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四丙申日,晨曦微露,金銮殿内庄严肃穆,早朝的钟声刚刚敲响,官员们鱼贯而入,列位朝堂。
今日早朝,首要议题便是辽东军需之事。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了决议。李治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的百官。
待众人安静下来,李治缓缓开口:
“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朕今日有旨,命你们二人日后一同参与政事决策。凡有要紧之事,皆需与宰相们共同商议。”
李治的话音刚落,任雅相和卢承庆二人对视一眼,旋即迅速出列,躬身施礼,齐声应道:“臣遵旨,定当尽心尽责,不负陛下所托。”
二人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但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却难掩一丝郑重。
毕竟,参与政事决策绝非等闲之事,这意味着他们在朝堂上的地位和权力都将得到提升,日后对于朝廷的关键事务,他们都有了发言和决策权。
早朝结束后,官员们纷纷散去。然而,不少人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围拢到任雅相和卢承庆身边,向他们道贺。
一位官员满脸笑容地拍着任雅相的肩膀:
“任尚书啊,您常年掌管兵部,如今又能参与政事,这可真是如虎添翼啊!日后军队调度之事,有您在,想必也会更加顺畅了。”
任雅相连忙拱手还礼,谦逊地笑:
“哪里哪里,都是为朝廷做事,还得仰仗各位同僚的提点和支持啊。”
另一边,卢承庆也被一群官员团团围住。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其中一人高声问:
“卢尚书,您掌管着度支司,又执掌着钱谷大权,如今还能参与政事,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的财政规划会更加贴合朝堂的需求呢?”
卢承庆面带微笑,轻轻点头,缓声:
“确实如此,我正有此意。日后我会多与宰相们沟通交流,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绝不辜负陛下对我的信任。”
言罢,卢承庆与众人寒暄几句,便不再耽搁,转身朝着度支司走去。
与此同时,任雅相也匆匆赶到了兵部。
他一踏进衙门,便立刻将副手唤进书房,面色凝重地说道:
“陛下刚刚下旨,让我参与政事决策。从今往后,兵部的事务就需要你多费心了,一定要盯紧些。若是遇到拿不准的事情,先暂且记录下来,等我与宰相们商议完政事回来后,再做定夺。”
副手赶忙行个插手礼:“尚书放心,属下必定会尽心尽力,绝不敢有丝毫懈怠,定不会耽误正事。”
待任雅相交代完事宜,副手便恭敬地退出了书房。
而此时的卢承庆,也已回到了度支司。他刚一进门,便见下属们早已得知了他参与政事的消息,正一脸期待地望着他。
他缓缓地坐了下来,然后毫不犹豫地将那本厚厚的账本直接推到了桌案的正中央。他的动作显得有些急切,他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在座的下属们,接着说:
“从现在开始,我们在制定财政计划时,必须要更多地考虑到朝堂上的政事安排。
今个下午,你们要尽快把下半年的军需预算整理出来,我需要带着这些资料去和宰相们会面,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些预算。”
下属们听到他的指示后,纷纷点头应是,然后迅速转身离去,各自忙碌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中午歇息的时候。任雅相和卢承庆在政事堂外不期而遇。
任雅相脸上挂着微笑,主动向卢承庆打招呼道:
“卢兄,您好啊!以后我们可要多多配合才行啊。您负责掌管钱财,而我则负责管理军队,在政事决策方面,我们俩必须要把军需的事情梳理清楚,绝对不能让任何环节出现差错。”
卢承庆也微笑着回应:
“确实如此啊,任兄。下午的议事我原本就打算提出军需预算的事情,正好可以跟您核对一下口径,以免到时候我们说的不一致。”
卢承庆回到度支司时,下属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他即将与宰相们会面商讨下半年军需预算的消息。他一进门,下属们便纷纷起身行礼,卢承庆微笑着示意大家坐下,然后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将厚厚的账本用力地推到了桌案中央。
“诸位”
卢承庆环视一圈后,面色凝重:
“今日下午我需携下半年的军需预算去与宰相们碰头,所以时间紧迫。我们做财政计划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数字和账目,还需充分考虑朝堂的政事安排。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在今天下午将下半年的军需预算整理出来,务必详尽、准确。”
下属们齐声应:
“是,属下明白!”
随后便迅速行动起来,有的翻阅资料,有的核对数据,整个度支司顿时忙碌起来。
中午歇晌时分,卢承庆如往常一样在政事堂外散步,恰巧遇到了任雅相。任雅相老远就看到了卢承庆,他满脸笑容地迎上前去,开口:
“卢兄,久仰久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