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渴望在有生之年能见证梦境推演中的那些锐利武器、炮弹、舰船乃至飞机成为现实。
至于攻打高丽或东瀛,正如朱松所言,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征服两地将易如反掌,无需急于一时。
“若选第二条路,还需解决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培养一位优秀的海军将领。”
“若由他统帅和训练海军,此事将轻松许多。”
朱松话锋一转。
“谁?”
朱元璋急忙询问。
“一位名叫马和,也称马三宝的人。”
“他或许源自父皇宫中的太监群体,洪武十四年,傅有德、蓝玉与沐英征服云南时,捕获了一批孩童带回宫中为太监,马和可能就在其中。”
“但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北伐时,他留在了北平府,现今应在四哥府邸。”
朱松缓缓说明。
“马和?”
朱元璋闻言,眉宇紧锁。
身为九五之尊,他怎会关注一个小太监,且此人还在老四那里。
“你可曾听闻郑和此人?”
朱元璋话锋突变,反问道。
“郑和?!”
朱松闻言惊愕。
郑和不就是马和吗?郑姓乃燕王朱棣所赐!
老爷子竟知晓郑和,却为何不知郑和即马和?
“对,郑和!我梦中推演有一幕,你登基后,天道十二年,派遣郑和平定东瀛。”
“即便在老四为帝时,郑和也被派往西洋七次。”
朱元璋点头解释。
言及此处,朱元璋恍然大悟。
“等等……你说的马和,莫非就是郑和?”
“马和此刻在老四府邸?”
朱元璋急切地向朱松确认。
“正是,郑和即马和,郑乃皇家赐姓。”
朱松苦笑点头。
看来老爷子虽能预见未来,但对细节仍有些混淆。
“原来如此!”
“无妨,马和我会从老四那要回,直接送予你。”
朱元璋恍然领悟,随后豪迈地表示。
对朱松所求,朱元璋自当竭力满足。
如此人才,留于老四之手,实属屈才!
“也好,届时直接将马和送入王卫学院便是。”
“儿臣将专门致力于对他的培养。”
朱松点头应允。
“好,就此决定!”
“但你打算将造船厂设于何处?”
朱元璋拍定决策,同时略显犹豫地问道。
毕竟西北乃内陆之地,仅邻长江与黄河,适宜建造大型舰艇吗?
“就设于嘉陵江与黄河沿岸。”
“儿臣会尽快拟出计划,呈予父皇审阅。”
朱松爽快答应。
与父皇坦诚相谈后,行事更为自如,这对他是大利。
“甚好。”
“待你离开西北,再在沿海建厂亦可。”
朱元璋缓缓点头。
“父皇,您何时起有了灭东瀛之念?”
朱松好奇地问道。
“灭东瀛之念,由来已久。
大明初建时,我便有意渡海东征,但被刘伯温等人劝阻。”
朱元璋无奈叹息。
这些年,东南沿海屡遭倭寇侵扰,百姓苦不堪言。
洪武年间,此类消息不绝于耳,年年皆有倭寇滋事。
这些宵小之辈,虽不成气候,却时常滋事,令朱元璋头疼不已。
而今又得知东瀛人的野心,这弹丸之地竟藏此大患,更坚定了朱元璋除之而后快的决心。
在朱匣焌梦中经历里,朱松派遣郑和平定东瀛,斩杀其所谓和幕府大将军,众多反抗者,最终封一孙为岐王,镇守东瀛。
不过十年,东瀛全境尽在掌控之中。
岐王向东瀛赠送了上乘的粮种与文化,伴随大批汉人迁徙,东瀛迅速汉化。
正因如此,后世东瀛仍在明室管辖下,最终被设为东瀛省。
值得注意的是,岐王乃朱匣焌次子朱剑坤,亦是杰出人物,持有皇卫军校高等。
“此事儿臣略有知晓。”
朱松点头应和,却暗觉朱元璋重提旧事背后必有深意,或许是通过预知未来,察觉东瀛隐患后,才有了此念。
“老九,吾有一事不明,欲问你。”
朱元璋忽然发问。
“父皇请讲!”
朱松略显心虚。
老爷子既能预知未来,何事还需问他?
“你身上八奇技,究竟是何传承?”
朱元璋直接问道。
八奇技?
朱松闻言愕然。
不是说系统无法推演系统信息吗?
老爷子怎知八奇技?
施展拘灵遣将之时,秦始皇嬴政身影显现,令朱元璋大惊。
“正是八奇技!”
“老九,国运系统对你并无隐瞒,这八奇技你得给朕细细道来。”
“朕一直好奇,你究竟有何等能耐?”
“国运系统告知朕,你身上承有八奇技,且这些传承将来能让众多朱家子孙习得一二。”
朱元璋满怀期待地向朱松解释。
震惊过后,朱松迅速恢复冷静。
老爷子如此发问,显然对八奇技不甚了了,这也证实国运系统无法推演八奇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