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翠竹这一哭嚎,易昀整个是懵的。
等他问清楚来龙去脉,脸色一变,当下站了起来。
他脑子也没有怎么思考,就直接往外走。
翠竹见状大喜,赶紧擦干眼泪跟上。
可不料,走到一半,易昀又停了下来。
翠竹一怔,“小主?”
易昀面上神色变幻莫测。
女帝选侍,他有什么资格去干涉?
即便他到了女帝跟前,又能说什么?
莫非要骂女帝是负心汉?
可这紫微国里,男女地位本便是不平等的,即便一个女人有几个侍君,旁人也不会说半句指摘的话。
何况,她是女帝!
一国之君!
其实,应该清醒的是他自己。
自打入了皇宫,易昀的性命便无法自己做主了。
他连死都不怕,为何只是听到女帝选侍,便如此惶恐不安?
难道不是他自己,主动将女帝的宠爱拒之门外么……
既然他“不屑”这份隆宠,那么别的男人要来争,他又有何理由去闹?
那只不过,是让自己出丑罢了!
易昀心中是这么想的。
然鹅……
他的身体竟不受大脑控制。
在稍微停顿一会儿后,易昀的双脚就像是有自己的意识,自动自发地朝议政殿行去。
翠竹哪知道自家小主,内心是如何的纠结。
他只能看到小主在踌躇片晌后,又前往议政殿,认为小主已想好要如何修复与陛下的关系。
是故翠竹心里,在替自家小主高兴呢!
小主长得这般出众,那些刚进宫的侍君,没有一个是比得上自家小主的。
而且,即使是选侍这几日,陛下也不曾断过对小主的赏赐。
可见无论将有多少侍君进宫,陛下心上最要紧的,还是自家小主。
诚然,他之前说的那番话,是有失偏颇的。
实则翠竹认为,就算有一大群侍君进宫了,自家小主也不会失去陛下的恩宠。
可,就凭小主那傲娇别扭的性子。
若他不把事情的严重性夸大,只怕小主不会重视呢!
璟雯姑姑说的不错,现在陛下是很宠爱昀贵侍君,可昀贵侍君若一直这样的态度对待陛下,那么再多的耐心,也会被消耗殆尽的。
翠竹就是记住了璟雯姑姑的警告,才会“略施小计”,刺激自家小主。
易昀在脑子乱遭遭的时候,便来到了议政殿。
此时,议政殿内,女帝在和一群大臣谈话。
这帮大臣都是中选侍君的母亲。
她们进宫这一趟,既是感激陛下对自己儿子的“赏识”,亦是嘴上表忠心。
心里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但至少言行上,要表现得对女帝很忠诚。
这是混迹官场的铁则。
易昀到了议政殿外,得知里面的情形,自然驻足等候。
——说是等候,其实也是易昀心中煎熬矛盾的时刻。
他那内心的两个小人,一个支持他去找女帝,一个却讽刺他贪心。
支持他的小人道:“她明明说最是珍视你,如今却连要选侍,也不提前与你说一声,分明是虚情假意!”
讽刺他的小人骂:“易昀啊易昀,你可真不要脸,你自己对女帝没个好脸色,人家堂堂女帝,肯纡尊降贵来探望你已是难得,你却把人家关在门外,实在是胆大包天!如今心里不是滋味儿,又要来责问女帝,你也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那个资格!”
易昀天人交战,终于,他忍受不了那股羞耻感,决定离去。
哪知就是这么巧,易昀要走的时候,里头“散会”了。
大臣们陆续走出议政殿。
看见长相俊美无俦的易昀,高挺而立于殿外,大臣们眼里先是闪过惊艳。
紧接着,彼此对视一眼。
然后一个大臣,便阴阳怪气地道:“这不是刚受封的昀贵侍君么?贵侍君,您怎么站在这儿吹冷风,莫非是听到什么消息,害怕自己地位不保,赶紧来讨好陛下?”
这位大臣看易昀不顺眼,自然是因为易昀没有背景,却能得到女帝的盛宠,让她觉得易昀阻碍了自家孩子的前程。
此外,也有部分大臣,觉得易昀行刺都没事,还反被册封为贵侍君,得到陛下的宠爱,内心不忿。
凡是支持女帝的,都不信任易昀,甚至想要除掉易昀。
反倒是那几个暗中支持御王爷的,一方面乐于见到女帝将一个危险份子留在枕边。
另一方面,也不希望易昀挡住了自家孩子的路。
因此她们便冷眼旁观。
易昀并不善言辞,况且他的心思,也差不多被说中,便脸色泛白,抿唇不语。
翠竹倒是替自家小主打抱不平。
可他一介侍从,也不能贸然得罪大臣。
因而翠竹很克制,表现得客气礼貌:“奴才见过诸位大臣。”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翠竹虽然不爽,脸上也挤出了微笑,而且主动问候了大臣们。
因此大臣们也挑不到错处。
翠竹见状,便继续道:“我家小主是特地来叩谢君恩的,这些日子我家小主身子不适,陛下特地从自己的分例中,分出一多半赐给我家小主,我家小主都铭记于心,因而今日身子稍微好些能见风了,便赶紧过来叩谢陛下。”
翠竹话音一落,那几个有心刁难易昀的大臣,脸色都很不好看。
这是赤裸裸的炫耀啊!
谁都知道,陛下前段时间忽然下令,要削减六宫用度,节约国库以救济南方深受水患之苦的灾民。
可是!
在这种情况下,听闻易昀贵侍君,每天还山珍海味,各种补品!
偏偏这些东西,都是陛下自己从分例里抠出来的。
是故,大臣们想要上奏告状,也无从下手。
到时候陛下一句“吃的是朕的,又不是你们的,诸位爱卿是否管得太宽”,那她们岂不是灰溜溜的丢脸死了。
再者,陛下身为一国之君,连随意赏赐点东西的权利都没有?
只怕这要是传出去,固然会有百姓抨击易昀这个贵侍君。
但肯定也有百姓会说,某某大臣你家住海边的啊,管那么宽,还管到陛下头上去了。
若再被有心之人扣上一个“以下犯上”的罪名,那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大臣们心里一合计,觉着这告状成本太高,后果有点严重。
干脆闭紧嘴巴,当个瞎子傻子哑巴,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