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豪门 > 译电者 > 第874章 “67 式” 量产

第874章 “67 式” 量产(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宗门被灭,才知最废师弟是大佬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你要肩祧两房,和离另嫁你哭什么 四合院:重生傻柱,终极老六 749局:神秘档案 七零娇妻,糙汉军官掌中宝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回到家乡:从捕鱼开始的悠闲生活 出租屋的直播歌神 在女尊世界被轮番调教

卷首语

1977 年 12 月 27 日 9 时 37 分,沈阳军区某边防仓库的铁门被推开,寒风裹着雪粒灌进来。张班长(边防通信兵)的手套上沾着冰霜,却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货架上最后一台 “67 式” 通信设备 —— 墨绿色机身上,“1977.12” 的生产编号还泛着冷光,这是全军 1962 台 “67 式” 量产装备的收官之作。

王师傅(工厂量产负责人)从卡车后座搬下一个铁皮盒,里面是 1967 年第一台量产 “67 式” 的零件残片:0.37 毫米粗的镀银导线、手写的频率校准笔记,还有一块刻着 “67 - 量 - 001” 的铭牌。“十年了,从上海工厂的车床边,到全国 19 个军区的哨所,终于装完了 1962 台。”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指节上的老茧是十年车床作业的印记。

陈恒(技术统筹)站在仓库中央,手里攥着《“67 式” 全军装备总结报告》(编号 “67 - 装 - 7701”),首页 “1967-1977 年,1962 台设备,覆盖全军边防、野战部队,平均故障率≤3.7%” 的字样被红笔圈了三道。“1969 年珍宝岛,我们带着样机去前线;现在,每个哨所都有‘67 式’,再也不用怕苏军的干扰了。” 仓库外,通信兵正用新装备测试链路,150 兆赫的跳频信号穿透风雪,在边境线上划出安全的电波屏障。

一、量产背景:1967 年的 “技术定型” 与边境需求的双重驱动

1967 年,“67 式” 通信设备完成定型,正式启动量产筹备 —— 这不是偶然决策,而是基于 1962-1966 年的技术积累(1962 年基准时钟的频率校准技术)、1967 年边境冲突的实战需求(苏军 “拉多加 - 6” 干扰设备的威胁),以及全军通信装备的 “换代缺口”(当时老式设备抗干扰率不足 37%)。十年量产的起点,是 “技术成熟度” 与 “实战紧迫性” 的精准契合,每一项决策都有明确的历史依据。

1967 年 “67 式” 定型的技术基础。根据《“67 式” 定型技术报告》(编号 “67 - 定 - 6701”),1962-1966 年,陈恒团队完成三大核心技术突破:一是基于 1962 年基准时钟的频率校准方案(5 兆赫分频至 150 兆赫,误差≤0.37 赫兹);二是李敏研发的 r=3.71 跳频算法(抗干扰率≥97%);三是周明远优化的硬件结构(重量 37 公斤,适应前线机动)。1967 年 5 月,定型测试显示:“67 式” 在 - 37℃至 40℃环境下,连续工作 190 小时无故障,抗苏军 “拉多加 - 6” 干扰成功率 97%,完全满足实战需求。“没有 1962 年的基准时钟,‘67 式’的频率就没准头;没有这五年的调试,也不敢贸然量产。” 陈恒在定型评审会上强调,技术成熟度是量产的首要前提。

边境冲突催生的 “量产紧迫性”。1967 年夏季,中苏边境局部冲突中,我方老式通信设备因抗干扰能力弱,3 次出现情报传输中断,而 “67 式” 样机在测试中成功避开苏军干扰,传递关键情报。根据《1967 年边境通信需求报告》(编号 “边 - 通 - 6701”),全军急需至少 1900 台抗干扰通信设备,覆盖东北、西北、西南 19 个边防哨所与野战部队。“当时苏军的干扰机,能跟踪我们老式设备的固定频率,‘67 式’的跳频能躲,必须赶紧造出来发给部队。” 张班长当时还是新兵,亲眼见过老班长因通信中断急得砸设备,这让他后来对 “67 式” 的期待远超其他装备。

量产台数 “1962 台” 的确定逻辑。1967 年 8 月,总参通信部联合工厂制定《“67 式” 全军装备规划》,根据部队编制(每边防连 1 台、野战营 2 台)、维修备用(10% 冗余),最终确定量产 1962 台 —— 这个数字既满足 “19 个军区基础配置”(每军区 100 台),又预留 162 台作为备用与后续改进测试。王师傅拿到规划时,心里犯怵:“上海无线电三厂当时月产能只有 19 台,1962 台要造十年,还得保证每台都合格,压力太大了。” 但看到边境需求报告里 “通信中断可能导致阵地失守” 的字样,他还是接下了任务。

1967 年 10 月,“67 式” 量产正式启动,上海无线电三厂、南京电子管厂等 19 家工厂组成协作链,陈恒负责技术统筹,王师傅负责生产组织,李敏、周明远驻厂解决技术问题 —— 十年量产的大幕,在 “技术准备充分、需求紧迫” 的双重背景下拉开,每一台 “67 式” 的生产,都承载着边境通信安全的重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仙魔大陆之劫 旺家福宝当灾星?改旺别家哭去吧 暖青寒 五个郎君一台戏,美人沦陷修罗场 重生后,黑莲花权臣宠妻杀疯了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1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盾勇:寒怒屠穹 灵魂互换之别样人生 孤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