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十八分,明远集团财务中心的落地窗外,天色刚泛起鱼肚白。
陆明鸢的指尖悬在键盘上,屏幕蓝光将她的脸衬得青白。
系统预警提示音像蜂鸣器般刺耳,红色标注的"8.3亿"在她视网膜上灼烧——三家合作银行的授信额度栏齐刷刷变成零,最后更新时间是凌晨两点十七分。
"陆总?"值班会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没睡醒的沙哑。
陆明鸢的脊背绷成直线,她能听见自己心跳撞在肋骨上的闷响。
上个月和林昭在青林镇喝的那杯茶还烫在舌尖,当时他说"要做就做能抗住风雨的树",可这风雨来得比台风还急。
她抓起手机的手在抖,通讯录翻到"林昭"时,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电话接通的瞬间,她听见那边传来纸张翻动的轻响。"是他们。"她的声音比预想中更轻,像被人抽走了底气,"不是抽贷,是掐喉。"
林昭正坐在父亲遗留的老木桌前。
褪色的笔记本摊开着,纸页边缘泛着茶渍的黄。
系统投影突然在桌面震颤,淡金色的"商业资本对接渠道"模块裂开蛛网纹,一行血字缓缓浮现:"检测到跨机构协同压贷行为,金融主权模块解锁。"
他的指尖抚过笔记本上父亲的字迹,那是二十年前写的"政商如棋,落子要见血"。"老李那边怎么说?"他问得平静,喉结却动了动——老李是区里某国有银行的信贷员,上个月帮他查过几笔异常流水。
镜头切至银行后台。
老李缩在监控死角的茶水间,手机贴着耳朵,另一只手快速翻查内部邮件。
打印机的嗡鸣里,他压低声音:"头儿,真不是风控。
今早收到'观察名单',咱们行被点了七家企业,全跟青林镇沾边。"他扫了眼走廊,看见信贷部主任的皮鞋尖,额头沁出冷汗,"上边说...要'重点关注资金动向'。"
林昭的指节叩了叩桌面。
阮棠的虚影从笔记本里飘出来,淡蓝旗袍的金纹泛着红光,声音比平时冷:"这不是市场行为,是金融冷战。"她的指尖划过系统投影,七家企业的资金链在虚空中断裂成红点,"他们想掐断改革的血。"
林昭摸出钢笔,在笔记本空白页写下"钱怕光,如权怕账"。
墨迹未干,手机震动——苏绾的消息:"律所会议室,十分钟。"
上午十点零三分,天楚律所的百叶窗拉着,只漏进几缕金线。
苏绾把《跨境绿色债券发行可行性报告》推到林昭面前时,水笔在桌面上划出刺耳的响。
她今天没戴那对珍珠耳坠,锁骨处的红玛瑙项链随着动作晃了晃:"国内通道卡死了,过桥融资都批不下来。"
林昭翻开报告,纸张间夹着张便签,是沈清欢的字迹:"省行内部会议纪要:新能源项目审批需'三重复核'。"他调出系统"政策推演",输入关键词的瞬间,全息屏弹出三套方案。
红色标记的①国企代持融资在虚空中炸开,"政治风险92%"的提示让苏绾皱眉;②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的进度条卡在37%,阮棠的声音响起:"周期三个月,明远撑不过两周。"
林昭的目光停在第三套方案上。
离岸绿色债券的结构图示在两人之间展开,外资背书的标注闪着银光。
他圈住第三项,钢笔尖在纸页上戳出个小坑:"启动'南湖绿债'计划。"
"谁会信一个被围剿的企业?"苏绾挑眉,涂着酒红色甲油的手指敲了敲报告,"外资又不是慈善家。"
林昭望向窗外。
楼下的梧桐树被风掀起叶子,露出后面的电子屏,正滚动播放青林镇"阳光账本"的新闻。"信改革的人,总会找到我们。"他说,声音轻却稳,"他们要的是确定性,而我们能给的,比他们想象的更多。"
中午十二点四十七分,云州市环保局审批科的空调开得太凉。
沈知秋把明远的环评材料往回一推,文件夹边角磕在桌上,"碳排放数据采集周期不足。"她的指甲是苍白的,像涂了层灰,"上级有特别关注。"
门被推开的声音很轻。
沈清欢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藏青西装的袖扣闪了闪——那是林昭上周在旧书店淘的,说是"老物件镇得住新麻烦"。
她把《紧急复核申请》放在沈知秋面前,公章的红戳在日光下亮得刺眼:"区长签批的民生重点项目,走绿色通道。"
"绿通也得讲程序。"沈知秋冷笑,指尖摩挲着保温杯的纹路。
"程序?"顾轻语的声音从门口飘进来。
她举着相机,镜头上的遮光罩晃了晃,"您刚才说的'上级关注',能录音作证吗?"她晃了晃手机,录音软件的红色圆点在闪烁,"我正愁《环保如何成了打压工具》缺素材呢。"
与此同时,苏绾从文件夹里抽出份文件拍在桌上。
TüV南德的认证标志泛着金边,"国际第三方确认减排达标。"她笑的时候眼尾上挑,"沈科长要是坚持,我不介意把这份报告抄送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