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泽的晨光如碎金洒向水面,李明衍一行人乘着竹筏向着中央的那座神秘岛屿缓缓划去。彭越撑篙,韩谈掌舵,其余众人分坐两侧,人人神情专注,眼中都带着探寻的光芒。
"按照墨子先师的水系图,"李明衍展开那份珍贵的临摹图,手指在上面轻点,"这座岛屿的位置极其关键。它位于云梦泽的几何中心,如果要控制整个水系的流向,这里就是最佳的调控枢纽。"
周文凑过来观察:"矩子,您看这岛的形状也很奇特。从远处看像是天然形成,但仔细观察..."
"像是一个巨大的印章,"庄贾接过话头,"而且这种规整的圆形,在天然岛屿中极其罕见。"
随着竹筏的接近,那座岛屿的细节逐渐清晰。岛屿直径约有二三里,高出水面十余丈,四周的岸线呈现出异常规整的弧形。最引人注目的是,岛屿的北面有一处深深的凹陷,仿佛被什么巨力挖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阿漓忽然轻呼一声:"明衍哥,你们看那个缺口!"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处凹陷呈现出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凹陷的边缘齐整如切,底部平坦,深度目测有三四丈。最奇特的是,这个凹陷正对着来路的水流方向,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蓄水池。
"这哪里是天然的缺口,"邓起直言不讳地说道,"分明是人工挖出来的!"
李明衍心中一动,想起了《天问》中的那句诗:"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窴,就是填的意思。洪泉极深,为何要填埋它?
"彭越,把竹筏划到那个缺口附近,"李明衍吩咐道,"我们下去仔细看看。"
竹筏在缺口边缘停稳,众人纷纷跳上岸。这个巨大的人工凹陷近看更加震撼,底部的石壁光滑如镜,显然经过精心打磨。而在凹陷的最深处,赫然立着九根巨大的石柱!
"九根石柱..."李明衍喃喃自语,"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坟在古文中有堆积、建造的意思。九个方位,为何要在此建造?
周文和庄贾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九根石柱呈圆形排列,每根都有两人合抱粗细,高约一丈五尺。柱子的表面光滑,上面刻着复杂的纹路,初看像是装饰,仔细观察却发现另有玄机。
"这些纹路..."庄贾仔细观察着最近的一根石柱,"好像是水流的图案!"
确实如庄贾所说,每根石柱上的纹路都描绘着不同的水流形态:有的是激流,有的是漩涡,有的是波浪,有的是细流。九种不同的水流图案,对应着九个不同的方位。
"这是一套水流控制系统!"李明衍恍然大悟,"这九根石柱不是装饰,而是机关!"
他仔细观察石柱的底座,果然发现了异常。每根石柱的底部都有精密的转动装置,虽然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但机械结构依然清晰可见。
"矩子,您看这里!"子彻在其中一根石柱旁发现了异常,"这根柱子被动过!"
众人围拢过去,只见那根石柱的底座明显有被转动的痕迹。而在石柱的侧面,竟然隐约可见凿击的痕迹,仿佛有人试图破坏这套机关。
"有人破解过这个机关,"李明衍断言道,"而且破解的手法很巧妙,没有粗暴地破坏,而是找到了正确的开启方法。"
正当众人研究着这些破解痕迹时,韩谈在凹陷的边缘发现了更重要的线索:"先生,这里有石刻!"
众人急忙赶过去,只见在凹陷边缘的一块平整岩石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文字的风格古朴而工整,正是屈原的手笔:
"屈平观此地形,见白起之巧思,不禁心折。此岛本为泽中要冲,白起凿池立柱,以控水势。九柱应九方,水到柱转,可引泽水东西南北,随心所欲。真乃神工鬼斧,巧夺天工!"
"然白起虽巧,不知古有先例。昔鲧治水,堵塞为先,故积水为患。禹继其志,疏导为本,化害为利。白起此术,正合鲧道,终必有患。"
"平仔细观察,终悟其机关。此九柱之转动,全仗水力推动。若阻其转动之力,则机关自废。平遍寻古法,终在第七柱处找到关键..."
读到这里,李明衍不禁对屈原的智慧深感敬佩。这位楚国三闾大夫不仅诗才绝世,在水利技术方面也有着超凡的洞察力。他不但看出了白起机关的原理,还找到了破解的方法。
"第七柱..."庄贾数了数石柱的位置,"应该是那一根。"
众人来到第七根石柱前,果然发现了更多线索。这根石柱的底座被巧妙地卡住了,一块精心雕琢的楔形石块被嵌入转动装置中,使整个机关无法正常运转。
而在楔形石块上,刻着屈原得意的诗句: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在古代神话中,康回就是共工,因为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愤怒地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屈原用这句话暗指白起的改水工程,强行让水流向东南,违背了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