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2日,雾都市区内仍维持着战时首都的日常节奏。
茶馆里飘着川北茶香,挑水工沿长江石阶往返,市民在吊脚楼间晾晒衣物,中央公园附近商铺照常营业,偶有报童沿街叫卖当日新闻?。
这种平静与防空警报系统的频繁测试形成反差——尖锐的警报声时常划破天际,但市民已逐渐习惯其存在?。
城市周边高山上的防空监视哨昼夜轮值,探照灯在夜幕中悄然转动,国军士兵在隐蔽阵地正在调试新到的高射炮。
白市驿机场和梁山机场的跑道刚经过加固,地勤人员将未装弹的飞机推入掩体,驱逐机飞行员在战术沙盘前推演拦截路线?。
这种防御部署与市民的日常活动形成微妙平衡,直到警报系统突然转为紧急状态。
南开中学等学校仍在上课,但防空演练成为必修课。
学生背诵“一声警报,二件衣裳,三人同行”的口诀,教室后方沙丘被用作临时掩体。
中央大学图书馆内,学者边整理古籍边讨论防控预案,窗台上摆放着用竹筒改造的简易防毒面具?。
这种宁静在5月12日14时19分被彻底打破——首批倭寇轰炸机群出现在天际线时,
长江边的挑水工刚放下扁担,茶馆里的说书人正讲到“岳家军”章节,防空警报的长鸣与第一枚燃烧弹的坠落几乎同时发生?。
而刚进入雾都市区的倭寇飞机,仍然按照日常轰炸的习惯,保持着4000米左右的高度度过雾都的防空区。
飞机驾驶中的菜鸟们,在大队长和中队长的带领下,正在空中寻找各自目标。
此次倭寇前来执行轰炸任务的是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队。
其中陆军航空队包括飞行第60战队?,36架97式重型轰炸机,为三菱重工生产的主力轰炸机,载弹量750公斤,最大时速400公里。
?独立飞行第16中队? 6架侦察机。
?飞行第44战队第1中队?的5架Ki-51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和Ki-30九七式轻型轰炸机。
?独立飞行第10中队?的9架中岛1式战斗机\"隼\"Ki-43,这是1940年刚列装的。
海军航空部队方面,出动了?212架次飞机。
包含了96式舰载战斗机?,双翼设计,时速432公里,配备2挺7.7毫米机枪。
?99式舰载轰炸机?为爱知公司生产的俯冲轰炸机,可携带800公斤炸弹。
?总出动量?为293架次(陆军81架+海军212架)。
倭寇此次飞行采取了一老带数新的方法,倭寇战争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倭寇飞机和飞行员的紧张,为此此次轰炸成了倭寇锻炼飞行员的平台。
当然?,97式重型轰炸机是此时倭寇陆军最先进的轰炸机,但续航能力有限(约800公里),需从晋省运城等前沿基地起飞。
?海军作战飞机一般以江口为基地,采用多批次轮番轰炸战术,后期还调入了第14、15航空队增强兵力。
此次宋志提供的方案,就是先地面后空中,先高后低的战略。
华夏防空炮兵们,以一门普鲁士产128mm高射炮为核心,以几门普鲁士产88mm高射炮为辅助,组成了多个三角阵地,互为补充。
倭寇飞机突然遭到地面炮火打击,很多正在寻找目标的敌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击毁、击伤。
四处躲避和刚赶来的后续倭寇敌机,又遭到了躲在云层中我空军的袭击,战场非常混乱。
华夏空军100余架战斗机和驱逐机,以逸待劳,分批次发起了攻击。
倭寇飞机为他们的嚣张付出了代价,先后共有28架飞机,被击伤、击毁,倭寇此次轰炸遭到沉重打击。
但是这还不是最后的结果,你宋志的计划,华夏所有空军轰炸机,应趁此良机,对江口、金陵、沪上等地飞机场开展空袭,主要目标就是倭寇机场。
但是华夏空军只有60余架轰炸机,全部出动,按计划开始了轰炸。
1940年的华夏空军在抗战中,面临严峻挑战,虽装备落后、损失惨重,但仍以血肉之躯扞卫领空,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华夏空军主力战机多为毛熊提供的伊-15、伊-16战斗机,性能远低于倭寇新型零式战斗机?。
至1940年底,中国空军仅剩65架飞机,难以有效抵抗倭寇频繁轰炸?。
毛熊空军志愿队因欧洲战事逐步撤离,米国尚未介入援助,导致华夏空军陷入“飞机与飞行员双匮乏”的绝境?。
原本时空中,1940年5月至8月的“101作战”中,倭寇对川蜀实施战略轰炸,华夏空军空战损失117架飞机,地面被炸毁65架,远超倭寇损失?。
璧山空战(1940年9月13日)中,华夏空军34架战机仅10架完好返航,24架被击落或重创,10名飞行员殉国?。
那次雾都“九一三”空战?倭寇36架轰炸机在30架驱逐机掩护下袭击雾都。
华夏空军第四大队长郑少愚率34架战机迎战,击落倭寇飞机6架、击伤多架?。
第三大队队长杨梦青击落4架敌机并击毙敌领队后身中数十弹牺牲,副队长龚业怫在包围中冲撞敌机突围?。
华夏飞行员面对零式战斗机劣势,仍以高超技巧和顽强精神与敌周旋,如杨梦青、司徒坚等战至最后一刻?。
此战后华夏空军几乎丧失制空权,但避战策略为后期保存实力争取了时间?。
1940年川蜀空战中,华夏空军“每队至少三分之二飞机被击中”,但仍坚持升空作战?。
1941年3月成都空战中,中国空军以残存战机继续抵抗,直至1941年苏式新机补充后实力才部分恢复?。
抗战期间华夏空军英勇无畏的牺牲,也成为华夏抗战大局中可歌可泣的一部分,其精神被后世铭记。
在此同时,宋志指挥的军统、中统、宪兵和警察,开展了打击倭寇间谍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