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历史 > 道藏辑要 > 孙眞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一投三

孙眞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一投三(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奶猫开播爆红,大佬团在线求rua崽 灵净事务所 海贼,当卡文迪许吃下响雷果实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召唤天庭反骨仔后,我带飞祖国 侠骨忠魂:君无痕的家国征程 穿成准皇后她想方设法逃离后宫 第一禁墟 进化红雾 默剑长生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论大医习业第一

凡欲爲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鍼经明

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

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

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

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

熟如此乃得爲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

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鑚

研始可与言於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羣书何

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

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覩事则不能默

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读庄老不能任眞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

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

能具而学之则於医道无所滞碍而尽善尽

美者矣

论大医精诚第二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

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

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

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

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

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於

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浅

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

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

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

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

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

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

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

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

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

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

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

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嶮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

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爲苍生大医反此

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

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於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於人乎夫杀生求生

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爲药者

良由此也其蝱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

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

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

用之能不用者斯爲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

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

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

心是吾之志也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

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

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

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

谛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

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

左右顾盻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

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

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

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

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爲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爲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

是非议论人物衒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

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

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

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

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

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

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运

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

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衒功能谅非忠恕之

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

之鄙俚也

论治病略例第三

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爲五脏

经络腑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易

曰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於此观今之医

不念思求经?以演其所知各承家伎始终

循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

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

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

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

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此皆医之深

戒病者可不谨以察之而自防虑也古来医

人皆相嫉害扁鹊爲秦太医令李醯所害即

其事也一医处方不得使别医和合脱或私

加毒药令人增疾渐以致困如此者非一特

须愼之宁可不服其药以任天眞不得使愚

医相嫉贼人性命甚可哀伤夫百病之本有

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

澼下痢大小便不通贲豚上气欬逆呕吐黄

疸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瘦惊邪癫痫鬼疰

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疮踒折痈肿恶疮痔

瘻瘤瘿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

崩中血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此皆大略宗

兆其间变动枝叶各依端绪以取之又有冷

热劳损伤饱房劳惊悸恐惧忧恚怵惕又有

産乳落胎堕下瘀血又有贪饵五石以求房

中之乐此皆病之根源爲患生诸枝叶也不

可不知其本末但尚医说男女长幼之病有

半与病源相附会者便可服药也男子者衆

阳所归常居於燥阳气游动强力施泄便成

劳损损伤之病亦以衆矣若比之女人则十

倍易治凡女子十四已上则有月事月事来

日得风冷湿热四时之病相协者皆自说之

不尔与治误相触动更增困也处方者亦应

问之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

暑湿其人肌肤薄脆腠理开踈用药轻省关

中河北土地刚燥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

用药重复世有少盛之人不避风湿触犯禁

忌暴竭精液虽得微疾皆不可轻以利药下

之一利大重竭其精液困滞着牀动经年月

也凡长宿病宜服利汤不须尽剂候利之足

则止病源未除者於後更合耳稍有气力堪

尽剂则不论也病源须服利汤取除者服利

汤後宜将丸散时时助之

凡病服利汤得瘥者此後愼不中服补汤也

若得补汤病势还复成也更重泻之则其人

重受弊也若初瘥气力未甚平复者但消息

之须服药者当以平药和之夫常患之人不

妨行走气力未衰欲将补益冷热随宜丸散

者可先服利汤泻除胷腹中拥积痰实然後

可服补药也夫极虚劳应服补汤者不过三

剂即止若治风病应服治风汤者皆非三五

剂可知也自有滞风洞虚即服十数剂乃至

百余日可瘥也故曰实即泻之虚则补之

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人者禀受

天地中和之气法律礼乐莫不由人人始生

先成其精精成而脑髓生头圆法天足方象

地眼目应日月五脏法五星六腑法六律以

心爲中极大肠长一丈二尺以应十二时小

肠长二丈四尺以应二十四气身有三百六

十五络以应一岁人有九窍以应九州天有

寒暑人有虚实天有刑德人有爱憎天有阴

阳人有男女月有大小人有长短所以服食

五谷不能将节冷热醎苦更相振触共爲攻

击变成疾病凡医诊候固是不易又问而知

之别病深浅名曰巧医仲景曰凡欲和汤合

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辨三

百六十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

不可不通古者上医相色色脉与形不得相

失黑乘赤者死赤乘青者生中医听声声合

五音火闻水声烦闷千惊木闻金声恐畏相

刑脾者土也生育万物回助四傍善者不见

死则归之太过则四肢不举不及则九窍不

通六识闭塞犹如醉人四季运转终而复始

下医诊脉知病源由流转移动四时逆顺相

害相生审知脏腑之微此乃爲妙也

论诊候第四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

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

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夫诊候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

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未乱精

取其脉知其逆顺非其时不用也深察三部

九候而明告之古之善爲医者上医医国中

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

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

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

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何谓三部寸关尺

也上部爲天肺也中部爲人脾也下部爲地

肾也何谓九候部各有三合爲九候上部天

两额动脉主头角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

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

气也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

明胷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下

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

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合爲九候夫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脉大胷

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五不调者病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愚医不通三部九候

及四时之经或用汤药倒错针灸失度顺方

治病更增他疾遂致灭亡哀哉烝民枉死者

半可爲世无良医爲其解释经说地水火风

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

调全身强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

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

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絶水竭则无血土散

则身裂然愚医不思脉道反治其病使藏中

五行共相尅切如火炽燃重加其油不可不

愼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

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又云一百

一病不治自愈一百一病须治而愈一百一

病虽治难愈一百一病眞死不治

张仲景曰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脏六

腑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

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

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逐邪

风气湿痹表里移走居无常处者散当平之

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

癖进饮食调和荣卫能参合而行之者可谓

上工故曰医者意也又曰不须汗而强汗之

者出其津液枯竭而死须汗而不与汗之者

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絶而死又不须下而

强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不禁而死须下而

不与下之者使人心内懊侬胀满烦乱浮肿

而死又不须灸而强与灸者令人火邪入腹

干错五脏重加其烦而死须灸而不与灸之

者令人冷结重凝久而弥固气上冲心无地

消散病笃而死

黄帝问曰淫邪泮衍奈何岐伯对曰正邪从

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及淫於脏不得定处与

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

喜梦也凡气淫於腑则有余於外不足於内

气淫於脏则有余於内不足於外问曰有余

不足有形乎对曰阴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

阳盛则梦蹈大火而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

杀毁伤上盛则梦飞扬下盛则梦堕坠甚饱

则梦与巢源云\/梦行甚饥则梦取巢源云\/梦卧肝气盛

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心气盛则梦

喜笑及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

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而不属凡此十一

盛者至而泻之立已厥气客於心则梦见丘

山烟火客於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奇物

客於肝则梦见山林树木客於脾则梦见丘

陵大泽坏屋风雨客於肾则梦见临渊没居

水中客於膀胱则梦见游行客於胃则梦见

饮食客於大肠则梦见田野客於小肠则梦

见聚邑街衢客於胆则梦见闘讼自刳客於

阴器则梦交接闘内客於项则梦见斩首客

於跨则梦见行走而不能前进及池渠穽窊

中居客於股则梦见礼节拜跪客於胞?则

梦见溲溺便利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

立已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此意乃尽善尽美

史记曰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

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

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

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生候尚

存形色未改病未入腠理针药及时能将节

调理委以良医病无不愈

论处方第五

夫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

下药鬼疰蛊毒以蛊毒药痈肿疮瘤以疮瘤

药风湿以风湿药风劳气冷各随其所宜雷

公云药有三品病有三阶药有甘苦轻重不

同病有新久寒温亦异重热腻滑咸酢药石

饮食等於风病爲治余病非对轻冷粗涩甘

苦药草饮食等於热病爲治余病非对轻热

辛苦淡药饮食等於冷病爲治余病非对其

大纲略显其源流自余覩状可知临事制宜

当识斯要

药对曰夫衆病积聚皆起於虚虚生百病积

者五脏之所积聚者六腑之所聚如斯等疾

多从旧方不假增损虚而劳者其弊万端宜

应随病增减古之善爲医者皆自采药审其

体性所主取其时节早晚早则药势未成晚

则盛势已歇今之爲医不自采药且不委节

气早晚只共采取用以爲药又不知冷热消

息分两多少徒有疗病之心永无必愈之效

此实浮惑聊复审其冷热记其增损之主耳

虚劳而苦头痛复热加枸杞萎蕤虚而吐加

人参虚而不安亦加人参虚而多梦纷纭加

龙骨虚而多热加地黄牡蛎地肤子甘草虚

而冷加当归芎藭乾姜虚而损加锺乳棘刺

肉苁蓉巴戟天虚而大热加黄芩天门冬虚

而多忘加茯神远志虚而惊悸不安加龙齿

紫石英沙参小草冷则用紫石英小草若客

热即用沙参龙齿不冷不热无用之虚而口

乾加麦门冬知母虚而吸吸加胡麻覆盆子

柏子仁虚而多气兼微欬加五味子大枣虚

而身强腰中不利加磁石杜仲虚而多冷加

桂心吴茱萸附子爲头虚而小便赤加黄芩

虚而客热加地骨皮白水黄耆虚而冷用陇

西黄耆虚而痰复有气加生姜半夏枳实虚

而小肠利加桑螵蛸龙骨鸡肶胵虚而小肠

不利加茯苓泽泻虚而痢白加厚朴诸药无

有一一历而用之但据体性冷热的相主对

聊叙增损之一隅入处方者宜准此

论用药第六

上药一百二十种爲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爲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

无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爲佐使主以应地多毒

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

下经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每

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倍其数合七百三十

名也

凡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者宜用一

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又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

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

和之时用意审视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

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勿合用也又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

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乾曝乾采造

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眞僞陈新并各有法其

相使相畏七情列之如左处方之日宜深而

究之

玉石上部

玉泉款\/冬花玉屑鹿\/角丹砂磁石\/咸水曾青菟\/丝子

石胆水英爲使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云母泽泻爲使\/鮀鱼及流水

徐\/长卿朴硝麦\/句姜锺乳蛇床子菟丝子爲使\/牡丹玄石牡蒙紫石

英蘘\/草消石火爲使苦参\/苦菜女菀硭硝石韦爲使\/麦句姜矾

石甘草爲使\/牡蛎滑石石韦爲使\/曾青白石英马目\/毒公

紫石英长石爲使扁青附子\/不欲鮀甲黄连麦句姜赤石脂大\/黄

芫\/花黄石脂曾青爲使细辛\/蜚蠊扃青附子白石脂鷰粪爲\/使松

枝\/黄芩太一余粮杜仲爲使铁\/落菖蒲及贝母

玉石中部

水银磁\/石殷孽防己\/术孔公孽木兰爲使\/细辛凝

水石地榆\/巴豆毒阳起石桑螵蛸爲使菟丝\/子泽泻菌桂雷也

蛇蜕\/皮石膏鸡子爲使\/莽草毒公磁石柴胡爲使黄\/石脂牡丹莽

草玄石松脂栢\/子仁菌桂理石滑石爲使\/麻黄

玉石下部

青琅玕得水银良\/鸡骨锡毒礜石得火良棘针爲使\/虎掌毒公鹜屎

细辛\/水特生礜石得火良\/水方解石巴\/豆代赭\/天

雄大盐漏芦爲使

草药上部

六芝署蓣爲使得发良\/恒山扁青茵蔯天门冬垣衣地黄\/爲使曾

青麦门冬地黄车前爲使款\/冬苦瓠苦参青蘘术防风地\/榆爲使女

萎萎蕤卤\/咸乾地黄得麦门冬清酒良\/贝母芜荑菖蒲

秦芁秦皮爲使\/地胆麻黄泽泻海蛤\/文蛤薯蓣紫芝爲使\/甘遂

远志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天雄\/附子毒眞珠蜚蠊藜芦齐蛤菊花术\/枸

杞根桑根\/白皮爲使人参茯苓爲使\/溲?藜芦甘草术乾漆苦\/参爲使

远志甘遂大\/戟芫花海藻石斛陆英爲使凝水石\/巴豆白殭蚕雷丸牛

膝萤火龟甲\/陆英白前独活蠡实\/爲使柴胡半夏爲使\/皂荚女菀

藜\/芦细辛曾青枣根爲使狼毒山茱\/萸黄耆滑石消石藜芦庵?子

荆子薏苡人爲\/使细辛乾姜菥蓂子得荆子细辛良\/乾姜苦参龙胆

贯衆爲使\/防葵地黄菟丝子得酒良薯蓣松\/脂爲使雚菌巴戟天

覆盆子爲使\/朝生雷丸丹参蒺藜子乌头\/爲使防风乾姜藜\/芦白歛芫

花附\/子毒沙参防己\/藜芦络石杜仲牡丹爲使\/铁落菖蒲贝母

丹参咸水\/藜芦天名精垣衣\/爲使决明子蓍实爲使\/大麻子

黄连黄芩龙骨理石爲使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乌头巴豆毒芎

藭白芷\/爲使续断地黄爲使\/雷丸黄耆龟\/甲杜若得辛\/夷细

辛良柴\/胡前胡蛇床子牡丹及\/巴豆贝母茜根鼠\/姑飞廉

得乌头良\/麻黄薇衔得秦\/皮良五味子苁蓉爲使\/萎蕤乌头

草药中部

当归简茹菖\/蒲海藻牡蒙秦芁菖蒲\/爲使黄芩山茱萸龙\/骨爲使

葱实丹砂\/及牡丹藜芦藁本简\/茹麻黄厚朴爲使\/辛夷石韦乾

姜秦椒爲使黄连黄芩\/天鼠粪半夏莨菪毒葛根野葛巴豆\/及百药毒前

胡半夏爲使\/皂荚藜芦芍药雷丸爲使石斛芒硝\/消石鳖甲小蓟藜

芦贝母厚朴白薇爲使桃花\/秦芁礜石莽草乌头玄参黄\/耆乾

姜大枣山茱\/萸藜芦石韦滑石杏人爲\/使得菖蒲良括蒌枸杞爲\/使乾

姜牛膝乾\/漆乌头狗脊萆薢爲使\/败酱苦参玄参爲使\/贝母漏芦及

菟丝子\/藜芦瞿麦蘘萆牡丹爲\/使桑螵蛸白芷当归爲使\/旋复花石

龙芮大戟爲使畏蛇\/蜕皮吴茱萸白鲜皮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萆

薢薏苡爲使葵根大\/黄及柴胡牡蛎前胡紫参辛\/夷仙灵脾薯\/蓣

爲\/使紫菀款冬爲使恶天雄瞿麦\/及雷丸远志畏茵蔯防己殷孽爲\/使细

辛萆薢\/雄黄毒牡丹菟\/丝子白薇黄耆大黄大戟\/乾姜及乾漆大枣

山茱\/萸款冬花杏仁爲使得紫菀良皂荚消\/石玄参贝母辛夷麻黄黄芩

黄连黄\/耆青葙女菀卤\/咸泽兰防己\/爲使地榆得发良\/麦门冬

海藻甘\/草

草药下部

大黄黄芩\/爲使桔梗节皮爲使白\/芨龙胆龙眼葶苈榆皮爲\/使得酒

良殭蚕\/石龙芮甘遂瓜蒂爲使\/远志甘草芫花决明爲使\/甘草

泽漆小豆爲使\/薯蓣大戟甘\/草钩吻半夏爲使\/黄芩藜

芦黄连爲使细辛\/芍药五参大黄天雄远志爲使\/腐婢乌头乌

喙莽草爲使半夏栝蒌\/贝母白歛白芨藜芦贯衆雚菌\/爲使虎掌蜀\/漆

爲使\/莽草附子地胆爲使蜈蚣防风\/甘草黄耆人参乌韭大豆蜀漆

栝蒌爲使\/贯衆恒山玉\/札半夏射干爲使皂荚\/雄黄及生姜乾

姜秦皮龟\/甲乌头狼牙芜荑爲使\/秦芁地榆白歛代赭爲使\/乌头

白芨紫石英爲使理\/石李核人杏核人雚菌得酒良\/鸡子?茹甘\/草

爲使\/麦门冬荩草鼠\/妇夏枯草土瓜\/爲使狼毒大豆爲\/使麦

句\/姜鬼臼垣\/衣

木药上部

茯苓茯神马?爲使白歛牡蒙\/及地榆雄黄秦芁龟甲栢子仁

牡蛎桂心瓜子爲使\/菊花羊蹄诸石麫麴杜仲蛇蜕\/玄参乾?半\/夏

爲使\/鸡子蔓荆子乌头\/石膏牡荆实防风爲使\/石膏五

加皮远志爲使畏\/蛇蜕玄参黄檗乾\/?辛夷芎藭爲使\/五石脂

菖蒲及蒲黄\/黄连石膏黄环酸枣仁防\/己槐子天雄景\/天爲使

木药中部

厚朴乾姜爲使泽泻\/及寒水石消石山茱萸蓼实爲使\/桔梗防风防

己吴茱萸蓼实爲使丹参消\/石白垩紫石英秦皮大戟爲\/使吴

茱\/萸占斯狼\/毒毒栀子踯\/躅毒秦椒栝蒌防\/葵雌黄桑根

白皮续断桂心\/麻子爲使

\/

木药下部

黄环鸢尾爲使\/茯苓防己石南五加皮\/爲使巴豆芫花爲\/使蘘

草大黄及黄连\/藜芦斑猫毒蜀椒杏仁爲使\/款冬???漏芦\/爲使

栾华决明\/爲使雷丸荔实厚朴爲\/使葛根皂荚栢子爲使\/麦门冬

空青人\/参苦参

兽上部

龙骨得人参牛黄\/良石膏龙角乾?蜀\/椒理石牛黄人参\/爲使

龙骨地黄及龙\/胆蜚蠊牛膝白胶得火良\/大黄阿胶得火良\/大黄

兽中部

犀角松脂爲使\/雚菌雷丸羖羊角菟丝子\/爲使鹿茸麻勃\/爲使

鹿角杜仲\/爲使

兽下部

麋脂大黄\/甘草

虫鱼上部

蜜蜡芫花\/齐蛤蜂子黄芩芍\/药牡蛎牡蛎贝母爲使\/甘草牛膝

远志蛇床良麻\/黄吴茱萸辛夷桑螵蛸旋\/复花海蛤蜀漆爲\/使狗

胆甘遂\/芫花龟甲沙参\/蜚蠊

虫鱼中部

伏翼苋实云\/实爲使蝟皮得酒良桔\/梗麦门冬蜥蜴硫黄\/斑猫芜

荑露蜂房乾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虫皂荚\/菖蒲蛴螬

蜚蠊爲使\/附子鮀鱼甲蜀?爲使狗\/胆甘遂芫花鼈甲矾\/石

乌贼鱼骨白歛\/白芨蟹莨菪\/毒漆毒天鼠粪白歛\/白薇

虫鱼下部

蛇蜕磁石\/及酒??螂羊角\/石膏斑猫马刀爲使\/巴豆丹参空

青\/肤青地胆甘\/草马刀得水\/良

果上部

大枣乌\/头毒

菒下部

杏仁得火良黄耆黄芩葛根\/及解锡胡粉毒莽草

菜上部

冬葵子黄芩\/爲使

菜中部

葱实藜\/芦毒

米上部

麻蕡麻子牡蛎白\/薇茯苓

米中部

大豆及黄卷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乌头毒大麦

食蜜\/爲使酱药毒\/火毒

右一百九十七种有相制使其余皆无故

不备録

或曰古人用药至少分两亦轻瘥病极多观

君处方非不烦重分两亦多而瘥病不及古

人者何也答日古者日月长远药在土中自

养经久气味眞实百姓少欲禀气中和感病

轻微易爲医疗今时日月短促药力轻虚人

多巧诈感病厚重难以爲医病轻用药须少

痾重用药即多此则医之一隅何足怪也又

古之医者自将采取阴乾曝乾皆悉如法用

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医者但知

诊脉处方不委采药时节至於出处土地新

陈虚实一皆不悉所以治十不得五六者寔

由於此夫处方者常须加意重复用药药乃

有力若学古人徒自悮耳方来学者须详而

熟之

凡紫石英白石英朱砂雄黄硫黄等皆须光

明映彻色理鲜净者爲佳不然令人身体乾

燥发热口乾而死

凡草石药皆须土地坚实气味浓烈不尔治

病不愈

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欲得

陈久者良其余唯须精新也

论合和第七

问曰凡合和汤药治诸草石虫兽用水升数

消杀之法则云何答曰凡草有根茎枝叶皮

骨花实诸虫有毛翅皮甲头足尾骨之属有

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後法顺方者福

逆之者殃或须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

茎或须花实依方链治极令净洁然後升合

秤两勿令参差药有相生相杀气力有强有

弱君臣相理佐使相持若不广通诸经则不

知有好有恶或医自以意加减不依方分使

诸草石强弱相欺入人腹中不能治病更加

闘争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劔若调和

得所虽未能治病犹得安利五脏於病无所

增剧例曰诸经方用药所以熬链节度皆脚

注之今方则不然於此篇具条之更不烦方

下别注也凡药治择熬炮讫然後秤之以充

用不得生秤

凡用石药及玉皆碎如米粒绵裹内汤酒中

凡锺乳等诸石以玉槌水研三日三夜漂链

务令极细

凡银屑以水银和成泥

凡礜石赤泥团之入火半日乃熟可用仍不

得过之不链生入药使人破心肝

凡朴硝矾石烧令汁尽乃入丸散硭硝朴硝

皆绞汤讫内汁中更上火两三沸烊尽乃服

凡汤中用丹砂雄黄者熟末如粉临服内汤

中搅令调和服之

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乾枣栀子之类是也

用细核物亦打碎山茱萸五味子蕤核决明

子之类是也细花子物正尔完用之旋复花

菊花地肤子葵子之类是也米麦豆辈亦完

用之

凡橘皮吴茱萸椒等入汤不?咀

凡诸果实仁皆去尖及双仁者汤揉挞去皮

仍切之用栀子者去皮用蒲黄者汤成下

凡麦门冬生姜入汤皆切三捣三绞取汁汤

成去滓下之煑五六沸依如升数不可共药

煑之一法薄切用

凡麦门冬皆微润抽去心

凡麻黄去节先别煑两三沸掠去沫更益水

如本数乃内余药不尔令人烦寸斩之小草

瞿麦五分斩之细辛白前三分斩之膏中细

剉也

凡牛膝石斛等入汤酒拍碎用之石斛入丸

散者先以碪槌极打令碎乃入臼不尔捣不

熟入酒亦然

凡桂厚朴杜仲秦皮木兰辈皆削去上虚软

甲错取里有味者秤之茯苓猪苓削除黑皮

牡丹巴戟天远志野葛等皆槌破去心紫菀

洗去土曝乾乃秤之薤白葱白除青令尽莽

草石南茵芋泽兰剔取叶及嫩茎去大枝鬼

臼黄连皆除根毛石韦辛夷拭去毛辛夷又

去心蜀椒去闭口者及目用大枣乌梅皆去

核用鬼箭削取羽皮

凡茯苓芍药补药须白者泻药唯赤者

凡菟丝子暖汤淘汰去沙土乾漉暖酒渍经

一宿漉出曝微白捣之不尽者更以酒渍经

三五日乃出更晒微乾捣之须臾悉尽极易

凡用甘草厚朴枳实石南茵芋藜芦皂荚之

类皆炙之而枳实去穰藜芦去头皂荚去皮

凡用椒实微熬令汗出则有势力

凡汤丸散用天雄附子乌头乌喙侧子皆煻

灰炮令微拆削去黑皮乃秤之惟姜附汤及

膏酒中生用亦削去皮乃秤之直理破作七

八片

凡半夏热汤洗去上滑一云十洗四破乃秤

之以入汤若膏酒丸散皆煻灰炮之

凡巴豆去皮心膜熬令紫色桃仁杏仁葶苈

胡麻诸有脂膏药皆熬黄黑别捣令如膏指

?视泯泯尔乃以向成散稍稍下臼中合研

捣令消散乃复都以轻绢筛之须尽又内臼

中依法捣数百杵也汤膏中虽有生用者并

捣破

凡用麦糵麴末大豆黄卷泽兰芜荑皆微炒

乾?炒令烟断用乌梅入丸散者熬之用熟

艾者先炒细擘合诸药捣令细散不可筛者

内散中和之

凡用诸毛羽齿牙蹄甲龟鼈鲮鲤等甲皮肉

骨角筋鹿茸等皆炙之蛇蜕皮微炙

凡用斑猫等诸虫皆去翅足微熬用桑螵蛸

中破炙之牡蛎熬令黄色殭蚕蜂房微炒之

凡汤中用麝香犀角鹿角羚羊角牛黄须末

如粉临服内汤中搅令调和服之

凡丸散用胶先炙使通体沸起燥乃可捣有

不沸处更炙之断下汤直尔用之勿炙诸汤

中用阿胶皆绞汤毕内汁中更上火两三沸

令烊

凡用蜜先火煎掠去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

不坏掠之多少随蜜精粗遂至大稠於丸弥

凡丸中用蜡烊投少蜜中搅调以和药

凡汤中用饴糖皆汤成下诸汤用酒者皆临

熟下之

凡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汤者宜酒渍者宜

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入汤酒者

并随药性不得违之其不宜汤酒者列之如

朱砂熟入\/酒 雌黄 云母

阳起石入\/酒 矾石入\/酒 硫黄入\/酒

锺乳入\/酒 孔公孽入\/酒 礜石入\/酒

银屑 白垩 铜镜鼻

胡粉 鈆丹 卤咸入\/酒

石灰入\/酒藜灰

右石类一十七种

野葛 狼毒 毒公

鬼臼 莽草 蒴藋入\/酒

巴豆 踯躅入\/酒 皂荚入\/酒

雚菌 藜芦 ?茹

贯衆入\/酒 芜荑 雷丸

狼牙 鸢尾 蒺藜入\/酒

女菀 葈耳 紫葳入\/酒

薇衔入\/酒 白芨 牡蒙

飞廉 蛇衔 占斯

辛夷 石南入\/酒楝实

虎杖入酒\/单渍 虎掌 蓄根

羊桃入\/酒 麻勃 苦瓠

瓜蒂 陟厘 狼跋子入\/酒

云实 槐子入\/酒 地肤子

蛇床子入\/酒 青葙子 茺蔚子

王不留行 菥蓂子 菟丝子入\/酒

右草木之类四十八种

蜂子 蜜蜡 白马茎

狗阴 雀卵 鸡子

雄鹊 伏翼 鼠妇

樗鸡 萤火 蠮螉蠮旧\/作□

殭蚕 蜈蚣 蜥蜴

斑猫 芫青 亭长

蛇胆 虻虫 蜚蠊

蝼蛄 马刀 赭魁

虾蟆 猬皮 生鼠

生龟入\/酒 蜗牛 诸鸟兽入\/酒

虫鱼膏骨髓胆血屎溺

右虫兽之类二十九种

古秤惟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爲一

铢六铢爲一分四分爲一两十六两爲一斤

此则神农之称也吴人以二两爲一两隋人

以三两爲一两今依四分爲一两称爲定方

家凡云等分者皆是丸散随病轻重所须多

少无定铢两三种五种皆悉分两同等耳凡

丸散云若干分两者是品诸药宜多宜少之

分两非必止於若干之分两也假令日服三

方寸七须瘥止是三五两药耳凡散药有云

刀圭者十分方寸七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

方寸七者作七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爲度

钱七者以大钱上全抄之若云半钱七者则

是一钱抄取一边尔并用五铢钱也钱五七

者今五铢钱边五字者以抄之亦令不落爲

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爲一勺两勺爲一

合以药升分之者谓药有虚实轻重不得用

斤两则以升平之药升方作上径一寸下径

六分深八分内散药勿按抑之正尔微动令

平调耳令人分药不复用此

凡丸药有云如细麻大者即胡麻也不必扁

扁但令较略大小相称尔如黍粟者亦然以

十六黍爲一大豆也如麻子者即今大麻子

准三细麻也如胡豆者今青斑豆也以二大

麻子准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粒有大小

以三大麻子准之如大豆者以二小豆准之

如梧桐子者以二大豆准之一方寸七散以

蜜和得如梧桐子十丸爲定如弹丸及鸡子

黄者以十梧桐子准之

凡方云巴豆若干枚者粒有大小当先去心

皮乃秤之以一分准十六枚附子乌头若干

枚者去皮毕以半两准一枚枳实若干枚者

去穰毕以一分准二枚橘皮一分准三枚枣

有大小以三枚准一两云乾姜一累者以半

两爲正本草云一两爲正

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毕秤五两爲正椒一

升三两爲正吴茱萸一升五两爲正菟丝子

一升九两爲正庵?子一升四两爲正蛇牀

子一升三两半爲正地肤子一升四两爲正

此其不同也云某子一升者其子各有虚实

轻重不可通以秤准皆取平升爲正

凡方云桂一尺者削去皮毕重半两爲正甘

草一尺者重二两爲正云某草一束者重三

两爲正一把者重二两爲正

凡云蜜一斤者有七合猪膏一斤者一升二

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咀者谓秤毕捣之

如大豆又使吹去细末此於事殊不允当药

有易碎难碎多末少末秤两则不复均平今

皆细切之较畧令如?咀者乃得无末而片

粒调和也凡云末之者谓捣筛如法也

凡丸散先细切曝燥乃捣之有各捣者有合

捣者并随方所言其润湿药如天门冬乾地

黄辈皆先切曝乾独捣令偏碎更出细擘曝

乾若值阴雨可微火烘之既燥小停冷乃捣

之凡湿药燥皆大耗当先增分两须得屑乃

秤之爲正其汤酒中不须如此

凡筛丸药用重密绢令细於蜜丸即易熟若

筛散草药用轻踈绢於酒中服即不泥其石

药亦用细绢筛令如丸药者

凡筛丸散药毕皆更合於臼中以杵捣之数

百过视其色理和同爲佳

凡煑汤当取井花水极令净洁升斗分量勿

使多少煑之调和候火用心一如链法

凡煑汤用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

畧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煑取四升以此爲率

皆绞去滓而後酌量也然则利汤欲生少水

而多取汁者爲病须快利所以少水而多取

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者爲病须补益

是以多水而少取汁好详视之不得令水多

少汤熟用新布两人以尺木绞之澄去垽浊

分再服三服者第二第三服以纸覆令密勿

令泄气欲服以铜器於热汤上暖之勿令器

中有水气

凡渍药酒皆须切细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

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使可漉出不必待

至酒尽也滓可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

凡建中肾沥诸补汤滓合两剂加水煑竭饮

之亦敌一剂新药贫人当依此用皆应先曝

令燥也

凡合膏先以苦酒渍令淹浃不用多汁密覆

勿泄云晬时者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亦有

止一宿煑膏当三上三下以泄其热势令药

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乃下之取沸静良久

乃止宁欲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两头微熬

黄爲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黄色爲度猪

肪皆勿令经水腊月者弥佳绞膏亦以新布

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堪酒煑饮之可

摩之膏膏滓则宜以傅病上此盖欲兼尽其

药力故也

凡膏中有雄黄朱砂辈皆别捣细研如麫须

绞膏毕乃投中以物疾搅至於凝强勿使沉

聚在下不调也有水银者於凝膏中研令消

散胡粉亦尔

凡捣药法烧香洒扫净洁不得杂语喧呼当

使童子捣之务令细熟杵数可至千万杵过

多爲佳

凡合肾气署蓣及诸大补五石大麝香丸金

牙散大酒煎膏等合时煎时并不令妇人小

儿産母丧孝痼疾六根不具足人及鸡犬六

畜等见之大忌切宜愼之其续命汤麻黄等

诸小汤不在禁忌之限比来田野下里家因

市得药随便市上顾人捣合非止诸不如法

至於石斛菟丝子等难捣之药费人功力赁

作捣者隐主悉盗弃之又爲尘埃秽气入药

中罗筛粗恶随风飘扬衆口尝之衆鼻齅之

药之精气一切都尽与朽木不殊又复服饵

不能尽如法服尽之後反加虚损遂谤医者

处方不效夫如此者非医之咎自縁发意甚

误宜熟思之

论服饵第八

若用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

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爲度病在胷膈已上者

先食而後服药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药而

後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

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凡服丸散不云酒水饮者本方如此是可通

用也

凡服利汤欲得侵早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

即易消下不吐若冷则吐呕不下若太热即

破人咽喉务在用意汤必须澄清若浊令人

心闷不解中间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再服若

太促数前汤未消後汤来冲必当吐逆仍问

病者腹中药消散乃可进服

凡服汤法大约皆分爲三服取三升然後乘

病人谷气强进一服最须多次一服渐少後

一服最须少如此即甚安稳所以病人於後

气力渐微故汤须渐少凡服补汤欲得服三

升半昼三夜一中间间食则汤气溉灌百脉

易得药力凡服汤不得太缓太急也又须左

右仰覆卧各一食顷即汤势徧行腹中又於

室中行皆可一百步许一日勿出外即大益

凡服汤三日常忌酒縁汤忌酒故也凡服治

风汤第一服厚覆取汗若得汗即须薄覆勿

令大汗中间亦须间食不尔令人无力更益

虚羸

凡丸药皆如梧桐子大补者十丸爲始从一

服渐加不过四十丸过亦损人云一日三度

服欲得引日多时不阙药气渐渍熏蒸五脏

积久爲佳不必顿服早尽爲善徒弃名药获

益甚少凡人四十已下有病可服泻药不甚

须服补药必若有所损不在此限四十已上

则不可服泻药须服补药五十已上四时勿

阙补药如此乃可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其方

备在第二十七卷中素问曰实即泻之虚即

补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其大畧也凡有

脏腑积聚无问少长须泻则泻凡有虚损无

问少长须补即补以意量度而用之

凡服痔漏疳??等药皆愼猪鸡鱼油等味至

凡服泻药不过以利爲度愼勿过多令人下

利无度大损人也

凡诸恶疮瘥後皆百日愼口味不尔而疮即

发也

凡服酒药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絶絶则

不得药力多少皆以知爲度不可令至醉及

吐则大损人也

凡服药皆断生冷酢滑猪犬鸡鱼油麫蒜及

菒实等其大补丸散切忌陈臭宿滞之物有

空青忌食生血物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

李及雀肉葫荽大蒜青鱼酢等物地黄忌芜

荑甘草忌菘菜海藻细辛忌生菜菟丝子忌

兔肉牛膝忌牛肉黄连桔梗忌猪肉牡丹忌

葫荽藜芦忌狸肉半夏菖蒲忌饴糖及羊肉

恒山桂心忌生葱生菜商陆忌犬肉茯苓忌

醋物栢子人忌湿麫巴豆忌芦笋羹及猪肉

鼈甲忌苋菜

凡服药忌见死尸及産妇秽污触之兼及忿

怒忧劳

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即易消

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仍须少食

菜及硬物於药爲佳亦少进盐醋乃善亦不

得苦心用力及房室喜怒是以治病用药力

惟在食治将息得力太半於药有益所以病

者务在将息节愼节愼之至可以长生岂惟

愈病而已

凡服泻汤及诸丸散酒等至食时须食者皆

先与一口冷醋饮须臾乃进食爲佳

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有如此

者当服大小续命汤及西州续命排风越婢

等汤於无风处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计

剂数多少亦勿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

出不絶爲佳服汤之时汤消即食粥粥消即

服汤亦少与羊肉臛将补若风大重者相续

五日五夜服汤不絶即经二日停汤以羹

自补将息四体若小瘥即当停药渐渐将息

如其不瘥当更服汤攻之以瘥爲度

凡患风服汤非得大汗其风不去所以诸风

方中皆有麻黄至如西州续命即用八两越

婢六两大小续命或用一两三两四两故知

非汗不瘥所以治风非密室不得辄服汤药

徒自误耳惟更加增未见损减矣

凡人五十已上大虚者服三石更生愼勿用

五石也四时常以平旦服一二升暖饮终身

勿絶及一时勿食蒜油鱼猪牛马鸡鹅鸭等

肉即无病矣

论药藏第九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大圣之至教救民之瘼

恤民之隐贤人之用心所以神农鸠集百药

黄帝纂録针经皆备预之常道也且人痾瘵

多起仓卒不与人期一朝婴已岂遑知救想

诸好事者可贮药藏用以备不虞所谓起心

虽微所救惟广见诸世禄之家有善养马者

尚贮马药数十斤不见养身者有蓄人药一

锱铢以此类之极可愧矣贵畜而贱身诚可

羞矣伤人乎不问马此言安用哉至如人或

有公私使命行迈边隅地既不毛药物焉出

忽逢瘴疠素不资贮无以救疗遂拱手待毙

以致天殁者斯爲自致岂是枉横何者既不

能深心以自卫一朝至此何叹惜之晩哉故

置药藏法以防危殆云尔

石药灰土药水药根药茎药叶药花药

皮药子药五谷五果五菜诸兽齿牙骨

角蹄甲皮毛尿屎等药酥髓乳酪醍醐

石蜜沙糖饴糖酒醋胶麴糵豉等药

右件药依时收采以贮藏之虫豸之药不

收采也

秤斗升合铁臼木臼绢罗纱罗马尾罗

刀砧玉槌瓷鉢大小铜铫铛釜铜铁匙

右合药所须极当预备

凡药皆不欲数数晒曝多见风日气力即薄

歇宜熟知之诸药未即用者候天大晴时於

烈日中曝令大乾以新瓦器贮之泥头密封

须用开取即急封之勿令中风湿之气虽经

年亦如新也其丸散以瓷器贮密蜡封之勿

令泄气则三十年不坏诸杏仁及子等药瓦

器贮之则鼠不能得之也凡贮药法皆须去

地三四尺则土湿之气不中也\\

孙眞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一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韩氏贵公子,谈笑虏项羽 白起死后第一人,建立千年家族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庆熙风云录 不第河山 赵聪的一生 封疆悍卒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谍影护龙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