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送葬队伍第刺耳笑声
公元464年盛夏的建康城(今南京),空气里弥漫着香烛纸钱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气息。一支庞大的皇家送葬队伍正缓缓移动,中心是宋孝武帝刘骏那口华丽的棺椁。就在这庄严肃穆(至少表面上是)的时刻,一个刺耳的笑声划破了哀乐。15岁的新晋皇帝刘子业,正用指甲刮擦着他老爹的棺材板,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周围几位重臣听见:“齄鼻翁,你终于不能再抽我鞭子了!”(“齄”音渣,指酒糟鼻)。大臣们面面相觑,汗珠顺着鬓角滑落,心里大概都在哀嚎:完了,这位小爷看起来比他爹还邪乎!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开场白,正式宣告了中国历史上最荒诞、最暴虐、最挑战人类想象力底线的短命统治之一——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疯狂十八月”正式开演。
第一幕:皇族少年的“精神污染源”——论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想理解刘子业为啥长“歪”了,得先看看他的“成长环境”。他爹,宋孝武帝刘骏,本身就是一个靠血腥政变(宰了自己亲哥刘劭)上位的狠角色,在位期间把刘宋皇室“兄友弟恭”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砍起亲戚来比砍瓜切菜还顺手。小刘同学打小就在这种“今天看叔叔伯伯被砍头,明天听爸爸讲怎么肢解堂兄”的硬核教育下长大,心理阴影面积估计比整个建康城还大。
最经典的“童年创伤”事件发生在他十岁那年。他爹刘骏派兵去收拾另一个不听话的叔父——竟陵王刘诞。城破之后,刘诞被杀,士兵们为了邀功,把刘诞的心脏挖了出来,快马加鞭送回京城,还贴心地献给了皇帝陛下。据说,刘骏当着太子刘子业的面,饶有兴致地“品尝”了这颗心脏(《宋书·竟陵王诞传》有载)。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十岁的小屁孩,看着他爹像吃刺身一样点评亲叔叔的心脏口感……这心理能健康才怪!所以,当刘子业后来搞出那些更重口味的“创作”时,我们似乎隐约能看到他爹的影子——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玩得更“艺术”了。
第二幕: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亲族烧成灰——暴政的开幕雷击
刘骏刚蹬腿没多久,棺材板还没捂热乎呢,15岁的刘子业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大清洗”。首当其冲的倒霉蛋是他的叔祖——江夏王刘义恭。这位历经三朝(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宋孝武帝刘骏)的老王爷,德高望重,可能对新皇帝有点指手画脚。在刘子业看来,这就是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拔掉,还得拔得“艺术”。
于是,“鬼目粽”这道惊悚“宫廷名菜”诞生了。刘义恭被砍掉四肢(分其肢体),眼睛被活活挖出来(剖裂肠胃,剜出眼睛),然后丢进蜜糖里浸泡(以蜜渍之)。这玩意儿被刘子业“雅称”为“鬼目粽”。剩下的头颅也没浪费,被挂到建康城最繁华的秦淮河畔示众,供来往百姓“瞻仰”(《宋书》、《南史》均有详细记载)。这波操作,堪称古代版的“恐怖视觉艺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用最甜的方式送你下地狱”。
紧接着,他又盯上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年仅10岁的刘子鸾。为啥?因为这娃太受他爹刘骏宠爱了,刘骏生前甚至动过废长立幼的念头!这还了得?刘子业二话不说,直接赐死。杀弟还不够解恨,他还下令把刘子鸾的生母、刘骏最宠爱的殷淑仪的墓给刨了!鞭尸扬灰,挫骨扬灰,一套流程下来,充分表达了新帝对老爹审美眼光的强烈不满和对潜在威胁的彻底清除(《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
第三幕:皇宫里的“神奇动物园”与“人伦粉碎机”
清理完“长辈”和“平辈”威胁,刘子业的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叔叔们。他觉得光关着太无聊,得给他们安排点“特色项目”,顺便给枯燥的宫廷生活增添点“趣味”。
大型沉浸式角色扮演现场——“猪王”求生记:他的十一叔湘东王刘彧(就是后来的宋明帝),因为体型比较丰满(说白了就是胖),被刘子业“亲切”地封为“猪王”。这可不是虚名!刘彧被剥光衣服,塞进一个特制的泥坑猪圈里。刘子业每天最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就是亲自监督“猪王”表演:在馊水槽里用嘴拱食!馊水是货真价实的厨余垃圾,馊饭烂菜汤混在一起,那味道,隔着史书都能闻到。兴致来了,刘子业还会让人把“猪王”捆起来,像抬真正的年猪一样,扛到御厨房,嘴里嚷嚷着:“今日杀猪!”(《宋书·明帝纪》)。这时候,另一位叔叔,建安王刘休仁(被封为“杀王”)就得发挥急智,赶紧赔笑说:“陛下,这猪还没长肥呢,杀了可惜,不如再养养?”靠着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黑色幽默,刘彧才多次侥幸捡回一条命。这哪里是皇宫,分明是大型变态真人秀现场!
亲戚的N种“妙用”——伦理?不存在的!如果说对叔叔们是肉体折磨加精神侮辱,那他对女性亲属的操作,简直是挑战人伦底线的“行为艺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