看着七妹眼里的光,像极了当初他要去前线抵挡蛮族之时。他放下酒杯看向太上皇:“父皇,儿臣觉得七妹说得有理。如今新占之地,百姓多为妇女儿童,女兵驻守更易安抚民心。不如就让她去诸葛丞相身边历练历练,跟着丞相好好学习。”
萧玄天看着小女儿倔强的侧脸,又看看萧照渊眼中的期许,终究叹了口气:“罢了,随你。但有一条,若吃不了苦就得回来乖乖嫁人。”
萧雅顿时笑靥如花,蹦蹦跳跳地给先皇和秦帝磕了个头:“谢父皇!谢陛下!儿臣定不会给大秦丢脸。”
惠妃娘娘笑着摇头,给萧雅碗里夹了块芙蓉糕:“你呀,真是投错了女儿胎。”
萧雅大口吃着糕点,含糊道:“母妃,哪有你这么说女儿的。女儿胎怎么了?照样能护着大秦的疆土!”
殿内的气氛重新热络起来,文王说起他巡视各地的趣事;武王讲着操练军队的辛劳;萧雅则是缠着她的六哥询问边关的规矩,顾清梦含笑听着,偶尔给秦帝添酒。
酒过三巡,萧照渊举杯起身,望着满座亲人:“今日岁首,愿我大秦岁岁平安。”
大周的岁首宫宴设在了朝议殿。周帝端着酒杯目光扫过阶下的宗室与重臣。
宗室举杯道贺:“陛下妙计,取楚十二城弥补三州之失...”
话音未落,就被太子姬昊咳嗽打断。谁都清楚,那十二城百姓逃散,收回来的不过是空城,若后续无法继续深入楚境,那他们还要耗费大量士卒镇守。
“老三...在秦地还好吗?”太后终于忍不住开口。去年姬明还在席间为她布菜,可如今秦帝的岁末旨意传遍三州,独独没有提起这位质子的近况。
周帝看着四周素位尸餐的宗室捏紧酒杯,指节泛白:“秦帝还不至于为难一个质子。”话虽如此,他却想起姬明走时送上的那封密信。
宴席过半,舞姬的水袖扫过地面,带起一阵冷风。武将班列里,有人看着殿外飘落的雪花,想起在血月关与秦军对峙的日夜。文臣们则是低头饮着闷酒,盘算着十二城的治理与赋税。
忽然有内侍匆匆进来,附在周帝耳边低语。周帝脸色变了变,挥手让他退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滴在明黄的龙袍上:“秦帝...给明儿送了岁首礼,是一件玄甲。”
满殿寂静。谁都清楚那件玄甲不是恩宠,是在提醒。
雪落的更紧了,大周的宫宴在沉闷中散场,宗室与朝臣踏雪离去,背影被宫灯拉得很长。
大楚的除夕夜,金銮殿里只点了三盏宫灯,昏黄的光晕勉强罩住楚帝独坐的龙椅,剩下的黑暗像潮水般围在他的四周,吞噬了往日的喧嚣。
“陛下,喝口汤暖暖身子吧。”陈美人捧着一碗热汤踏入殿内,她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殿内的死寂。
楚帝没有看她,目光落在空荡荡的大殿内。曾几何时,这里满是举杯的百官,儿孙打闹的欢呼之声。
“静儿...最像朕。”楚帝突然开口,声音嘶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