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明衍真的让阿漓带着在山水间游历,按现在的地理来讲,这里就是甲天下的桂林!
桂林的地貌在李明衍看来,是大自然最精妙的水利工程杰作。这里的山水形成于三亿多年前的古生代,当时这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的石灰岩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被抬升为陆地,然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下水和地表水不断侵蚀这些可溶性的碳酸盐岩,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明衍,你看这些山峰,像不像是巨人在地上撒下的棋子?"阿漓指着远处林立的孤峰说道。她的心情已经渐渐从失落中恢复过来,开始重新欣赏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
李明衍仔细观察着这些峰林:"这些山峰的形状确实有规律可循。你看,它们大多呈圆锥形或塔状,这是因为对石灰岩的溶蚀是从四面八方同时进行的。地下水沿着岩石的节理和裂隙渗透,逐渐扩大了这些通道,最终形成了地下河系统。"
他指着脚下的土地继续说道:"我们现在踩着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水系统的顶部。这种地貌在北方极为罕见,《禹贡》中虽有记载南方山川的奇特,但亲眼所见才能真正理解。"
两人沿着一条清澈的溪流前行,溪水在石灰岩河床上蜿蜒流淌,发出悦耳的潺潺声。
阿漓带着他走进一个巨大的溶洞,洞内的景象让李明衍叹为观止。各种形态的钟乳石悬挂在洞顶,有的如珠帘般垂下,有的如石林般挺立,在火把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这些钟乳石的形成,体现了时间的力量。"李明衍轻抚着一根粗大的石柱,千年万年的积累,就形成了这些鬼斧神工的艺术品。《老子》所说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莫过于此,水的力量虽然柔和,但持之以恒,连坚硬的岩石都能塑造成如此美妙的形状。"
走出溶洞,他们来到一处山峰的顶部。登高望远,整个桂林的山水尽收眼底。无数的孤峰如春笋般从平地拔起,直刺青天。山峰之间是碧绿的田野和蜿蜒的河流,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从水利工程的角度看,"李明衍指着远处的河流说道,"这些河流的走向很有特点。它们不像北方的河流那样直奔大海,而是在山峰间蜿蜒曲折,形成了无数的河湾和湖泊。这种地形虽然不利于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但却为防御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阿漓点头赞同:"确实如此。我们越族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了这种地形的保护。北方的铁骑即使到了这里,也很难发挥优势。"
夕阳西下,远山如黛。李明衍和阿漓坐在山峰之巅,看着天边的晚霞将群峰染成金色。在这样的美景面前,人世间的恩怨情仇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明衍,"阿漓轻声说道,"谢谢你陪我度过这段时光。"
李明衍温和地笑了,这段山水游历,不仅治愈了阿漓的心灵创伤,也让李明衍实地勘察了地形地貌。
他更加理解为什么百越各族能在这片土地上保持相对独立,也明白了如何利用这种特殊的地形优势制定战略。
···
之后的一个清晨,庄贾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矩子,找到了!"他难掩兴奋。
"在哪里?"
"往东北方向,约两日路程。"庄贾详细汇报,"那里有一个山谷,易守难攻。里面聚集了近万北人!"
"近万?"连李明衍都有些惊讶,"这么多?"
庄贾点头:"属下亲自去查看过。确实是个大型聚居地,而且..."
他压低声音:"里面的人,真如矩子所料,鱼龙混杂。"
李明衍当机立断:"启程!"
两日后,一行人在庄贾的带领下,来到了那个隐秘的山谷入口。
当李明衍和阿漓站在山谷边缘的高处,以冷静目光俯瞰这个所谓的"北人聚居地"时,他看到的不是一个避难所,而是一个正在酝酿危机的火药桶。
这个山谷呈现典型的漏斗状地形,四周高山环抱,只有一个狭窄的出入口。从军事防御的角度看,这样的地形确实易守难攻,但从治理的角度分析,却存在致命的结构性缺陷。李明衍首先注意到的是水系问题——整个山谷的水源完全依赖一条从东南角流入的小溪,这条溪流的水量根本无法满足近万人的基本需求。更糟糕的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这条珍贵的水源在流经聚居区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污染。
李明衍数了数溪流沿线的污染源:十三处临时茅厕直接建在水边,还有无数的生活垃圾堆积在河道两旁。这样的水质必然导致瘟疫横行。
从人口分布来看,这个聚居地完全是自发形成的无序状态。李明衍观察到,住房建设没有任何规划,草棚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最窄的过道仅能容一人通行。这种布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而且,由于缺乏排水系统,雨季时积水必然严重,进一步恶化卫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