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林昭站在穿衣镜前系领带。
镜中倒影里,藏青色西装熨得笔挺,内袋鼓起的建议稿边缘微微翘起。
他盯着自己紧绷的下颌线,突然想起昨夜陈老在电话里说的话:"小昭啊,调查组要查的从来不是你,是你背后的试点。"
玄关传来轻叩声,沈清欢的声音透过门板渗进来:"林科长,车备好了。"
他拉开门,晨光里的女秘书抱着公文包,发尾沾着晨露,见他出来便将保温杯递过去:"陈皮茶,暖胃。"指尖相触时,她耳尖泛起淡粉,"刚才接到纪委电话,吴组长临时调整了会面地点,改在云州宾馆三楼会议室。"
林昭接过杯子,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漫开。
系统界面在视网膜上闪过一行字:"沈清欢今日情绪值+15,关联事件:主动获取调查组动态。"他垂眸抿了口茶,陈皮的苦香在舌尖炸开——这是沈清欢父亲最爱的茶,她总说"苦后回甘,像极了官场"。
云州宾馆的大理石地面泛着冷光。
林昭推开会议室门时,正见一位寸头中年男人背窗而立,白衬衫下摆扎得极紧,腕间露出半截褪色的红绳。
"林昭同志。"男人转身,目光如刀,"我是吴明远。"
林昭将建议稿放在桌上,封皮"廉政试点政策解读与实施建议"几个字被压得平整:"吴组长,我猜您要查的,是青阳区近期推动的廉政试点项目。"他指尖轻叩稿纸,"如果需要政策支持,我愿以解读员身份配合。"
吴明远的瞳孔微微收缩。
系统在他视野边缘弹出"人性图谱":吴明远,省纪委三室主任,履历显示其曾主办公款吃喝专项整治,红绳是妻子病愈时求的平安符,性格标签:嫉恶如仇、重实务。
"你倒是沉得住气。"吴明远拉过椅子坐下,钢笔在指尖转了半圈,"有人举报试点项目存在利益输送,说你和明远集团走得太近。"
"明远集团是新能源龙头,试点需要企业配合。"林昭翻开建议稿,第三页贴着明远集团近三年纳税清单,"这是他们主动提供的财务公开记录,苏绾律师事务所做了合规审查。"他抬头时目光灼灼,"吴组长若怀疑,我可以现在联系苏律师,让她带着审计报告过来。"
吴明远的钢笔顿住。
窗外突然传来轿车鸣笛,他侧耳听了听,忽然笑出声:"有意思。
你和那些见了纪委就发抖的干部不一样。"他翻开建议稿,目光扫过"政商协同监管"章节,"说说看,这个试点凭什么能推广?"
林昭的指尖在"可复制性"几个字上点了点:"因为它解决了两个痛点——企业怕'吃拿卡要',干部怕'说不清道不明'。"他想起昨夜系统推演的三种应对方案,选了最稳妥的第二种,"您看这部分,我们设计了'双盲备案制',企业提交材料走线上平台,干部审批留电子痕迹,所有流程都能回溯。"
吴明远的红绳随着翻页动作晃了晃。
当他看到"试点拟选青阳区开发区,此处曾因烂尾工程被通报"时,突然抬头:"你这是拿问题地块当试验田?"
"烂尾是因为监管缺位,不是土地本身的问题。"林昭想起三个月前在开发区踩过的坑,泥点至今还沾在那双旧皮鞋上,"如果能在烂泥里种出花,那这套模式才有说服力。"
会议室的挂钟敲了九下。
吴明远合上建议稿时,封皮上沾了他指腹的茧印:"下午三点,你跟我去开发区转转。"他起身时拍了拍林昭肩膀,"年轻人,我等你证明自己。"
林昭走出宾馆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苏绾的号码跳出来,背景音是律所打印机的嗡鸣:"林科长,我联系上了张立明的老部下,那位去年辞职的周副处。"她的声音裹着轻笑,"他现在在做企业合规咨询,我以'明远集团法律顾问'的名义约了他下午两点见面。"
"你怎么——"
"昨晚翻了半本《云州干部通讯录》。"苏绾打断他,檀木香混着油墨味从听筒里漫出来,"对了,我让人把周副处的履历、喜好、当年辞职的真正原因整理好了,十分钟后送到你车上。"
林昭走到停车场,果然见副驾驶座上躺着个烫金文件夹,封面上"周正平"三个字是苏绾的笔迹,笔锋凌厉如刀。
他翻开第一页,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关键人物信息,人性图谱已更新。"
手机又震,是顾轻语的微信视频。
她的脸挤在镜头前,背后是报社乱糟糟的办公桌:"昭哥你看!"镜头转向桌面,一沓照片和文件堆成小山,"周副处去年离职前签的最后一份文件,是开发区土地审批;还有他和张立明的吃饭记录,每次都在'云来居'——那是苏父常去的私房菜!"
"先别发。"林昭按住突突直跳的太阳穴,系统推演的第三种方案浮现在眼前,"这篇报道,我们要当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