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康五年(公元339 年,己亥年)
春天,正月辛丑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三月乙丑日,广州刺史邓岳带兵攻打汉国的宁州,汉国建宁太守孟彦抓住宁州刺史霍彪,向邓岳投降。
征西将军庾亮一心想着收复中原,就上表推荐桓宣担任都督沔北前锋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守襄阳;又上表推荐他弟弟临川太守庾怿担任监梁、雍二州诸军事、梁州刺史,镇守魏兴;西阳太守庾翼担任南蛮校尉,兼任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并且都给他们假节的权力。庾亮还请求解除自己豫州的职务,把它交给征虏将军毛宝。朝廷下诏让毛宝担任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和西阳太守樊峻一起率领一万精兵驻守邾城。任命建威将军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进入沔中地区。陶称带着二百人去见庾亮,庾亮一直讨厌陶称轻浮狡猾,历数陶称前后犯下的罪行,把他抓起来杀了。后来因为魏兴地势险要又偏远,庾亮就命令庾怿转移到半洲屯守;改任武昌太守陈嚣为梁州刺史,前往汉中。庾亮还派参军李松攻打汉国的巴郡、江阳。夏天四月,李松抓住汉国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送到建康。汉主李寿任命李弈为镇东将军,代替李闳镇守巴郡。
庾亮给皇帝上疏说:“蜀国现在很弱,但是北方的胡人势力还很强,我想率领十万大军,把驻地转移到石城,然后派各路军队分布在长江、沔水一带,制定讨伐赵国的计划。”皇帝把他的建议下发,让大臣们讨论。丞相王导表示同意。太尉郗鉴则认为:“现在物资准备还不充分,不能大规模出兵。”
太常蔡谟发表意见,他觉得:“时运有好有坏,做事的方法也要能伸能屈。要是不考虑自己和敌人的实力对比,就轻易行动,那很快就会灭亡,还谈什么成功呢!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积蓄力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时机是否成熟,取决于胡人的强弱,而胡人的强弱,又取决于石虎的能力。自从石勒起兵,石虎就一直像他的得力爪牙,打仗百战百胜,这才平定了中原,他们占据的地盘,和当年魏国差不多。石勒死后,石虎挟持继位的君主,诛杀将相;国内的麻烦解决后,又消灭外部的敌人,一下子就攻下金墉城,再打一仗就抓住了石生,杀石聪就像捡东西一样容易,收拾郭权就像摇落枯树枝一样轻松,周边领土一点都没丢。从这些事来看,石虎到底有没有能力呢?有人因为之前胡人攻打襄阳没打下来,就说他们没什么本事。但一个百战百胜的强者,因为没攻下一座城,就说他不行,这就好比一个人射箭百发百中,就一次没射中,能说他技术差吗?
“而且之前石遇带领的只是一支偏师,桓宣只是边境的将领,他们争夺的只是边境的土地,有利就进攻,不利就撤退,并不是什么关键的战斗。现在征西将军庾亮以重要地方长官和贤能之士的身份,亲自率领大军,想要一举拿下黄河以南地区,石虎肯定会亲自率领全国的军队来一决胜负,这怎么能和攻打襄阳那次相比呢!现在征西将军要是和石虎打仗,能比石生厉害吗?要是守城,能比金墉城坚固吗?想凭借沔水阻挡敌人,能比长江还险要吗?想抵御石虎,能比抵挡苏峻容易吗?这些方面,都应该仔细比较。
“石生是猛将,手下有关中的精兵,征西将军打仗恐怕很难战胜他。金墉城又险又坚固,刘曜带十万大军都攻不下来,征西将军守城恐怕也守不住。而且当时洛阳、关中都起兵攻打石虎,现在这三个地方反而被石虎所用;和以前相比,石虎现在的势力是之前的一倍半。石生连一半的石虎都对付不了,而征西将军却想对付比之前强一倍的石虎,这我就很怀疑了。苏峻的势力比不上石虎,沔水的险要比不上长江;长江都挡不住苏峻,却想用沔水来抵御石虎,这也让人怀疑。以前祖逖在谯城,在城北边境屯田,胡人来进攻,他提前设置军屯在外面抵御。粮食快成熟的时候,胡人果然来了,青壮年在外面打仗,老人小孩在里面收割,还拿着很多火把,情况紧急就烧了粮食逃跑。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始终没得到屯田的好处。那时候,胡人只占据黄河以北,和现在相比,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实力;祖逖连四分之一实力的胡人都抵御不了,而征西将军却想抵御比那时强四倍的胡人,这又让人怀疑。
“不过这还只是讨论征西将军到了之后的情况,还没考虑行军路上的问题呢。从沔水往西,水流湍急,江岸又高,军队只能像鱼群一样依次逆流而上,队伍首尾能排百里长。要是胡人不像宋襄公那么讲仁义,趁我们还没摆好阵势就攻击,那该怎么办呢?现在我们和胡人,水陆地形不同,作战习惯也不一样;胡人要是来送死,我们当然有足够的能力对付他们,但要是我们放弃长江天险,深入敌境,用我们的短处去攻击他们的长处,恐怕这不是稳操胜券的好办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