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
在一百名童男童女组成的唱诗团齐声高唱的圣歌声中,三名教皇摘下头顶皇冠,跪拜在圣女脚下。
朱棣手持圣旨,高声诵读。
“圣女贞德,以大明太子侧妃之名义,掌欧洲诸基督信徒朝政!”
三名教皇和诸多红衣主教们慌忙按照华夏的礼节,对着朱棣和贞德三跪九叩。
特地从巴黎跑来参加仪式的张辅见状,对着姚广孝嘀咕:
“老姚,你疯了?太子侧妃是需要陛下亲自下旨册封的,你怎么敢给殿下出这种主意?”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贞德这个所谓的“太子侧妃”压根就不可能得到远在万里外朱元璋的册封圣旨。
姚广孝微微一笑,低声回答:
“你错了,这圣旨是真的。”
“啊?”张辅目瞪口呆。
随后姚广孝又道:
“在太子殿下出发前,陛下给了他三张空白圣旨,准他便宜行事。”
“原来如此。”张辅松了一口气。
姚广孝微微一笑,又道:
“但陛下的原意应该是让太子殿下给欧洲那些愿意臣服的国王或者贵族撑腰,太子殿下用其中一张旨意来给自己册封妃子,陛下得知后会有什么反应就不好说了。”
张辅沉默片刻,决定当自己没听到刚刚的这番话。
反正接下来这段时间自己就要负责镇守西欧,也无需跟随太子殿下回南京述职。
太子殿下若是挨板子,那也和咱没关系!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中书省右丞相别儿怯不花刚刚来到办公房,就看到一名太监走了进来,道:
“丞相大人,陛下说这几日他都要和密宗禅师们勤习苦修,各种政务就由你带着中书省群臣先行处理。”
别儿怯不花不动声色地点头,等到太监离去之后才露出笑容。
“果然……”
传承自八思巴帝师的密宗萨迦派,早在大元开国时期就已经是元朝政坛的一股力量。
萨迦派的盟友,正好就是蒙元的守旧贵族们。
之前大元多次的政治斗争,背后都有萨迦派暗中活动的身影。
包括在静江大圆寺庇护过妥懽帖睦尔的秋江住持,也是萨迦派的人。
脱脱的汉化政策,同样也触及到了萨迦派的利益。
汉人可不信佛!
为了控制妥懽帖睦尔对佛教仅仅是有好感,却力挺儒家文化的皇帝。
别儿怯不花和萨迦派僧侣领袖们联手,将萨迦派,或者说整个密宗流派中最容易吸引人的“双修”拿了出来,再加上从中原吸收的“房中术”混合在一起,引诱妥懽帖睦尔。
事实证明,这非常成功!
有萨迦派僧人们随时在妥懽帖睦尔身边监视,外面的朝政又被别儿怯不花把持。
这一波不就稳稳按死汉人大臣了吗?
【但别儿怯不花万万没想到,对他而言,真正的危机并非是来自于脱脱,而是来自于御史台。】
御史台弹劾别儿怯不花的奏折,源源不断地送来。
实在是别儿怯不花这些个蒙元守旧贵族们太没用。
全国各地,每个省份每年几乎都要发生一次灾难。
包括但不限于蝗灾、旱灾、洪灾、寒灾、地震……等等。
这些事情在脱脱时期虽然也有发生,但别忘了,脱脱可是有一大批的汉人儒家智囊。
儒家都已经在华夏大地运转上千年时间,对赈灾的每个步骤早就烂熟于心,也有能力去执行。
别儿怯不花把脱脱等汉化派大臣和儒家士人全部从朝廷中赶走,也得不到地方上汉人世家大族的帮助。
赈灾?
压根就执行不动!
结果就是,各地小规模的叛乱越来越多,越来越猛烈。
终于,在这一年,一场规模比较大的起义爆发了。
起义的爆发点是在浙东。
浙东有一个方家,世世代代在海上行船,靠贩运海盐、各种海货为生,领导着一个当地比较大的海上帮派。
方家这一带的大哥,名叫方国珍。
同样也是在浙东地区,这些年崛起了一个叫做“蔡乱头”海盗,各种袭扰元朝沿海城镇。
在元军围剿蔡乱头的过程中,有人告发方国珍和蔡乱头是一伙的。
元廷当地官员想要借机吞并方家的海货生意,就以这个借口派兵来捉拿方国珍。
方国珍得知消息后,先把告发自己的人杀掉,紧接着带着兄弟们逃亡到浙东诸多海岛上,正式起兵造反。
作为帮派大哥,叠加上元朝官员这些年不做人只管疯狂压榨百姓的形势,方国珍的起义一呼百应,短短时间内就在浙东形成气候。
浙江行省参政朵儿只班奉命率军征讨方国珍,反而被方国珍击败擒拿。
这一战后,方国珍趁机进攻温州,声势越发壮大。
这么大的事情,就连沉迷于双修的妥懽帖睦尔都被惊动,召集别儿怯不花痛骂了一番。
“你到底是怎么办事的,江浙可是大元重要的税赋之地,竟然出这么大的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