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威将军慕容翰对慕容皝说:“宇文部强盛了好长时间,一直是咱们国家的心腹大患。现在逸豆归篡位得了政权,但大家心里都不服他。再加上这人又平庸又糊涂,手下的将帅也没什么本事,国家没有防御措施,军队更是毫无章法。我在他们那儿待了很久,对地形了如指掌。宇文部虽然名义上依附远方的强大羯族,但实际上彼此声势根本连不上,真遇到事儿,羯族也帮不上忙。咱们现在要是去攻打宇文部,那肯定是一打一个准。不过,高句丽离咱们国家很近,一直对咱们有想法,想找机会占便宜。他们知道宇文部要是灭亡了,接下来就轮到自己倒霉,肯定会趁咱们国内空虚,发兵深入,打咱们个措手不及。咱们要是留的兵少,根本守不住;留的兵多呢,又没办法全力去攻打宇文部。高句丽这才是咱们的心腹大患,得先把它解决掉。以咱们的实力,攻打高句丽,一下子就能拿下。宇文部就是个只知道守家的主儿,肯定不敢大老远跑来和咱们争利。等咱们拿下高句丽,回头再收拾宇文部,就跟翻个手掌一样容易。这两个国家都平定了,咱们就能掌控东海一带的利益,国家富有,兵力强盛,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到时候就可以谋划夺取中原了。”慕容皝说:“好主意!”于是就打算攻打高句丽。
高句丽有两条路可以进军,北路平坦宽阔,南路又险又窄,大家都想从北路走。慕容翰说:“敌人按常理推测,肯定觉得咱们大军会走北路,所以他们一定会重视北路,而轻视南路。大王您应该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从南路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这样的话,拿下丸都不在话下。再另外派一支偏师从北路出发,就算北路的军队有点闪失,可咱们已经把高句丽的核心力量击溃了,他们其他地方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慕容皝听从了他的建议。
十一月,慕容皝亲自率领四万精兵从南路出发,让慕容翰、慕容霸担任前锋,另外派长史王寓等人率领一万五千人从北路进发,去讨伐高句丽。高句丽王高钊果然派他弟弟高武率领五万精兵在北路抵抗,自己带着一些弱兵防守南路。慕容翰等人先到了南路,和高钊交战,慕容皝带着大军随后赶到。左常侍鲜于亮说:“我本是个俘虏,承蒙大王像对待国士一样对待我,这份恩情我不能不报。今天,就是我拼死报答的时候!”于是他独自带着几个骑兵,率先冲向高句丽的阵营,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败。高句丽的阵营开始动摇,大军趁势而上,高句丽军队被打得大败。左长史韩寿斩杀了高句丽将领阿佛和度加,各路军队乘胜追击,就这样打进了丸都。高钊单人匹马逃走了,轻车将军慕舆泥追击,抓到了他的母亲周氏和妻子后返回。与此同时,王寓等人在北路交战,结果都战败身亡,所以慕容皝就不再继续穷追高钊。慕容皝派人去招降高钊,高钊不出来。
慕容皝打算撤兵,韩寿说:“高句丽这个地方,咱们没办法派兵长期驻守。现在他们君主逃亡,百姓流散,都躲在山谷里。咱们大军一走,他们肯定又会聚集起来,收拾残部,还是会成为咱们的祸患。我建议把高钊父亲的尸体带走,把他母亲抓回去当人质,等他自己来投降,再把这些还给他,用恩德和信义来安抚他,这才是上策。”慕容皝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挖出高钊父亲乙弗利的坟墓,把尸体装上,收缴了高句丽府库里历代积攒的珍宝,俘虏了五万多男女,烧毁了他们的宫室,毁掉丸都城后就回去了。
十二月壬子日,康帝立妃子褚氏为皇后。征召豫章太守褚裒入朝担任侍中、尚书。褚裒因为自己是皇后的父亲,不想在朝廷里任职,苦苦请求到外地去。于是朝廷任命他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半洲。
赵王石虎在邺城修建了四十多座楼台观阁,又营建洛阳、长安两座宫殿,参与修建的有四十多万人。他还想从邺城修一条阁道到襄国,下令河南四州准备南征的军备,并州、朔州、秦州、雍州筹备西征的物资,青州、冀州、幽州做好东征的打算,都是从每三五个壮丁中征调一人。各州负责制造铠甲的有五十多万人,船夫十七万人,这些人被水淹死、被虎狼吃掉的,占到了三分之一。再加上公侯、地方官员都争着谋取私利,老百姓失去生计,又发愁又困苦。贝丘人李弘趁着大家心里都有怨气,说自己的姓名符合谶语,就联络了一帮党羽,还设置了各种官职。后来事情败露,李弘被处死,受牵连获罪的有几千家。
石虎打猎毫无节制,早出晚归,还经常微服出行,亲自去查看工程劳作情况。侍中京兆人韦謏劝谏说:“陛下您不顾天下这么重要的责任,轻易地在那些危险的工地附近行走,万一突然遇到个疯狂的人闹事,您就算有再大的智慧和勇气,又能怎么施展呢!而且您没完没了地征发劳役,耽误了百姓耕种和收获,到处都是百姓的叹息声,这恐怕不是仁德圣明的君主忍心做的事啊。”石虎赏赐给韦謏谷物和布帛,但修建工程的事儿却越来越多,他自己还是照常微服出游视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