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四个红点静止了,呈环形分布在城市基站图上。沈逸的手指停在键盘边缘,没有按下追踪指令。他盯着那四路信号源,眼神未动,呼吸却放得极轻。
林悦靠在墙边,终端还亮着,刚才的合围迹象让她指尖发凉。她刚想开口,沈逸先说了话:“他们不会立刻动手。”
“你怎么知道?”
“如果是来抓人或灭口,早就强攻了。”他调出后台数据流面板,“这四路信号不是攻击波,是监听网——他们在等我们下一步动作。”
林悦沉默下来。设备风扇低鸣,空气里有种压抑的安静。
沈逸切换系统进程,将方才左臂异常时采集的生物电信号导入分析模块。画面一转,神经通路图谱展开,紊乱的波频在脊椎连接段剧烈跳动。他放大那段区域,标记出三处高频震荡点。
“问题不在技能本身。”他说,“而在释放方式。”
林悦凑近看,“你是说……我们一直用错了?”
“不是错,是被设计成这样。”他声音平稳,“每一次融合技释放,能量都会通过人工桥接的神经路径反冲现实躯体。系统模拟显示,大脑边缘系统承受的压力超出正常值七倍以上。长期下去,不只是失控,是会被逐步接管。”
林悦皱眉,“那之前那些战斗……”
“都是训练。”他关掉推演界面,“他们在培养能稳定承载外部意识的载体。而我们的技能越强,桥接越深,就越接近他们的目标状态。”
她攥紧了终端,“所以现在怎么办?停用融合技?”
“不行。”沈逸摇头,“一旦战力骤降,他们会立刻察觉异常,反而暴露我们在反抗。而且……”他看了她一眼,“接下来的对抗,少不了硬仗。”
“那就只能继续冒险?”
“不。”他打开‘碎片收集兑换’界面,快速输入参数,“既然不能停,就得改。”
屏幕上跳出一条提示:【检测到高阶技能结构冲突,建议启用动态负载调节机制】。
沈逸确认指令。几秒后,系统反馈生成一项新程序——“脉冲式输出协议”。原理是将原本持续释放的能量拆解为短促、间歇性的脉冲波,降低单次负荷,避免神经过载。
“有点像断续点火。”他解释,“不再一口气把能量推到底,而是分段释放,给身体缓冲时间。”
林悦思索片刻,“可实战中节奏很难控制,万一被打断呢?”
“所以需要辅助程序。”他调出刚兑换的‘动态负载均衡器’,将其接入技能核心,“它会实时监测神经压力值,自动调整输出强度。超过阈值就强制中断,相当于加了一道保险。”
林悦点头,但仍有疑虑,“但这只是缓解,不是根治。”
“目前没条件根治。”他关闭兑换界面,“我们缺的是对‘桥接层’的反向解析能力。现在能做的,就是不让它继续恶化。”
他取出便携式生物反馈仪,固定在自己右臂。“我做个测试。你记录肌电反应和血氧变化。”
“你要现在试?”
“越快越好。”他闭眼,“敌人布网未动,说明还在观察。这是我们唯一能安心调试的时间窗口。”
林悦咬唇,最终还是接过记录仪,开启监测模式。
沈逸轻启远程攻击技能,仅激活最低层级。刹那间,手臂肌肉轻微抽搐,皮肤下浮现出细密的纹路,像是有东西在皮下移动。反馈仪数值跳动,血氧瞬间下降百分之八。
“停!”林悦喊。
他立刻收手,额角已渗出汗珠。
“怎么样?”她迅速查看数据。
“证实了。”他喘息两声,“哪怕只是预热,现实躯体也会产生应激反应。能量渗透比预想的更深。”
林悦翻看记录,“三次脉冲间隔如果少于一点五秒,累积负荷就会突破安全线。”
“那就定为两秒。”他修改协议参数,“所有融合技使用必须遵循‘释放—中断—冷却’循环。期间禁止叠加其他高耗能技能。”
“团队其他人也能用这套方案吗?”
“可以,但要训练。”他睁开眼,“从明天起,所有人进行神经协调性练习,提升对技能的精细控制。只有掌握节奏,才能避免被反噬。”
林悦记下要点,忽然问:“那你呢?你还能打吗?”
沈逸活动了下手臂,“暂时能。均衡器起了作用,至少不会在关键时刻突然失能。”
“可这不是长久之计。”
“我知道。”他站起身,走到终端前重新调出基站图,“所以在他们出手前,我们必须抢回主动权。”
“怎么做?”
“他们想让我们成长,好提高适配度。”他盯着那四个红点,“那我们就‘成长’给他们看——但不是按他们的规则。”
林悦明白过来,“你要假装技能失控?”
“对。制造一次可控的能量共振,引他们干预。”他手指划过屏幕,“只要他们动用指挥信号,就有机会捕捉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