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徐达又道:
“若能招降这些壮士便招降,若不能……你自行其是。”
李文忠大喜领命,立刻披甲下城。
常遇春大怒,指着徐达鼻子吼道:
“徐达,这么多年的老兄弟感情你就是不管不顾了?”
徐达面无表情地回答。
“平章政事大人,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回京和陛下说去!”
常遇春唉声叹气,生无可恋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望天不语。
这边李文忠刚刚下城,那边战场上又有了新变化。
一支箭矢嗖地掠过战场,没入帖木儿不花的右腿。
帖木儿不花一声大叫,当场落马。
不远处,大都路总管郭允中见状大惊。
“淮王殿下!”
郭允中拼命朝着帖木儿不花落马处冲去,但却被明军重重拦截。
“给我死开!”
郭允中暴怒,挥舞着手中长剑奋力厮杀,终于冲出一条血路。
此刻帖木儿不花已经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郭允中下马将帖木儿不花抱在怀中,用力摇晃。
“淮王殿下!”
帖木儿不花双目紧闭,从伤口处流出的鲜血已然开始凝固。
这位大元淮王殿下,已然因失血过多而死。
郭允中万念俱灰,大叫一声。
“淮王慢些走,卑职这就随你而去!”
说完,他面露决然之色,拔剑自刎而亡。
另外一边,左丞相庆童、平章政事迭儿必失、朴赛不花等人也正在朝此地冲杀而来,想要救人。
但他们正好碰上了李文忠所率领的五百精骑。
李文忠手握长枪,对着庆童沉声道:
“大元灭亡已是定局,诸位又何必一起陪葬?”
“不如投降大明,以大明陛下之仁慈,诸位在朝堂中亦有一席之地。”
庆童哈哈大笑,冷声道:
“我等出身漠北蛮夷,终究是跪不得你中原汉人皇帝!”
“要来就来,废话真多!”
说完,庆童策马举枪,直取李文忠。
李文忠叹了一口气,同样举起长枪迎战。
双方骏马飞驰,电光火石间交错而过。
李文忠缓缓停下战马,枪尖处鲜血缓缓滴落。
庆童的喉咙处却多了一个伤口,鲜血不停涌出。
这位留守大都左丞相的身体摇晃了一下,带着不甘的愤恨表情,落马身亡。
李文忠缓缓回首,年轻的将军目光中杀意涌起。
“既然还要负隅顽抗,那就……都杀了吧。”
很快,战斗结束。
镜头在一名名倒地身亡的大元大臣身上掠过。
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政事迭儿必失、平章政事朴赛不花、中书省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大都路总管郭允中、左翼中丞定敬可……
这些大元臣子,他们并没有辅佐大元皇帝妥懽帖睦尔治理好天下,也没有能力在明军到来时力挽狂澜。
但他们奋战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鲜血证明了自己对大元的忠诚。
徐达看着面前这些尸体,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虽道不同,亦是可敬可佩之壮士。”
“好生安葬吧。”
顿了顿,徐达又对着身旁的汤和道:
“汤将军,你立刻领兵守住皇宫和大都城中诸多官署,绝对不能让任何人入内劫掠侵扰。”
“尤其是所有官府文书典籍,务必要好生保管,不得有丝毫损毁!”
【大都至此被明军攻克,并改名北平府,成为大明北方的边陲重镇。】
【两年后,十岁的皇四子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封地北平府。再过十年,二十岁的朱棣正式就藩于此,开启了另外一段传奇故事。】
汉初世界。
刘邦看到这里,啧了一声。
“先保管宫殿和官衙文书,这个徐达,还真有当年萧何的样子了。”
当年刘邦兵进大秦都城咸阳,一堆部下好像那土包子进城一样到处劫掠。
就连刘邦本人都在咸阳宫中和胡亥留下的诸多美女们天天开上了群体派对。
只有萧何在进城第一时间就去咸阳城官衙之中将大量秦朝文书,尤其是关于全国田地户口的那些给全部保护了下来。
这也为接下来大汉在全国境内恢复生产统治提供了无比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金幕中,诸多弹幕也正在不停飘过。
【秦始皇嬴政:这个徐达真不错啊,朕喜欢这样的统帅。】
【唐太宗李世民:此子颇似李孝恭,实在难得!】
李孝恭,一个在后世并没有那么有名的李唐宗室大将。
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长孙无忌。
李靖都才排名第八!
虽说这排名带着李世民明显的主观色彩,但李孝恭能位居第二,也足以证明其能力成色。
【宋太祖赵匡胤:朕若是有徐达,早就扫平契丹了吧。】
【汉武帝刘彻:那也不好说,朕总感觉徐达打仗还是死板了一点,缺少一些霍去病的灵气,将来还是可能会翻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