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
…
李存!
这个让赵佶刻骨铭心又咬牙切齿的名字,已经在赵佶的世界里消失了很久很久很久,久到赵佶已经不愿意再想起他来,久到赵佶想将他彻底忘了,久到赵佶都不愿意看有关他的消息。
无它。
奇耻大辱也!
是的。
李存就是赵佶上半生当中最大的耻辱!
江南六路啊!
那可是赵宋王朝最富饶的江南六路啊!
这么好的一块疆土,竟然就被李存这个蚁贼给割据了!
关键,这还是因为他赵佶的一个小小的爱好导致的!
现如今,谁提起江南六路,不说这是他赵佶咎由自取?
无数个夜里,赵佶都梦到了,他收复了江南六路。
可梦醒了以后,赵佶却不愿意去回想他做过的那个他已经做了无数次的美梦。
虽然赵佶表面上没有说过,但赵佶心里却是非常清楚,以宋军现在所展现出来的战力,以李存所拥有的强大水军和强大的军事能力,他此生怕是都难以收复江南六路了。
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是赵佶的梦,那么收复江南六路已经变成了赵佶不敢做得梦。
「李贼为何会在朕即将再去收复燕京之际归来?!」
赵佶拿过张迪手中蔡翛的奏章。
只是匆匆扫了一眼,赵佶就看到了一大堆让他感到极为刺眼的字眼!
灭李朝!
俘虏李朝国王李乾德!
灭占城!
俘虏占城国王杨卜麻叠!
平定广南西路,
诸蕃臣服!
真腊称臣纳表!
大理称臣纳表!
女王国、蒲甘、堕罗钵底、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遣使朝见!
威震中南半岛蛮夷!
看完蔡翛的奏章,向来身体硬朗的赵佶,忍不住一晃!
赵佶并不是一个一点抗压能力都没有的人,想当初得知李存割据东南,得知宋军败给了即将灭亡的辽军,哪一样不是晴天霹雳,可赵佶不依然挺过来了吗?
但是这次真不一样。
如果说,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赵佶还能动心思去收复,那么混乱不堪的南方,就是赵佶碰都不愿意碰的。
先说广南西路的那些蛮夷,他们自成势力,割据一方,屡服屡叛,动不动的就勒索赵宋朝廷,不给就各种烧杀抢掠,赵宋王朝治理了快两百年,都没能将其完全收复。
这也就算了,毕竟这几支蛮夷人口有限,而且只是求财,大不了,赵宋王朝花点钱养着也就是了。
真正让赵宋王朝头疼的是李朝。
别人不知道真相,赵佶难道还不知道,大宋王朝两次出兵想要收复李朝,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可最后全都是没能真正打败李朝。
尤其是递给了王黼。
王黼看过之后,也是一脸凝重之色。
赵佶不愿意看有关李存和江南六路的消息,身为宰相的王黼却是不能不留意。
不仅时时刻刻留意李存和江南六路的消息,王黼还一直在千方百计的打听李存和江南六路的消息。
事实上,王黼早就得知,李存在东南海域剿海盗一事。
王黼甚至早就得知了,李存剿海盗发了大财。
得知这一消息时,最近一直在为钱而发愁的王黼,后悔极了。
早知道海盗那么有钱,他上任以后,肯定在,也全都大惊失色。
郑居中先不提怎么应对李存王者归来一事,他首先说道:「官家,莫要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守住祖宗社稷江山,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足矣。目前,李贼割据东南,兵强马壮,若契丹走投无路,不管不顾,大举南下,我大宋便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如何抵挡?故而,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绝非聪明之举。」
从政和五年还叫马植的赵良嗣献了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之策开始,赵宋王朝的大臣们甚至是重臣们对于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争吵就始终都没有停止过。
童贯、蔡京、王黼等人是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邓洵武、郑居中、李邦彦等人是反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
可赵佶一直站在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派这边。
于是,宋金「海上之盟」得以实施。
后来,蔡京「叛变」,也成了反对派。
赵佶对于蔡京的「叛变」很不高兴,他找蔡京谈过很多次,希望蔡京能够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不论赵佶怎么说,蔡京都很不积极。
后来有一次,赵佶将一众大宋王朝的重臣聚集到一起,让同意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签个字。
童贯、王黼等支持派坚定不移的把字给签了,甚至不少反对派,迫于赵佶的意志,也乖乖的把字给签了。
只有蔡京,坚决不签这个字,表明了他真的是铁了心的反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佶见蔡京如此冥顽不灵,干脆让蔡京致仕,换上坚决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王黼当宰相。
赵佶准备了多年,眼见着就可以派兵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却突然爆发了方腊和李存的起义。
不得已之下,赵佶只能暂停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将准备派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军队派去了东南。
那一战,不仅打残了赵宋王朝的精锐大军,还重创了赵宋王朝的经济,并且让赵宋王朝丢了其最富饶的江南六路。
赵佶对收复燕云十六州心灰意冷,打算放弃赵宋王朝历代皇帝做了近两百年的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梦。
后来,金国势如破竹,连着打下了辽国的三个都城,而李贼又被内乱外患给缠住了,王黼力主继续出兵执行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佶被王黼说动,派兵北上巡边。
结果,宋军被即将灭亡的辽军大败。
现如今,赵佶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再派兵去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李贼却在这个当口挟大胜之威回来了,同时李贼的内患也彻底解决了。
然而,就在这个要命的时候,郑居中竟然不考虑怎么应对李贼回来,反而先想着继续在是否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上争吵。
对于郑居中的固执和拎不清,赵佶很不高兴,甚至有一丝愤怒。
可赵佶转念一想,又有些理解,郑居中为什么会先提出让他不要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眼前的现实问题就是,如果不决定了是否继续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根本就谈不了怎么对付李存。
别的先不说,要想对付李存,赵宋王朝首先得有军队吧?
虽然赵宋王朝已经尽量控制抽调布置在淮南和襄阳的宋军了。
可因为宋军实在是太不争气了和赵宋王朝实在是太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了,童贯还是将大部分胜捷军和西军精锐给调到宋辽边界去了。
如果不将这些军队撤回来,怎么可能抵挡得住不到三个月就连灭了两个国家的李贼?
所以赵佶并没有出声呵斥郑居中。
赵佶不出声,不代表一直极力主张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王黼不出声。
王黼悠悠地说:「自古南方强者,未有不对秦岭-淮河以南势在必得的,今李贼恁地势大,如何会不过江夺取淮南及出兵夺取荆襄地区,若是被李贼侥幸得逞,我大宋王朝又不得燕云十六州,半壁江山皆不剩,何则,若燕云不在我大宋之手,必为契丹、女真所有,难保契丹走投无路南下夺我大宋疆土,亦或女真南下掳掠,更有甚者,二者具下,恁地时,我大宋如何安身立命?」
顿了顿,王黼又说:「而我大宋若收复了燕云,便可北方无忧,集中全力剿灭李贼……」
李邦彦,字士美,父亲李浦是个银匠,从小生长在市井之中,他才思敏捷,擅长戏谑,能踢蹴鞠,常常把街市俗语编为词曲,人们争相传播,自号李浪子。
赵佶觉得李邦彦长得漂亮,人还风趣幽默,写文章敏捷而且有功底,就把李邦彦提拔为尚书右丞,然后又转任尚书左丞。
从李邦彦轻佻的性格上就不难看出,他并不是一个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人。
而且李邦彦跟王黼不和,两人甚至势成水火,只要是王黼支持的,李邦彦就肯定反对,不管王黼对不对。
此刻,见王黼主张继续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李邦彦撇撇嘴:「王相公好魄力,竟欲以一新败之师,力敌两胜我大宋强敌。」
王黼看向阴阳怪气的李邦彦:「那不知李浪子有何救国良策?」
「这……」
李邦彦一下子就被王黼问得哑口无言了。
王黼见此,嗤之以鼻:「我大宋现今,前有狼来,后有虎,所需者,安邦治国良策也,非挖苦之言。」
李邦彦虽然没有安邦治国的良策, 但斗嘴,他就从来都没有怕过王黼。
所以,见王黼要跟他开战,他立即还击道:「无视东南强敌,一意好大喜功,便是安邦治国良策?恁地时,于王相公派兵北上收复燕京之际,李贼出兵攻我大宋,王相公当如何应对?」
王黼针锋相对:「若不得燕云,我大宋立锥之地皆无,又强敌环绕,李浪子又当如何应对?」
很快,王黼和李邦彦便吵了起来。
而郑居中在听了王黼的言论以后,也意识到,只是停止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策略,已经无法让大宋王朝安稳了。
赵佶也从王黼和李邦彦的争吵声当中彻底明白了,大宋王朝现在的形势到底有多艰难。
赵佶扪心自问:「朕该如何应对眼前这艰难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