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它的香味特别怪又特别勾人,西餐里常用它来提味儿。
什么黑松露意面、黑松露牛排,还有熬成浓汤的,光听名字就觉得洋气。
可这些,周安上一世连味儿都没闻过。
那些用黑松露做的菜,价格牌上的数字能把他吓一跳。
那哪是他这种人能碰的?说白了,就是穷,吃不起。
这会儿听见系统说,前头地下有五十斤黑松露,周安的心跳都快了半拍。
他脑子里飞快转着,关于黑松露的那些零碎信息,一点点冒了出来。
前一世刷视频时见过介绍,说这东西在欧洲贵得离谱。
意大利的黑松露,一公斤能卖到七千到八千块RMB。
法国的更邪乎,直接冲到一万五RMB。
要是品质顶尖的,那价钱能再往上蹿一截,简直贵的吓人。
其实在咱们国家,也有这玩意儿,价钱倒是比国外便宜不少。
云南就是头一份的产区,一年能出百十来吨。
寻常时候,一斤黑松露也就一两百块。
到了十二月到转年二月的旺季,能涨到四五百一斤。
可就算这样,对普通人来说,也不是能随便消费的东西。
寻常人家的菜篮子里,哪见得着这号物件?
周安越想心里越高兴,脚下不由得加快了步子。
他记得国内的黑松露,多产自云南,要么就是四川凉山、西藏那些地方。
怎么也没想到,这长白山的林子里,居然也藏着这宝贝!
其实在长白山上,还真有黑松露,这里具备黑松露生长的一定条件。
山里的松树榛子树长得枝繁叶茂,是黑松露喜欢的环境。
这些树的根系,正是黑松露喜欢攀附共生的。
只是这玩意儿在长白山不算多,往后几十年,数量还会越来越少。
估计是环境变了,或是被人挖得太狠。
这么一想,自己今儿能弄到五十斤,简直是撞了大运。
长白山上的野生黑松露,品质还是很不错的。
它生长在长白山的森林环境中,产出的黑松露,具有香气浓郁的特点。
几十年后,长白山黑松露的价格较高,批发价都要四五百。
周安这会儿嘴角想压都压不住,一个劲往上翘。
黑松露啊,那可是高级餐厅里的金贵玩意儿!
这一下就冒出来五十斤,光是想想就让人浑身带劲。
他在心里头默默盘算,这要是搁几十年后。
就这五十斤黑松露,随便往市场上一摆,那价值轻轻松松就过万了。
这东西他前一世,连味儿都没正经闻过,更别提往嘴里送了。
如今重活一回,既然让他撞上了,说啥也得亲口尝尝鲜!
顺着系统指的方向挪到地方,周安低头一瞅。
脚下的地面平平展展,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针。
这块地方跟周围没两样,别说冒出个蘑菇包了,连个小土包都没有。
他这才猛地拍了下大腿,差点忘了,黑松露这宝贝跟那些长在地面上的蘑菇不一样。
它是个“闷声发大财”的性子,全埋在土里头长,藏得严实着呢。
不过好在这东西不往深了扎,一般就埋在地下五到三十厘米的地方,不算费劲。
他连忙从空间里,摸出一把平时用来挖药材的小锄头。
铁头小巧,木柄趁手,挖这种藏在土里的宝贝正合适。
攥着锄头,周安兴致勃勃地抡开了。
先把表层的松针扒拉到一边,露出底下黑褐色的泥土。
然后顺着系统提示的大致范围,开始往下刨。
泥土不算硬,混着腐叶的松软,锄头下去没费啥劲。
没刨几下,锄头尖就碰到了个硬邦邦的东西。
不是石头那种硌人的硬,倒像是块结实的疙瘩。
周安心里一喜,手上的动作更轻了,用锄头尖拨开周围的泥土。
很快,一块裹着湿泥的东西就露了出来。
他扔下锄头,伸手把那东西从土里捧出来。
用手指一点点地,把表面的泥疙瘩扒拉掉。
“我去,这长相可真够奇特的!”他在心里头嘀咕了一句。
这颗黑松露,跟他之前在视频里看的差不多。
大小跟个小孩的拳头似的,拿在手里还挺有分量。
颜色说黑不黑,说棕不棕,介乎两者之间。
表面坑坑洼洼的,全是小凸起,摸着手感有点硬。
好奇之下,周安把这颗黑松露凑到鼻尖,使劲吸了吸鼻子。
一股生猛的气息,“呼”地一下钻进鼻孔。
全是浓郁的泥土腥气,还混着点森林里腐叶烂草的味道。
闷闷的,带着点潮乎乎的发酵感。
他皱着眉头闻了半天,愣是没闻出啥特别的香味。
这味道实在算不上好闻,跟他印象中“高端食材”该有的香气,完全对不上号。
周安盯着手里那坨黑疙瘩,眉头拧得跟打了结似的,心里头满是不解。
以前他瞧见别人拍的视频,镜头里的人捧着黑松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