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7章 南海观音的传说

第37章 南海观音的传说(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骷髅为王 星铁:人在公司玩养成 进化红雾 港综:东星四九仔,爆兵扎职 蔺总,太太说她捞够就离婚! 郡主回京后,皇子们哭着喊姑奶奶 离婚后她火爆全球,携子下跪不原谅 末世神机:从爆装系统开始

在四川汉源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1994年,四川司机代万山患肺癌去世,其妻李春秀一路祷念观音菩萨,尸体在车厢中停放十三小时后竟死而复生。他回忆昏迷时,闻空中有人呼其名,醒来癌细胞已消失无踪。故事的真实性笔者无从考证,但是如果各位有兴趣搜索一下“代万山”,真的能找到相关信息,我们不管它真假,这最起码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直到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代,仍然有很多人信奉观音菩萨,这一章,我们就来说一说,观音菩萨的故事:

在两千多年前的佛教典籍里。那时还没有“观音”这个名字,佛经中称他为“观世音”——意为“观照世间众生声音而救度”,后来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才简化为“观音”。

在《悲华经》里,记载着观音最初的“愿力之源”:久远以前,西方有位转轮王叫无诤念,他的长子“不眴”(意为“不瞬目”,象征专注慈悲),在宝藏佛面前立下大誓:“只要有众生遭遇恐惧、痛苦,哪怕只念我的名字,我必立刻寻声救他,若做不到,我绝不成佛。”宝藏佛被这悲心打动,赐他“观世音”之名,还预言他未来会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但观世音看着世间众生仍在苦难中挣扎,便放弃了即刻成佛的机会,选择以“菩萨”的身份留在人间,这就是“倒驾慈航”的由来——像航船逆流返回,只为接渡更多落水的人。

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被广泛传播,经文中详细讲了观音的“救苦能力”:遇到大火会让火焰熄灭,落入大水能让人漂到岸边,被坏人追杀时刀杖会自动折断。这些贴近生活的“救难故事”,让观音从佛经里的抽象形象,变成了老百姓能依赖的“保护者”,信仰也从僧人阶层慢慢传到了民间。

最初的观音形象,在印度佛经和早期造像里多是“男相”——身披袈裟,手持莲花,像一位庄重的修行者。但随着信仰在中国传播,人们开始把本土的善良形象融入进去,慢慢变成了后来大家熟悉的“女相”。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妙善公主”的传说,让观音的“慈悲”之外又多了一层“孝心”。

传说汉地妙庄国有位三公主妙善,出生时宫里飘了七天异香,王后还梦见月亮钻进了怀里。她从小就不爱穿华丽的衣服,总把点心分给流浪的猫狗,甚至会为受伤的蚂蚁包扎。到了出嫁的年纪,国王要她嫁给邻国太子,她却跪在佛前说:“我想当尼姑,帮助更多受苦的人。”国王气得把她关在后花园,断了她的饮食,可妙善靠晨露和野草活了下来,还有百鸟衔果子喂她;后来国王又让人放火烧她修行的白雀寺,火海里突然开出千叶莲花,暴雨瞬间浇灭火焰。国王后来得了重病,医生说需要亲人的手和眼做药引,大姐二姐都躲着不肯,妙善却亲手挖下自己的眼睛、砍下手臂,用金盘端给父王。国王病好后,抱着女儿的残肢痛哭,这时天空飘来金光,佛陀用杨柳枝蘸着甘露洒在妙善身上,她竟长出了千手千眼——这就是“千手观音”的由来。这个故事把“孝道”和“慈悲”结合,让观音更具有亲和力。

现在大家都知道普陀山是观音的“根本道场”,但这片海山能成为圣地,也是一步一步发展来的。最早的时候,普陀山叫“梅岑山”,山上全是蛇,最大的蛇王身长三十多里,绕着山盘三圈,每年还要百姓送两个小孩给他吃,渔民们都不敢靠近。

直到唐代,有位叫慧锷的日本和尚,从五台山请了一尊观音像,想坐船带回日本。可船到梅岑山附近,突然起了大风,海浪把船推到岸边,怎么也开不动。慧锷觉得这是观音“不想走”,就把像留在山上,找村民建了座小庙,叫“不肯去观音院”——这是普陀山第一座观音庙,也标志着观音道场的开始。后来,就有了“蛇王让地”的故事:观音亲自踏莲来到山上,蛇王一开始不服气,要和她斗法,观音说“你能绕山三圈,我就把山让给你”。观音施了神力,山突然变大,蛇王绕到一半就累得爬不动了,只好趴在地上求饶,还发誓要带着子孙当“护法天龙”。观音又用杨柳枝一点石头,石头上立刻长出紫竹,叶子上的露珠掉下来变成泉水——现在普陀山的紫竹禅院,还能看到当年的紫竹石,雨后石纹里的露珠,像撒了一把碎星星。

在唐代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使观音有了烟火气,相传唐代洛阳江畔常有水患,观音化身卖鱼姑娘,以“掷银招亲”的方式筹集修桥银两——只要有人用铜钱击中她,便许配终身。富商子弟们掷出的银两堆满船舱,却无一人命中。这时吕洞宾暗中施法,让修桥的石匠韦陀一掷即中。观音为兑现承诺,便与韦陀约定:桥成之日,便是成亲之时。待洛阳桥竣工,观音却对韦陀说:“你我若成眷属,如何护持众生?不如你我面对面供奉,做‘对面夫妻’,共守佛法。”从此韦陀便站在观音左侧,手持金刚杵守护道场,千年未离。

到了宋代,皇帝听说普陀山的观音很灵验,就正式钦定这里为“观音道场”,还派人扩建寺庙;明清时期,山上的寺庙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旺,甚至有渔民说,遇到台风时只要念“观音菩萨”,海上就会出现红光指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普陀山的寺庙得到保护,每年都有上百万信徒来这里朝拜,潮音洞前的“海天佛国”石刻,被无数双手摸得发亮,成了信仰传承的见证。

千年来,观音的“救度”从没停下过,除了大家熟悉的“鱼篮度众”“通天河救难”,还有很多贴近生活的故事,传说宋代的时候,东海金沙滩有个恶霸马二郎,带着手下抢钱抢粮,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有一天,海边来了个卖鱼的姑娘,提着竹篮,说“谁能背出《普门品》,我就嫁给他”。马二郎和手下为了娶姑娘,连夜背书,最后只有马二郎真心悔过,背会了更长的《金刚经》。可婚礼当天,姑娘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一堆黄金骨头。这时老和尚来告诉大家:“这是观音菩萨来度化你们啊!”马二郎又羞又愧,从此带着手下修桥铺路,金沙滩也变成了太平村。

现在的普陀山,不仅是信徒的圣地,还成了文化传承的地方。每年谷雨前后,山上会举办“观音文化节”,有人来祈福,有人来听佛经讲座。人们信仰的与其说是观音,更不如送是信仰的慈悲济世的善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我在大明忙种田,平推东瀛美利坚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杂论对话 暗涌:血绣春刀录 红楼大官人 回到大宋 庆熙风云录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封疆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