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豪门 > 译电者 > 第872章 北斗雏形

第872章 北斗雏形(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宗门被灭,才知最废师弟是大佬 穿越女尊成神偷,偷了老娘还想跑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你要肩祧两房,和离另嫁你哭什么 四合院:重生傻柱,终极老六 749局:神秘档案 七零娇妻,糙汉军官掌中宝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回到家乡:从捕鱼开始的悠闲生活 出租屋的直播歌神

卷首语

1972 年 3 月 17 日 14 时 07 分,北京航天技术研究所的小型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一张军用地图上 —— 地图上 “珍宝岛”“漠河边境” 的标记被红笔圈出,旁边散落着 “67 式” 通信设备手册、“东方红一号” 卫星加密模块设计图,还有一张画满频率刻度的草稿纸。

陈恒(技术统筹)的手指在地图上滑动,从 “67 式” 曾服役的珍宝岛,移到 “东方红一号” 的轨道投影:“‘67 式’能在地面抗干扰传情报,卫星能在太空传加密参数,要是把这两样结合,能不能解决部队‘找不到、传不准’的导航问题?” 他面前的纸上,“导航密码构想” 五个字刚写好,墨迹还没干。

李敏(算法骨干)拿起 “67 式” 的跳频参数表,上面 “r=3.71、150-170 兆赫” 的数字她再熟悉不过 —— 这是她当年为 “67 式” 优化的算法,如今要思考如何变成导航的 “定位密码”。“卫星能给频率基准,‘67 式’能跳频抗干扰,可怎么让多个地面站跟卫星对得上,算出位置?” 她的笔尖在草稿纸上画着频率曲线,试图找到 “卫星信号 - 地面接收 - 位置计算” 的关联逻辑。

老钟(频率基准专家)摩挲着 1962 年基准时钟的外壳,表盘上 5.000000000 兆赫的频率,曾支撑卫星加密的频率校准,此刻他在想:“要是多建几个地面站,都用这个钟校准,再加上卫星的动态频率,说不定就能把位置算准。” 会议室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技术人员对 “地面 + 太空” 技术融合的朴素探索,而这,正是后来北斗导航密码体系的最初起点。

一、技术基础:“67 式” 与卫星加密的 “传承纽带”

1970-1972 年,“67 式” 地面通信加密技术与 “东方红一号” 卫星加密技术的成熟,为导航密码构想提供了 “双基石”——“67 式” 的跳频抗干扰、参数加密经验,解决了地面导航的 “信号安全” 问题;卫星的频率微调、星地协同技术,解决了导航的 “时空同步” 问题。两者的技术传承与融合,不是偶然的设想,而是团队在实战与航天任务中,对 “通信→加密→定位” 技术链条的自然延伸,每一项积累都有明确的历史依据与实战验证。

“67 式” 的地面加密技术积累:导航密码的 “安全底色”。1967-1970 年,“67 式” 在边境实战中验证的三大技术,成为导航密码的核心安全支撑:一是 “非线性跳频算法”(r=3.71,150-170 兆赫频段,每 19 毫秒跳变一次),抗苏军 “拉多加 - 6” 干扰设备的截获率达 97%,这是导航信号抗干扰的基础;二是 “参数关联加密”(将情报坐标与设备编号绑定加密),避免位置数据泄露,这是导航参数加密的原型;三是 “多站协同通信”(19 个哨所组网,互相验证信号),解决单站接收盲区问题,这是导航多站定位的雏形。根据《“67 式” 实战技术总结》(编号 “67 - 总 - 7001”),1969 年珍宝岛冲突期间,“67 式” 曾通过跳频技术,为部队机动提供粗略的 “方向导航”(误差≤3.7 公里),这让陈恒意识到:“只要把‘方向’升级为‘精确位置’,‘67 式’的技术就能用在导航上。” 李敏在优化 “67 式” 算法时,曾特意保留 “坐标参数加密接口”,当时只是为了传情报,后来成了导航参数加密的关键设计。

“东方红一号” 卫星加密技术:导航密码的 “时空基准”。1970 年 “东方红一号” 的三大航天技术,为导航密码提供了 “太空级” 支撑:一是 1962 年基准时钟的 “频率同步” 技术(稳定度 1×10??/ 天),确保星地频率误差≤0.01 赫兹,这是导航 “时间同步” 的核心 —— 定位需要精确的时间差计算,频率不准则时间差必错;二是 37 赫兹动态频率微调技术(随轨道调整 ±18.5 赫兹),解决卫星运动导致的频率漂移,这是导航 “空间同步” 的基础 —— 多颗卫星与地面站的频率必须动态对齐;三是 37 组参数的 “实时加密传输”(19 层嵌套算法,解密误差≤0.01%),验证了星地数据加密的可靠性,这是导航定位数据加密的范本。老钟在卫星频率校准后,曾在日志里写:“5 兆赫的基准不仅能传参数,要是能让多个地面站都跟卫星对时,说不定能算出地面站的位置。” 这个想法,成了导航构想的 “时空原点”。

技术传承的 “核心人物纽带”。参与 “67 式” 与卫星加密的核心团队(陈恒、李敏、老钟等),是技术融合的关键 —— 他们既懂地面实战的 “抗干扰、保安全” 需求,又懂航天的 “高精度、高可靠” 标准,能准确找到两者的融合点。1971 年 1 月,陈恒在《技术传承报告》中明确:“‘67 式’的跳频抗干扰 + 卫星的频率同步 = 导航信号安全;‘67 式’的参数加密 + 卫星的实时传输 = 导航数据安全。” 这种清晰的关联,让导航密码构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现有技术的延伸。李敏在算法迭代时,曾将 “67 式” 的 150 兆赫跳频频段,与卫星的 108 兆赫载波频段做兼容性测试,发现通过 “频率分频”(5 兆赫基准分频至 108 兆赫与 150 兆赫),两者可实现同步,这一发现直接推动了导航多频段构想的形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五个郎君一台戏,美人沦陷修罗场 盾勇:寒怒屠穹 旺家福宝当灾星?改旺别家哭去吧 暖青寒 重生后,黑莲花权臣宠妻杀疯了 仙魔大陆之劫 孤仙志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1 灵魂互换之别样人生 我在蓬莱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