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九重增城已是第三日,李明衍一行沿着云梦泽继续南下。这几日来,众人都沉浸在对白起布局的震撼之中,同时也为屈原处境的日渐艰难而忧心。
"矩子,按照《天问》的线索,下一个节点应该在何处?"周文一边划桨,一边询问道。
李明衍展开临摹的诗句,仔细研读着中间篇章:"'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这句话提到了禹王治理四方的功绩。结合前面的线索,我觉得这是在暗示白起的布局已经不局限于云梦泽本身,而是要影响整个南方水系。"
他指着手中的墨子水系图:"你们看,如果要真正控制楚国的水运命脉,仅仅控制云梦泽内部还不够,必须控制云梦泽与外界的连接通道。"
"矩子是说..."庄贾若有所思。
"我怀疑白起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云梦泽的进出水格局,"李明衍的语气变得凝重,"把这个天然的楚国屏障,改造成秦国的跳板。"
正说话间,前方的水势忽然发生了变化。原本平缓的泽水开始出现明显的流向,而且流速越来越快。
"奇怪,"彭越停下撑篙,"按照地势,这里应该是缓流区,为什么水流如此急促?"
李明衍立即意识到了问题:"这里被人工改动过!天然的云梦泽应该是相对静止的水体,现在却有了明显的流向,说明有人改变了水道结构。"
随着继续南行,这种人工改动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原本应该分散流入各条支流的泽水,现在被集中引导到一个方向——正南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李明衍念着《天问》中的诗句,忽然恍然大悟,"嵞山在北,台桑在南,屈原在问:为什么北方的水要被引导到南方去?"
当日傍晚,众人在一处芦苇荡中过夜。李明衍借着篝火的光亮,仔细研读着《天问》的后续章节,试图找出更多线索。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他一句句地分析着,"这些看似神话传说的内容,每一句都对应着实际的水利工程。"
"矩子,您发现了什么?"子彻凑过来问道。
李明衍指着手中的诗句:"这十几句诗,如果按照我们之前的解读方法,应该对应着一系列连续的水利节点。而且从诗句的内容变化可以看出..."
他停顿了一下,脸色变得严肃:"屈原可能没有来得及破解这些机关。"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都沉默了。从九重增城的匆忙破解,到现在这些完全没有破解痕迹的诗句,都说明屈原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第二日一早,众人继续南行。随着深入云梦泽南部,一种微妙的不安感开始在李明衍心中积聚。作为专业的水利工程师,他对水流的敏感度远超常人,而眼前的种种迹象都在告诉他——这里的水文环境被人为地大幅改动过。
"彭越,你感觉到了吗?"李明衍忽然开口问道。
正在撑篙的彭越停下动作,仔细感受着竹篙传来的水流信息:"先生,这里的水...好像都在往一个方向走。"
"没错,"李明衍展开墨子的水系图,"按照墨子先师的记录,云梦泽南部应该是一个复杂的分流系统。湘江、资江、沅江、澧水,这四条大河都在这一带与云梦泽相连,形成多个进出水口。"
他指着地图上标注的水系分布:"在天然状态下,云梦泽的水应该根据季节和降雨情况,灵活地向各个方向分流。但现在..."
李明衍让彭越把竹筏停下,自己亲自用竹篙测试水流方向。片刻后,他脸色凝重地说道:"所有的水流都被强制性地导向东南方!这绝不是自然现象。"
周文也察觉到了异常:"矩子,我们这几天的航行轨迹,好像一直在被水流推着走。原本我以为是彭越的撑篙技术好,现在看来..."
"是有人在暗中控制着我们的路线,"李明衍断言道,"或者说,是白起设计的水流导向系统在发挥作用。"
庄贾从机关术的角度提出疑问:"但是矩子,要改变如此庞大的水系,需要多少工程量?白起当时有这个能力吗?"
这个问题触发了李明衍更深层的思考。他让众人在一处高地暂停,拿出竹简开始绘制示意图:
"你们看,如果要改变整个云梦泽的水流分布,不需要彻底重建所有河道,只需要在关键节点进行控制。"
他在图上标出几个点:"比如在这里建一道堤坝,堵住原本的西出水口;在那里挖一条引水渠,加强东南方向的水流;再在几个分流点设置调节闸门..."
"这样一来,"李明衍继续分析,"原本四散分流的水系就被改造成了单一方向的通道。工程量虽大,但对于白起来说并非不可能。"
阿漓忽然想起了什么:"明衍哥,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些被封堵的河道,会不会就是原本的分流口?"
这个提醒让李明衍豁然开朗。他们这几天确实经过了好几处被石坝封堵的河道,当时还以为是后来的防洪工程,现在重新审视,这些封堵的位置恰好对应着墨子水系图上标注的各个分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