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豪门 > 译电者 > 第875章 技术传承

第875章 技术传承(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宗门被灭,才知最废师弟是大佬 穿越女尊成神偷,偷了老娘还想跑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你要肩祧两房,和离另嫁你哭什么 四娃伴我闯天涯 749局:神秘档案 爹假死再娶,我带娘种田挣诰命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回到家乡:从捕鱼开始的悠闲生活 出租屋的直播歌神

技术传承

卷首语

1990 年 5 月 17 日 9 时 37 分,北京航天技术研究所的资料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书桌的蓝皮笔记本上 —— 封面烫金的 “技术笔记 陈恒 1967-1987” 字样已有些褪色,笔记本侧面贴着 19 张彩色标签,分别标注 “67 式研发”“晶体管量产”“东方红星地通信”。

小张(新一代工程师,1977 年加入团队)的手指轻轻翻开第 3 本笔记,纸页上 “1969 年 3 月 珍宝岛 跳频 r 值从 3.71 调至 3.711,伪跳频点每 19 个插 1 个” 的手写字迹,还带着当年陈恒(技术前辈)的汗渍。“之前研发‘90 式’通信车时,低温抗干扰总不达标,原来陈工当年在珍宝岛就解决过类似问题!” 他的声音带着激动,桌角堆着 37 份技术突破报告,每份报告首页都写着 “参考陈恒笔记第 X 本第 X 页”。

李敏(技术顾问,当年与陈恒共事)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看着小张专注的神情,想起 1987 年陈恒退休前的场景 —— 当时陈恒把 19 本笔记捆在帆布包里,郑重地交给小张:“这里面每一个数据,都是前线战士、工厂师傅和我们一起熬出来的,别让技术断了代。” 此刻,资料室里的笔记本与突破报告,正无声地印证着这份传承的重量。

一、陈恒 19 本笔记的形成:十年技术沉淀与 “怕断代” 的执念

1967-1987 年,陈恒用 20 年时间写下 19 本技术笔记,每本对应一个关键技术阶段(“67 式” 研发、量产、“东方红一号” 星地通信、导航密码构想),记录的不是抽象理论,而是实战数据、算法调整、问题解决方案,甚至包括 “战士反馈”“工厂返工记录” 等细节。这些笔记的形成,源于陈恒经历实战后的 “技术焦虑”—— 怕年轻工程师忘记 “实战优先” 的逻辑,怕手工调试的经验因设备升级而丢失,每一页记录都藏着他 “留住技术根脉” 的执念。

1967-1969 年:“67 式” 研发与实战笔记(第 1-5 本)。第 1 本笔记(1967 年)记录 “67 式” 跳频算法的初始设计,里面贴着李敏手绘的跳频波形图,旁注 “r=3.71 150-170 兆赫,抗‘拉多加 - 6’干扰测试:19 分钟中断 7 次→调整后 0 次”;第 3 本(1969 年)聚焦珍宝岛实战反馈,纸页边缘有陈恒的紧急批注:“1969.3.15 东北军区反馈 - 37℃晶体管 β 值降 19%,需加羊毛毡保温,明天送样 37 台”。陈恒后来回忆:“那时候在前线,每天抱着笔记本记录,生怕漏了一个数据 —— 战士说‘机器断一次,可能就少一个人’,我不敢马虎。” 第 5 本笔记的最后一页,画着 19 个军区的 “干扰强度分布图”,每个红点旁都标着 “需适配改进”,这是他跑遍全军 19 个哨所后手绘的,纸页上还留着边境的沙尘痕迹。

1970-1977 年:“67 式” 量产与卫星技术笔记(第 6-12 本)。第 6 本(1970 年)记录晶体管量产的 “卡脖子” 问题,贴着老吴的晶体管测试报告,陈恒批注:“3AX81 合格率 37%→97%,关键在区域熔炼速度 0.7 毫米 / 分钟,不能快也不能慢”;第 9 本(1972 年)是 “67 式” 军区适配细节,里面有南方军区防潮改进的 “硅胶干燥剂更换周期表”,写着 “每 19 天换一次,潮湿天缩短至 7 天”;第 12 本(1977 年)则关联 “东方红一号” 技术,记录 “星地通信频率微调与‘67 式’跳频的协同逻辑”,贴着卫星第 19 秒信号捕获的波形图,旁注 “108 兆赫微调 ±18.5 赫兹,可借鉴到地面多站协同”。这 7 本笔记的形成,正值 “67 式” 1962 台设备全军列装,陈恒白天协调量产,晚上熬夜整理笔记,有时写到凌晨 3 点,就趴在桌上睡,醒来继续 —— 他在第 10 本笔记的扉页写:“量产不是结束,是技术传下去的开始,怕后面没人知道这些改进是怎么来的。”

1978-1987 年:导航构想与技术总结笔记(第 13-19 本)。第 13 本(1978 年)记录 “北斗雏形” 导航密码构想的细节,画着多站协同定位的示意图,标注 “19 个地面站,均用 1962 年基准时钟校准”;第 17 本(1982 年)是对 “67 式”“东方红一号” 技术的系统总结,列出 “19 项核心技术传承点”,如 “跳频算法动态 r 值、晶体管双扩散法、星地频率同步”;第 19 本(1987 年)是陈恒退休前的最后记录,写着 “交给小张:笔记要结合新设备用,别死记,要懂‘为什么这么改’”。这 7 本笔记,是陈恒对 20 年技术的梳理,也是对传承的 “最后交代”—— 他在退休前的技术会上说:“我这辈子做的技术,都在这 19 本里了,你们要让它活起来,别让它在资料室落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嫁不孕糙汉三胎生七宝全村下巴掉 长灯魇 不敢折柳枝 妖孽王爷小刁妃 修仙重生,从拯救炮灰女儿开始 当胆小鬼成了警局团宠后 被流放后,五岁奶团带全家致富 带着福宝随军,家属院团宠大小姐 无人区:开局肉身点满 回京认亲被嫌,听劝换爹后成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