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几日,苏旭又密令手下,将薛宝钗寻了回来,命她继续以林渊妻子的身份,住在新赐的府邸里。
与此同时,他让顶着“林渊”这个名字的贾宝玉,空降至礼部,当上了不大不小的侍郎。
谁知这位林侍郎对公务之事一窍不通,每日踩着日影西斜才到衙门,茶未凉透便又早早离去。
礼部的官员们对此怨声载道,私下里腹诽不已。
薛宝钗好不容易才脱离苦海,重享安稳,见他如此颓唐,便忍不住温声劝道:“夫君,圣上隆恩浩荡,您在公事上,总该……上心一些才是。”
“上心?”贾宝玉猛地回头,眼中是她从未见过的冰冷与讥诮,
“我的心早就死了,你让我拿什么去上心!”一句怒斥,噎得薛宝钗脸色煞白,再不敢多言半字。而礼部那些官员们,在得知这位“林渊”大人竟是国丈林如海的远房亲戚后,也只得将所有怨言都咽回了肚子里,敢怒不敢言。
日子一天天在指尖的灰烬里流逝。
对薛宝钗而言,这新赐的府邸,既是天堂,也是炼狱。天堂是这锦衣玉食的安稳,炼狱是身边那个叫“林渊”的男人。
他不再是她记忆中那个会为了一朵花、一句诗而伤春悲秋的贾宝玉了。那个宝玉,虽然不事生产,到底还有一颗热腾腾的心。眼前的这个,心是冷的,血是冰的,整个人像一截被雷劈过的焦木,戳在那里,只等着腐朽。
他白日里去礼部应卯,与其说是当差,不如说是赴刑。每日回来,身上都带着一股浓重的酒气,那双曾盛满星辰的眼睛,如今只剩下浑浊与死寂。
薛宝钗试过很多法子。
她为他烹新茶,他看也不看,任由茶水凉透。她为他备醒酒汤,他直接挥手打翻,滚烫的汤汁溅在她手背上,烫起一片红痕,他却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夫君……”夜深了,宝钗为他更衣,指尖触到他冰凉的里衣,忍不住又开了口,“明日……能否早些去衙门?我听下人说,礼部尚书今日又向宫里递了折子,言辞间……对您颇有微词。”
她的话说得极尽婉转,生怕触到他哪根脆弱的神经。
贾宝玉任由她摆布着,一动不动,像个木偶。直到衣衫褪尽,他才忽然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在寂静的夜里,像砂纸摩擦着枯骨,刺耳又瘆人。
“折子?”他重复着这两个字,慢悠悠地转过身,逼近她,“他去告状了?很好。”
他眼里的讥诮几乎要凝成实质的冰锥。
“宝姐姐,你如今也学会这些了。关心我的官声,关心我的前程……怎么,怕我这个‘林侍郎’的位子坐不稳,你这官夫人的富贵日子,又要到头了?”
薛宝钗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戳中了她心底最深、最不敢示人的恐惧。
贾宝玉看着她煞白的脸,眼中的嘲弄更深了。他俯下身,温热的、带着酒气的呼吸喷在她的耳廓上,话语却淬了毒一般:“你放心。我死不了。皇上……他舍不得我死。他要我活着,好好地活着,做他脚底下最听话的一条狗。”
说完,他一把推开她,径自躺倒在床上,背对着她,再无一言。
薛宝钗踉跄着后退两步,扶住桌角才勉强站稳。手背上的烫伤还在隐隐作痛,可远不及心里的寒意来得猛烈。
她不明白。
她真的不明白。皇上,也就是曾经的苏旭,为什么要对贾宝玉如此“隆恩”?又为什么要让他活得这样痛苦?
有没有可能这根本不是恩赐,这是……惩罚。
可他到底犯了什么罪,要受这样的惩罚?
而自己,又为什么会被捆绑着,一同承受这份看不见尽头的折磨?
这一日贾宝玉照例胡乱再礼部当值一天回府。
“嗯。”贾宝玉从喉咙里应了一声,绕过她,径直走进屋内。
薛宝钗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她放下门帘,跟了进去,熟练地为他倒上一杯热茶。
“礼部那里一切可还顺利?”她轻声问,像是随口一提。
贾宝玉没有去碰那杯茶。
他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那棵枯萎的海棠树。
那是他让人从荣国府的怡红院旧址里移栽过来的。可换了地方,这棵树便再也没有开过花。
就像他自己。
“顺利。”他冷冷吐出两个字。
屋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薛宝钗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中。
她看着他的背影,那是一个被抽去所有生气的、孤独的影子。
整个京城,谁不知道当今的林大人,曾经是林皇后的心上人。
皇帝将他们二人同时留在京城,一个放在朝堂,一个锁在后宫,存的是什么心思,明眼人一看便知。
这是最残忍的凌迟。
她放下茶杯,轻叹一声:“你又何苦这样折磨自己。”
贾宝玉猛地回头,眼中是压抑不住的戾气。
“折磨?”他笑了起来,那笑容里满是自嘲,“我有什么资格折磨自己?能活着,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