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府。
李缘正躺在椅子上,看着颜花和红喻在那装扮着一只猫。
这只猫是半个月前带颜花出去郊游时,颜花捡到的。
李缘在一条小河边想着甩两杆,这只猫就走了过来,周围上百个护卫侍从,他直接朝着李缘和颜花走来。
也许,是它知道这里会有鱼。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尤其是府邸里已经开始挂上了红灯笼,李缘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哎不对,好像只是他感觉时间过得快?
哦,那没事了。
“国师,刘邦求见。”
身后,张苍走了过来汇报道。
李缘愣了一下,年底了,刘邦要回来述职他知道,但为什么要来这……哦对了。
政哥好像说过,刘邦现在得是我的人了。
“让他进来吧。”
李缘从椅子上坐起身,走到了一旁的石桌旁,让侍女上了茶。
对刘邦的遭遇,他深感同情。
为了我,居然和玄衣卫其他人有些隔阂了,估计去完总部提交资料和去王宫报告后,连家都没回就来我这了。
不过也不能全怪刘邦,谁叫他也是一片好心呢?
不一会,刘邦走了过来。
没有以前那种市井气息,没有了吊儿郎当的模样,更没有了年轻人的轻浮,此刻的他,宛如一个久经工作且身居高位的沉稳中年人。
当然,仅仅只是气质上。
“拜见国师!”
“你我之间客气什么,来,先坐。”
李缘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
刘邦说了一句‘多谢抬爱’后就接过,却只是捧着杯,等到李缘也喝了一口自己的茶后他才喝。
“连家都还没回吧?”
“国师比我家人重要。”
“别!”李缘惊了一下,别把刘邦调歪了可就搞笑了:“我们是朋友、是上下级,但你对爹娘的孝心还是得超过工作的。”
刘邦很想说这不是一个上级该说的话,你应该劝我以事业为重而不是家庭。
但一想到国师一直都是如此真性情,他就知道这是国师的真情实意,在国师看来,亲人要比工作重要。
“你爹在经商你知道吗?”
“知道。”刘邦笑了笑:“老爹闲不住,自己做了点小生意,还算懂分寸。”
很难想象,懂分寸这个词能被刘邦说出来。
但他有这个资格的。
以刘邦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特殊地位,亲人绝不能给他拖后腿,他老爹绝不能做出坑儿子的事,刘邦才会说他老爹要‘懂分寸’。
两人聊了一会楚国的事情。
一切都没什么变化,贵族烂了,百姓苦着,除了负刍时不时想着在朝堂上找点存在感,但都被刘邦压回去之外,楚国的一切都和之前没什么变化。
至于自治区那里,刘邦着重提了一下自己的计划。
他在自治区里找出了一些典型的华夏英雄人物,包括当年楚国开拓那里时的人,以英雄为中心团结那里的人们。
成效很好,百姓对秦国的认同感极高,内部矛盾也少了许多。
“只是好像太高了。”刘邦说:“现在许多百姓强烈要求秦国给一个名分,而不只是一个‘自治区’的名头,这样显得他们像后娘养的。”
李缘咂吧了下嘴:“你觉得呢?”
“我跟大王说过了,如果能将自治区设立一个区长,等同郡守,从行政层面把自治区抬高,百姓就会知道秦国没有看低他们。”
这倒是个好主意。
毕竟后世华夏也是许多省级单位,但并不都是省。
“对了国师,在下有一事相求。”
“说。”
“我爹给我说了门亲事,是楚国一户搬来秦国的人家的女子,在下暂时不想成亲,所以……”刘邦有些语塞。
成亲有啥好的?
还不如先搞事业,而且成亲之后还会多了个妻子,都不好光明正大的去那种地方了。
“这简单,你直接跟你爹说你要向我学习就行。”
“啊?”刘邦疑惑。
“我不也没妻子吗?但我有女儿了呀,为了防止女儿被她人看轻,我孤独一辈子很合理吧?”
刘邦沉默许久,最后决定自己另外找个理由……
……
年节当晚,嬴政和李缘坐在王宫的宫墙上赏着月。
这是他俩每年都会有的固定节目,周围再没有其他人,就他们两个说一些他人不方便听的事。
但今年,多了三个。
王后熊栀坐在嬴政身边,一边听着他们两人谈着事,一边照看着不远处撸着猫的两个小孩。
她今年得知李缘身份后也明白了,为什么许多事情上嬴政那么信任他。
听到他们时不时会说一些后世的事,熊栀有时也会问两句。
李缘也不藏着,回答了许多问题。
“后世真的都一夫一妻吗?”
这个问题,李缘沉默了两下:“大部分国家,在法律上是的。”
因为从现实而论,这个话题就很难堪了……
熊栀思考了一下:“所以你不成亲,是不是因为在秦国找不到值得你喜欢的女孩?”
嬴政翻了个白眼。
就他?
我给他的侍女他估计见一个爱一个……
李缘讪讪笑了笑:“不是,我是有别的事,不方便在秦国找。”
熊栀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嬴政和他谈了许久,从吕不韦赋闲在家且把吕氏春秋也纸质书出版后、整个人都消沉了,说到燕王这次年节给他来信、要把燕国的年节也变成和秦国同一天。
“燕王很识趣啊!”李缘笑了。
“他识不识趣都没作用,因为三大行商品年节期间打折以及天下秦人的带动,早就把包括贵族和百姓在内的习惯也给带动了,秦国的年节他们过得比自己的年节更开心。”嬴政说。
李缘忽然就顿住了。
貌似在后世,他妈一些外国节日某些人过得比自己国家的节日还开心?
许多人可能知道万圣节是哪一天,但对自己国家的中元节是哪一天却不清楚……
这可真是……笑死人了。
忽然。
远处的咸阳城城墙上升起了许多光点。
随后,整个咸阳城上空多都炸出了许多烟花。
借着光亮,李缘看到了下方那些大街上的人们,其中有一些明显是西域服饰的人。
他们也在和秦国百姓一起,看着夜空中绽放的烟花。
李缘想,他们应该会羡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