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世界。
李渊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面前的金幕。
“不是,这也行?”
一旁的李承乾和裴寂同样一脸震惊。
“这叛乱居然就因为叛军内讧自己解决了?”
“恭喜太上皇,贺喜太上皇,这是大唐的福气来了呀!”
李渊挠了挠头。
福气?
这都特么要亡国了,还搁这福气呢!
就离谱。
贞观世界,正在极速西行的火车上。
睡了一觉的李靖百无聊赖地睁开眼睛,发现面前的李世民还在看书。
沉默片刻后,李靖开口道:
“陛下,您看金幕中朱玫那个逆贼已经授首了。”
李世民头也不抬:“哦。”
然后继续看书。
李靖:“……”
你李二不是说要我和你在路上聊天解闷吗?
你这一句话不说,就知道看书是怎么回事?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兴元府。
忧心忡忡的李儇召集杨复恭和几名宰相。
“郑卿家,那李克用上奏章坚决推辞晋王的封号,只愿意保留之前的陇西郡王,该如何是好?”
郑从谠沉默片刻,无奈地苦笑一声。
“李克用的才智不像是能看出这一计,他的身边也有能人啊。”
李儇闻言,心中的怒火腾一下就起来了。
“李克用不当晋王,也不愿意帮朝廷出兵夺回长安,难道朕就要眼睁睁地看着李煴那个伪帝和朱玫那个乱臣贼子窃据朕的大唐京师吗!”
杨复恭无奈,只能开口道:
“臣弟弟杨复光当年和李克用还是有一些交情的,臣这就让他去劝说李克用吧。”
李儇突然想起一个人,道:
“王重荣呢?他就在河中,为何不帮朕出兵夺回关中?”
几名大臣对视一眼,过了片刻后尴尬开口。
“陛下,王重荣死了。”
王重荣的死也是相当符合这个时代的惯例。
节度使们总是会和牙将产生冲突,王重荣也不例外。
然后王重荣就被自己麾下的牙将给干掉了。
如今的河中军镇,各路牙将正为了新节度使的名号打得不可开交,压根就不可能帮助朝廷去收复长安。
李儇心中还有一丝希望,道:
“那朱温呢?”
韦昭度摇头道:
“朱温还是之前的态度,他说秦宗权一日不平定,他就没有办法西征长安剿灭叛贼。”
李儇听到这里,心中绝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难道这天下之大,就没有一个忠臣能帮助朕收复长安了吗?”
最能打的几个节度使都不来,其他的节度使更是早就已经不把朝廷放在心上。
作为大唐的正牌皇帝,自己难道一辈子就只能待在汉中这个地方,在兴元这座小城里憋屈地度过下半辈子了?
【由于对自己的处境极为忧虑,李儇很快就感染了重病。】
【讽刺的是,就在李儇刚刚生病没几天,关中方面朱玫被杀的消息就传来了。】
这下子,兴元方面的朝廷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面对李儇重病可能会死的情况。
几名朝廷重臣凑在一起,开始商量。
“陛下这眼看着是要……大家说说,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不应该再立未成年的皇子作为大唐新的皇帝了!”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支持。
李儇就是田令孜立的未成年皇帝,这十几年来把大唐坑成什么鸟样,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在眼里。
既然如此,李儇的几个儿子肯定都被排除,就只能在他的兄弟中寻找人选。
韦昭度提议道:
“吉王李保颇为贤能,不如就立他为皇太弟,准备接任吧。”
这个提议得到了其他几名重臣的支持。
“吉王殿下性格宽仁,是明君之选。”
“吉王殿下之前还曾经率领过禁军,神策军应该也会支持他。”
然而,宦官集团的首领杨复恭听着这个人选,却露出了不满的表情。
“不行,我不同意选吉王!”
原因也很简单,吉王李保和五姓七望这些门阀世家走的太近了。
在兴业城里如今有两派人,一派是杨复恭为首的宦官集团,另外一派就是郑从谠为首的五姓七望等门阀世家。
吉王李保从来都不和杨复恭这些宦官走动,只要有时间就和郑从谠那边的世家子弟、官员混在一起。
这要是让李保登基,还能有杨复恭这些宦官的好果子吃吗?
杨复恭可不想再试一次甘露之变。
上一次是宦官集团赢了不假,但谁能保证下一次还是?
在杨复恭的强力反对下,纵然吉王李保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几名宰相却依旧还是只能放弃这个人选。
兴元城中的兴元军和神策军,如今可都在杨复恭和杨复光两兄弟的手里。
没兵,那就没办法和宦官们叫板。
韦昭度沉吟片刻,转而道:
“若吉王殿下不行,那就让寿王李杰殿下出任皇太弟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