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第二日,沪上支队驻地就来了两个游商,要求面见沪上支队的主事人。
经过金新的一日一夜的鉴别,发现了了两个可怀疑人员,而其他的都是各方面安插在沪上支队的眼线。
为了沪上支队的安全,宋志将所有发现之人,全部打包退还了各处,同时针对两个可疑人员进行了审讯。
还别说 ,向来文质彬彬,主要负责远东公司沪上工作的文晓吉,竟然对倭伪势力毫不手软。
他采用了攻破心理的方法,一日一夜不让睡觉的方法,攻克了两人的心理防线。
一个确实是倭寇潜伏在沪上多年的特务,他利用另一个人的推荐,加入了忠义救国军。
并以此威胁另一个推荐人,协助他取得忠义救国军的资料。
尤其是这次,通过忠义救国军,想探清军统和沪上支队的情况。
知道了军统刺杀沪上高官的计划,当晚就让推荐人告诉了其妻,送出去了情报。从而造成了此次情报泄露事件。
而这个人是军统安排人员,这就造成了沪上军统这条线的暴露。
宋志紧急联系了戴局长,通报了此事件。当天下午,军统沪上大区的负责人亲自来访,并将两人带走。
宋志也紧急安排晏新、邢杰等人将原有租赁的几处两人经历过的住处放弃掉了。
小陈局长和戴局长又分别发来了两份急电。中心意思是希望宋志和沪上支队配合。
1938年是华夏抗战处于被动时期,蓝党内很多人,因花城、江城等地相继沦陷,而处于悲观之中,王副主席就是其中代表,认为\"战必亡国\"。
这种思想转变源于其长期以来的\"恐倭症\"和权力欲望,早在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他就主张\"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妥协路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王副主席多次发表民族失败主义言论,认为中国是\"弱国\",抗战只会带来\"牺牲\"?。
1938年11月,王副主席指使自己的亲信手下,高宗武、梅思平与倭寇参谋本部代表在沪上\"重光堂会谈\",签订《倭华协议记录》,初步达成投敌协议?。
12月18日,王副主席以\"赴蓉城视察\"为名,携带妻子陈璧君、亲信曾仲鸣等人从重庆秘密飞往春城,19日转道安南河首府。
其行动极为诡秘,连护卫队长都不知情,其踪迹堪比前世的007特工。
采用“金蝉脱壳”之计脱身并抵达安南首府后,王副主席藏身高朗街27号洋楼,与倭寇代表影佐祯昭密谋。
12月29日,他发表着名的\"艳电\",响应倭寇近卫内阁声明,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公开投敌?。
常校长对王副主席的投降叛变,深恶痛绝,也派出各类人士去劝导,并许诺很多政治利益。
但王副主席拒绝了常校长伸出的橄榄枝,一头扎入了权利的旋涡。
戴局长接受了常校长制裁的命令以后,发动了手中所有力量,搜寻王副主席行踪。
并安排安南、沪上、金陵、燕京等地的特工人员严密监视,并启动了在倭国国内的力量搜集情报。
考虑到高易在沪上地区的行动能力和情报能力,特意通过常校长,与小陈局长沟通,调用中统力量,配合行动。
小陈局长当然不会挡着这件事的发展,也是命令高易积极配合。
王副主席的叛敌投国事件,造成了蓝党政府和蓝党内的一些混乱。
王副主席作为蓝党二号人物,其投敌严重打击了抗战阵营士气,导致部分地方部队和民众产生不稳定的情绪。
在军事层面上,其投敌叛国开了一个不好的开端,造成了蓝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的摇摆不定。
伪政权将60万武装伪军用于清剿敌后抗倭武装,配合倭寇实施\"三光政策\",加剧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
在社会层面上也具有的深远冲击。
同时,其投降行为在国际影响上,引起了连锁反应。
倭寇部分实现了自身制定的分化华夏的目标。同时欧米一些国家,对华夏的抗战抱有悲观情绪。
华夏两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局面。
红党首先积极进行政治揭露与舆论斗争?。
红党于1939年1月5日发布《关于王副主席出走后时局的指示》,明确将打击汉奸王副主席作为首要任务?。
通过《新华日报》等媒体系统揭露汪王副主席\"艳电\"的卖国本质,将其与倭寇\"东亚新秩序\"阴谋捆绑批判?。
老人家特别指出王副主席集团\"引导华夏去适合倭寇帝国主义的利益\"的实质?。
其次统一战线策略调整?。
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在1939年\"七七\"抗战两周年宣言中强调\"反对中途妥协反对内部分裂\"?。
?再者开展军事斗争配合?。
新四军各支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4月韦岗伏击战取得首胜,至7月完成苏南、皖南根据地布局?。同时配合正面战场,有效牵制倭寇兵力。
蓝党方面初期进行外交斡旋?。
常校长通过王部长、胡适等人试图劝阻王副主席,并指示端纳向欧米澄清华夏抗战立场?。
同时,政策转向反红党。
1939年1月蓝党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颁布《防制异党活动办法》等文件?。同年制造多起摩擦事件,破坏抗战统一战线?。
?并且进行军事部署调整?。在正面战场继续组织会战,但战略上转向消极防御。
两党的策略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红党\"拥蒋反汪\"方针成功分化蓝党阵营,延缓了常校长集团投降倭寇步伐,使抗战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维持?。至1940年,敌后根据地已控制1亿人口区域?。
而蓝党政策的后果?,因为反红党政策导致第二次反红党高潮,1941年皖南事变使两党关系降至冰点。但客观上促使红党加速独立自主发展?。
在?国际反应差异?这,王伪政权仅获轴心国承认,欧米始终支持虎弟华夏蓝党政府。红党通过揭露汪精卫与倭寇密谋(如\"重光堂会谈\"),赢得国际舆论支持?。
这一时期的斗争表明,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红党通过灵活策略既维护了统一战线,又壮大了自身力量;而蓝党则因内部矛盾错失战略机遇,最终丧失政治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