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墩下的晨雾裹着江风钻进领口时,林昭摸出皱巴巴的烟盒纸,指腹在"省委旧档案库"的红叉上蹭出毛边。
夜宵摊的油腥气混着江水的潮,他却闻到了铁锈味——是小臂伤口结的痂被磨破了,血珠正渗进衬衫袖口。
手机在掌心震动,省纪委信访接待大厅的电子钟跳成七点二十。
林昭把烟盒纸塞进内侧口袋,西装前襟的褶皱里还卡着半片碎玻璃,是昨夜翻静园围墙时划的。
他盯着玻璃反出的冷光,忽然笑了:"阮棠,他们越急着灭口,说明我们挖到的东西越烫。"
"热度指数97%,符合'星火燎原'模型预测。"系统女声响起时,林昭已经站在了信访大厅的取号机前。
大理石地面映出他歪斜的领带,像道未愈合的伤口。
接待窗口的姑娘抬头时,他看见对方瞳孔微微收缩——显然认出了这个连续三天来递材料的年轻人。
"林先生,今天还是实名举报?"姑娘指尖悬在登记本上,钢笔尖沾了点蓝墨水,在"林昭"两个字上洇出小团乌云。
"对。"林昭把U盘放在柜台,金属外壳还带着他体温,"材料在里面,涉及省级干部违纪。"
姑娘的手顿了顿,刚要拿封条封装,右侧突然传来皮鞋叩地的脆响。
林昭余光扫到一道黑影逼近,不用转头也知道来者穿的是定制黑西装——这种面料摩擦空气的声音,和昨夜静园通风口那只黑皮鞋如出一辙。
"这是机密材料,需由专项组直收。"男人的声音像块冰,砸在大厅的空调风里。
林昭这才转头,看清对方左耳垂有颗红痣,和系统"人性图谱"里标记的柳元初心腹特征分毫不差。
接待姑娘的钢笔"啪嗒"掉在地上。
林昭弯腰捡笔时,系统提示音在耳膜震动:"目标微表情:瞳孔收缩0.3秒,喉结上提1.2厘米——恐惧指数68%,说谎概率92%。"
他直起身,把U盘重新攥进手心,从西装内袋抽出信封:"那正好。"指节抵着信封边缘,在封口处写下"仅限郑砚铭同志开启",墨迹未干就推过去,"麻烦转交给专项组。"
红痣男人的手指刚要碰信封,林昭突然松开手。
信封"啪"地砸在柜台上,震得姑娘的茶杯晃出涟漪。
男人的瞳孔又缩了缩,喉结动得更急了——这次系统给出的恐惧指数跳到了81%。
"有些火种,烧的是灰,传的是光。"林昭转身时,目光扫过墙角的监控摄像头,声音不大,却像根细针戳进空气里。
玻璃门在身后合上的瞬间,他听见接待姑娘小声说:"先生,您袖口在流血......"
省委大楼18层会议室的百叶窗拉得严实,郑砚铭的老花镜反着冷光。
U盘插入电脑的瞬间,投影仪幕布上跳出二十三个加密文件夹,最上面那个标着"1999静园事件原始录像"。
"老林当年的笔录......"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鼠标点进"通话记录"文件夹时,手突然顿住——林昭递交材料后十分钟,京北某尾号8888的号码连续拨出七个省内厅级干部电话,通话时长都在三分钟以内。
"阮棠,启动'紧急证据封存程序'。"他对着空气说完,又觉得好笑,摸出手机给中央纪委发了条加密短信:"建议启动跨省协同调查机制。"屏幕亮着的光映出他紧绷的下颌线,直到系统提示"数据已上传至中央指定云端节点",才松了松领带。
与此同时,林昭西装内袋的芯片微微发烫。
系统"城市发展模块"自动生成的《云州政治生态修复模型》浮现在视网膜上,37亿这个数字被标成了暖金色——那是清除"协进会"残余后能释放的民生资本。
市政府食堂的不锈钢餐盘碰撞声里,沈清欢的指尖在桌下轻轻碰了碰林昭手背。
她递来的文件袋还带着体温,封皮上"市委常委会纪要草案"几个字刺得林昭眼睛发疼。
最后一条建议在纸页右下角:"鉴于林昭同志近期行为存在不稳定因素,建议暂缓其发改委主任任命。"
"他们急着拔钉子。"林昭把文件推回去,从西装内袋抽出张泛黄的信纸——是父亲林正南2001年的举报信复印件,"如果我走不了正门,就把路炸开。"
沈清欢的睫毛颤了颤,眼底泛起水光。
她低头时,耳坠上的珍珠擦过林昭手背,凉丝丝的:"清欢不只是名字。"她的声音轻得像食堂飘来的小米粥香,"是我希望你能清清白白,欢喜归来。"
云州大学礼堂的聚光灯亮起时,顾轻语的马尾辫扫过话筒。
她点击播放键的手稳得像块玉,大屏幕却炸开刺目的白光——那是1999年静园密室的监控录像,画面里有个穿蓝布衫的男人被按在椅子上,背景音里传来"林正南,你再嘴硬就把你和那些破材料一起埋了"的嘶吼。
"这是匿名网友提供的国企改制纪录片。"顾轻语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同学们可以用手机记录,但请记得——真相不该被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