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手指仍悬在系统碎片兑换界面,目光锁定那行提示——【新碎片已录入:未知信道残留数据×1】。他没有犹豫,指尖轻点确认。
【兑换成功:获得“动态神经解析模块”(稀有)】
控制面板瞬间震动,一层全新的界面自底部滑出,呈半透明状覆盖在原有战术板之上。五条细线同步亮起,分别标注着敌方五名队员的ID,每条线后都跳动着实时更新的数值:心率、呼吸频率、瞳孔反应、脑电波动、肌肉张力。
数据流稳定接入。
他调出策略模拟空间,将过去三场对决的录像逐一加载,同时叠加当前生理曲线。系统开始自动比对行为模式与情绪波动之间的关联节点。不到十秒,首个映射模型生成——陈宇在发起突进前,瞳孔会收缩0.3秒,伴随脑电波β频段骤升,这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前兆。
战术板完成重构。
屏幕上,“夜莺”的模型仍在轻微抖动,发丝边缘不时出现断层般的错位,但沈逸已不再关注。他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右上角那组跳动的曲线。敌方阵型正在重组,五人分散推进,间距拉大,走位路径交错,明显规避集中围剿的风险。
传统战术分析失效。
但他不需要阵型推演了。
“张昊,”他在加密频道开口,“三秒后,你会被盯上。”
张昊的手指顿了一下,“什么?”
“别动操作,听我指令。等会儿你退到D4高地边缘,把技能槽空出来,别充能。”
“他们现在是分散走位,你怎么确定……”
“因为陈宇的心率在下降。”沈逸盯着数据,“从118压到92,呼吸变平。这不是冷静,是伪装平静。”
他见过这种状态。极度紧张后强行压制情绪,反而暴露了更深层的意图——孤注一掷的突袭。
“林悦,”他转向观战视角,“在D4左侧布一个延迟触发的减速场,三秒后生效,范围缩小到五米。”
“明白。”林悦的声音传来,没有多问。
沈逸闭了闭眼,将最后一轮模拟结果刻进记忆。他已经算过十七种可能,只有这一种能逼陈宇出手——让他误判张昊操作失误,露出破绽。
倒计时启动。
三、二、一。
张昊的角色缓缓后撤,脚步略显迟滞,像是技能释放后未能及时调整站位。他停在高地边缘,手中控制技能未充能,处于冷却状态。
几乎同时,战术板发出一声极短的蜂鸣。
【警告:目标“狂龙”瞳孔收缩速率异常,视觉聚焦增强,预计0.5秒内触发攻击行为】
沈逸睁眼。
“就是现在。”
他没有下令集火,而是同步启动三重控制技能——震荡波自脚下扩散,引力锚自空中锁定,时间缓流区域悄然铺开。三个非指向性技能覆盖同一片扇形区域,形成无形的封锁网。
陈宇的突进技能划破空气,身形如箭射出。
他的起手极其精准,贴着技能判定边缘切入,目标直指张昊。只要命中,就能打乱对方阵型核心。
但就在他技能命中的前0.3秒,震荡波率先触发,打断了动作前摇。引力锚紧随其后,将他向后拖拽半步。时间缓流生效,他的移动速度骤降。
硬直。
控制链完成。
“集火。”沈逸声音平稳。
三道技能在同一帧落下。林悦的减速场刚好触发,将陈宇钉在原地。张昊的控制技能补上最后一环,彻底断绝闪现逃生的可能。
血条骤降。
倒下。
敌方指挥频道陷入短暂沉默。原本稳步推进的节奏被彻底打乱,其余四人立即后撤,阵型收缩回野区入口。
“你们……是怎么预判到他的路线的?”张昊低声问,声音里带着震惊。
“我没预判路线。”沈逸看着战术板上那条仍在跳动的生理曲线,“我预判了他的眼睛。”
他指尖轻划,将刚才的战斗数据打包存入系统日志。这一次击杀,不是靠操作精度,也不是靠阵容优势,而是基于对心理状态的精准捕捉。他的战术板,已经从“行为预测”进化到了“意识干预”层级。
林悦在观战视角中轻吸一口气。她看得清楚——沈逸的每一次指令,都比对手的动作早了半拍。那不是反应,是提前布局。
“他们不会再用同一套节奏了。”沈逸说,“接下来,他们会更谨慎,也可能更急躁。但只要陈宇还在场上,他的心跳就会出卖他。”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这枚“动态神经解析模块”能运行的时间有限。系统提示栏底部,一行小字正在倒计时:【模块剩余运行时间:4分17秒】
他必须在时限内终结比赛。
敌方开始重新集结,但走位明显迟疑。陈宇的角色在地图边缘重生,迟迟未归队。他的生理数据显示,心率始终维持在105以上,呼吸频率紊乱,肌肉紧张度居高不下。
他已经不敢再轻易出手。
沈逸调出战术板的全局视图,开始规划下一波推进路线。他不再依赖传统阵型分析,而是以五条生理曲线为指引,寻找下一个心理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