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辉:“满自由,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唐竹青:“清酒红人面,财宝动人心。华凌霄,你后悔没有?”
“不后悔。大伙儿毕竟都赚钱了呀。”
唐竹青:“可是我后悔了。当时为什么拼命的要进文工团?当时为什么就没想嫁给你?结果现在人不人鬼不鬼,单位散了,家也散了。好容易跟你做点买卖,这又散了。我很怀念咱们在集体户的时候,大家都穷,都年轻,都不藏心眼儿。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跟你一样留在蘑菇崴子屯儿一辈子也不出来。”
华子:“唐姐,你犯不着伤心啊。分了账够你好好活一段日子了。我没别的本事,蘑菇崴子屯儿的贴饼子绝对供得起你吃!来咱们喝酒啊。”
唐竹青:“我还得回去结账。酒就不喝了。”说完起身拿着手包也走了。
元朝辉仔细地把金贞顺的账单看了一遍,然后把现金点清楚揣起来:“满自由,剩下这些是你的。你自己点点,我也回去了。”
元朝辉走后,满自由抓起钱狠狠砸在桌子上:“这叫什么事儿!”
华子:“他们家比较困难,动点小心眼儿也没啥说的。”
满自由:“你开车回蘑菇崴子屯儿秋收,她就跟唐竹青呶呶,唐竹青没搭理她。又跟我说,我也没答应,又去跟赵国伟说。为了一点钱,把老哥们儿老姐们搅得一塌糊涂。知道她这样,当初国咏梅的指标就不该给她。”
华子:“倒腾山野菜的时候我就知道她藏私钱。不过她家困难我也没说破。算了,咱们喝酒!”
次年初夏,豆芽下市。华子带着二妞张丽茹再次进入北市场的时候,只有元朝辉挂着几件廉价的服装在摆摊子。北市场再也没有他们的摊位了。
如果拉关系,拿钱砸,他们一样能拿到自己的摊位。可是那样一来,不但元朝辉的买卖没法做。还不知道砸了多少家生意。
华子带着俩姑娘走了。好在有一辆老解放,不但上货方便,卖货也方便。他们在豆芽坊前面搭了个棚子,挂上了自己趸来的衣服。李彩霞看着豆芽坊就能卖货。华子开着车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每天走乡窜镇,村屯叫卖。
乡村没有竞争,不太挑剔,两天一批货!只要便宜点,什么样的玩意儿都剩不下。
两个姑娘累得躺下就起不来。可是她们还是满脸带笑,起早贪黑,不怕劳累。不管什么时髦好看的衣服都是第一时间穿到她俩的身上。为了起到模特效应,有时一天换三四套服装。
她们还让华子在车厢上装上铁架子,每到一个村镇就把衣服挂上去。展示叫卖。
就是下雨天他俩也不肯让华子放假。她们在车厢上搭上防雨棚,准备一批塑料袋(十几年后这种塑料袋无处不在,几乎成了公害)方便买衣服的。
满自由和唐竹青又把华子约到崔高丽狗肉馆。
她俩知道华子农村包围城市赚了大钱,又动起了买小面包的心思。
华子说:“我早就想过你们的事儿。摆摊是个路子,我们干的也挺大。可惜干散了。以唐姐眼光、身价和身体状况,下乡卖服装禁不起折腾。再说下乡卖服装就是打快拳,档次质量都不行。不是长久之计。依我看你俩不如租个店面,合股开个档次比较高一点的服装店。唐姐在文工团工作过,认识人多。咱们这些服装根本打不动那个阶层的人,只有走高端路线。再有,走农村做买卖得赊账卖货。农闲季节我们有的是人收账,你们有么?”
唐竹青:“开服装店,这是最好的。可是集股,上货,开店……,我们都没干过。”
华子:“让满自由去拉人入股。你去寻找店面。进货我给你们出车。开店进货就不能去西樵镇批发市场,得找源头厂家。只要头一两批货卖的好,厂家就会把货直接发到车站。对特殊要求的顾客还可以定做!”
满自由:“我去找老赵!”
“你小子就是眼界太低。老赵得拉着。干大生意你最好拉上国咏梅。”
满自由脑袋摇的跟拨浪鼓儿似的:“不不不行。她那一本老正,还能做买卖?”
“你我去找她都不行。但唐姐找她没准就行。就是她不肯入股,但肯定能帮你们不少忙!”
唐竹青:“华子,你不想入股么?我可不是元朝辉。”
华子:“其实元朝辉也没啥大错。问题是每年我只有这几天时间,也是磨炼那俩小姑娘。赚了钱娶了老婆,我还得开诊所呢。只要你开启服装店,那可是常年买卖。就跟这狗肉馆一样,帮忙义不容辞,入股就别往里裹乱。只要店面合适,缺钱两位说话!”
“等等。”满自由拉住华子“我还是没想明白。你说户长能帮什么忙啊?”
华子:“你他妈猪脑子啊?全国哪个省服装制作最好?没有相关证明材料人家卖给你么?这些是钱能买来的么?国咏梅一句话县级证明都能开出来。唐姐的店面可是文工团服装三产,这是金字招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