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三十分,林昭书房里那盏仿民国的铜制台灯将暖黄光晕泼在红木书桌上,三份文件边缘被光线染得发亮。
他俯身时,镜片在鼻梁上滑下半寸,倒映出第一份文件标题——《巡视组驻地安保排班表》,那是顾轻语昨晚通过酒店保洁阿姨软磨硬泡要来的,边角还沾着咖啡渍。
第二份是沈清欢连夜扫描的档案局销毁审批记录,纸页因反复翻阅卷起毛边;第三份最厚,封皮印着《云策咨询资金链穿透图谱》,苏绾的字迹在页眉用红笔标了三个感叹号。
"阮棠,启动政策推演。"林昭揉了揉发涩的眼角,声音里带着熬夜后的沙哑。
淡蓝旗袍的虚拟助手从桌面浮起,指尖轻点空气,半透明光屏展开:"关键词已输入:巡视初期+高层对峙+信息控制。
生成路径中——"
林昭盯着光屏上跳动的数据流,喉结动了动。
父亲临终前那句"做官不是要坐得高,是要让底下的人站得直"突然在耳边响起,他无意识摩挲着第三份文件边缘,那里压着张老照片——二十年前父亲牵头修路的报道,照片里的人眼睛亮得像星子。
"路径五:借程序之名,行导流之实。"阮棠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不主动爆料,通过合规流程暴露破绽。
风险评估:72%概率触发高层内部分裂,21%概率被反制,7%概率提前收网。"
林昭指尖在桌面敲出轻响,目光扫过窗外渐白的天色。
早班车的鸣笛从楼下传来时,他忽然笑了,指节抵着下巴:"现在最危险的不是被盯上,是显得太急。"
"明白。"阮棠的旗袍下摆泛起涟漪,"需要我同步监控市纪委内网吗?"
"不用。"林昭将三份文件收进黑色公文包,金属搭扣咔嗒扣上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晰,"该他们动了。"
上午八点整,青阳区政府第三会议室的冷气开得很足。
林昭站在门口调整领带,视线扫过墙上的电子钟——7:59:30。
他提前二十分钟到会,为的就是等审计组王处长。
王处长是省厅空降的,四十来岁,板寸头刮得泛青,此刻正抱着保温杯站在窗边看文件。
林昭走上前时,对方抬了抬眼皮,目光落在他胸前的工牌上:"政策协调联络人?"
"王处。"林昭递上《历史文件封存建议书》,封皮压着销毁清单的扫描件,"这是关于旧城改造档案的建议。"
王处长翻开文件,镜片后的眼睛突然眯起:"销毁审批人是王副主任?
陈志远的老部下?"
"是。"林昭的声音平稳得像深潭,"但档案还没烧。"
"你确定?"王处长的拇指蹭过文件上的红章,"区档案局昨天下午才提交的销毁申请。"
"我昨晚去了档案局。"林昭想起沈清欢翻档案时冻得发红的指尖,"铁皮柜最下层有未登记的旧箱子,里面有08年旧城改造的原始批文。"
王处长合上文件时,保温杯盖磕在桌面发出脆响:"涉及人大督办事项,按《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确实该暂缓。"他抬眼时目光灼灼,"小林,你这建议...有点扎手啊。"
林昭垂眸整理袖口,掩饰住嘴角的弧度:"扎的是该扎的人。"
十分钟后,预备会正式开始。
林昭坐在倒数第二排,看着王处长在会上举起那份建议书:"关于争议档案的处置,我建议封存待查。"
"胡闹!"坐在主位的张副局长拍了下桌子,茶杯里的水溅出半滴,"档案销毁是走了正规流程的!"
林昭盯着张副局长发红的耳尖——那是急了的征兆。
他记得系统"人性图谱"对张副局长的标注:与陈志远有同乡之谊,利益绑定值83%。
"正规流程?"王处长推了推眼镜,将销毁清单投影在屏幕上,"审批人王副主任上周刚签了陈志远儿子的工作调动表,这算哪门子正规?"
会议室霎时安静得能听见空调风的嗡鸣。
林昭望着张副局长攥紧又松开的拳头,喉间泛起一丝腥甜——这是他熬夜后的老毛病,但此刻心里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第一步,成了。
中午十二点,天楚律所的黑色奥迪停在区政府后门。
苏绾踩着细高跟下车时,香奈儿外套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酒红色真丝衬衫。
她对着后视镜补了补口红,指尖在唇上点出一点艳红:"小顾说的没错,今天这会,要的就是'刚好相关'。"
研讨会设在三楼小会议室,林昭坐在靠墙的位置,目光跟着苏绾的身影转。
她进门时,几个公安代表的目光明显顿了顿——这正是她要的效果。
"今天我们讨论企业资金流向的法律定性。"主持人刚说完,苏绾就翻开带来的白皮书,封皮烫着金:"我准备了《关联交易常见规避手法》,或许能提供参考。"
林昭注意到,她翻到第三章时故意放慢动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