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天地刚分开时,三界秩序混乱,星辰乱转、战乱频发、大地破败、亡魂无依。后来,经元始天尊授意,玉皇大帝率先修成大道——他本是净德国太子,放弃王位修行,历经无数劫难后飞升天界,成为统管三界的至尊,平定了共工撞断天柱的大乱,确立了天界基本秩序。而紫微、勾陈、后土三位尊神,也先后凭借自身功德得道,与玉皇共同组成“四御”,各司其职,护佑三界万年安稳。
紫微大帝的来历,和天界的“紫微垣”密不可分——那是环绕天帝居所的核心星区,就像天界的“中枢护卫圈”,《史记·天官书》里早就记载过,紫微垣是三垣(天界三大星区)的中心,专门负责守护天帝相关的星象。他本是混沌初开时,紫微垣里先天紫微星凝聚的灵气,慢慢有了自己的意识。
最初,天上的星辰毫无章法:火星总向天帝所在的星区闯去,金星甚至白天都能看见,人间跟着遭了殃——要么打仗,要么闹旱灾,老百姓苦不堪言。元始天尊看出紫微星灵心善,就化作一个老道找到他,说:“你是星辰的精华,该担起‘稳住星象、护佑人间’的责任。我把《紫微斗数》传给你,你好好修炼,就能靠它安定星辰、给百姓消灾。”
紫微星灵赶紧拜谢,接着就躲进紫微垣深处修行。他每天观察星辰运转,记下来它们的轨迹,再对照《紫微斗数》琢磨规律,慢慢摸清了“星象和人间互相联系的规律”——紫微垣稳,人间就太平;火星乱晃,人间就容易打仗。修了一万年,他终于化成了人形:脸像白玉,穿紫色长袍,手里拿一支“紫微定星笔”,一挥手就能调动星辰的力量。
有一年,人间突然大旱,河里的水全干了,草和树都枯死了,老百姓跪在地求雨。紫微大帝抬头一看星象,立马发现问题:火星偏离了正常轨道,直往紫微垣冲,红光像着火一样,正是旱灾的根源。他赶紧拿着定星笔飞到火星旁边,用笔一点火星,嘴里念道:“星辰有自己的规矩,别乱闯!火星归位,快降大雨润大地!”火星被定星笔的力量拉回了轨道,紫微大帝又引来天河的水,变成甘霖洒向人间。老百姓见雨来了,都喊“紫微救了我们”,从这以后,大家都知道“紫微大帝掌管人间的祸福”。
还有一次,人间诸侯混战,你打我我打你,老百姓逃的逃、死的死。紫微大帝探查星象,发现金星白天出现了——这是“战乱不止”的信号。再仔细查,原来是有个诸侯找了个妖道帮忙,用邪术骗老百姓,想夺天下。紫微大帝就化作一个隐士,到那个诸侯的军营里,用《紫微斗数》拆穿了妖道的把戏,还劝诸侯:“星象已经警告你了,再打仗会遭天谴的。”诸侯不听,紫微大帝就调动星辰的力量,让军营当晚刮起大风,把帐篷全吹毁了。诸侯这才知道是上天发怒,赶紧停战投降,人间又恢复了安稳。
玉皇大帝见紫微大帝能稳定住星辰、护佑百姓,就把他召到凌霄宝殿,封他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让他专门管星辰运转和人间祸福,住在紫微垣里当“星官的老大”。之后只要星辰一乱,紫微大帝就去调整;人间因为星象引发的灾祸,也都是他帮忙化解的。
勾陈大帝全名叫“勾陈上宫天皇大帝”,《道门科范大全集》里说他专门“管打仗的事,还负责稳定南北两极”。他是天界公认的“战神”。
上古时候,蚩尤带领九黎部落和黄帝打仗。蚩尤有八十一位兄弟,个个铜头铁额,连砂石都能吃,还会呼风唤雨,黄帝打一次输一次,老百姓被连累得活不下去。那时候,勾陈大帝还只是个先天护法神,叫“勾陈护法”,看见人间遭难,就跑到黄帝的军营里现身。他长得又高又壮,穿金色铠甲,手里拿一把“勾陈斩妖剑”,声音像大钟一样响:“我奉元始天尊的命令,来帮你打败蚩尤,让天下太平。”
黄帝特别高兴,让勾陈护法当将领。决战那天,蚩尤召唤来大雾,连下三天都散不了,黄帝的士兵找不到方向。勾陈护法立刻催动自己的神力,化作北极星挂在天上,给士兵们指路;蚩尤又找来风伯和雨师,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想淹了黄帝的军营。勾陈护法拔出斩妖剑指向天空,念道:“风停雨停,妖怪快退!”狂风暴雨一下子就停了,蚩尤的士兵都吓呆了。勾陈护法趁机带着士兵冲锋,杀了蚩尤手下好几个大将,黄帝的士兵士气大涨,最后终于抓住蚩尤杀了,平定了九黎部落。
打完仗,勾陈护法没返回天界,留在人间斩妖除魔。不管哪里有山精水怪害人,他都去镇压,要么把妖怪收来当坐骑,要么把它们打进地下的幽冥界。修行了一万年,他功德够了,化成了真正的尊神。可没多久,就遇上共工发怒撞断了天柱,天的柱子断了,天轴(支撑天的核心轴)歪了,南北两极都移了位,天界差点塌了。
玉皇大帝召集神仙商量,大家都说“南北极是天轴的根,要是稳不住,三界就全完了”,可没人能搞定。勾陈大帝站出来说:“我之前用过北极星的力量,我去稳住南北极!”他带着斩妖剑飞到天倾斜的地方,看见南北两极像陀螺一样转,天轴晃得快断了。勾陈大帝把斩妖剑插进天轴正中间,再用自己的神力为引,召唤来“玄武神龟”和“青龙神蛇”,让它们缠在天轴上稳住两极——玄武管北边,青龙管南边,俩神兽一配合,天轴慢慢稳了,南北极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玉皇大帝见勾陈大帝能稳住天轴、管打仗,就封他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让他管天界的军队,统帅天兵天将,还负责盯着南北两极,不让天轴再出问题。之后只要天界有叛乱,比如刑天的后代想反对玉皇大帝,勾陈大帝就带兵去镇压,他的军队排得整整齐齐,打哪儿赢哪儿,天兵都服他;每逢南北极有动静,他也会去查看,用神力调整,天轴从此一万年都没再出过事情。
后土皇地只是四御里唯一的女神,《礼记·月令》里最早称她为“后土”,一开始只是民间供奉的土地神,后来因为做了太多好事,升级成了“地母”,和玉皇大帝这个“天父”对应,专门管大地万物和地下的幽冥界,就像《元始上真众仙记》里说的“天父地母,共管阴阳”。
很久以前,昆仑山脚下有一块土地,因为受到昆仑山的灵气滋养,慢慢有了意识,这就是最早的后土。那时候大地刚形成,草和树很少,老百姓靠打猎过活,经常因为土地贫瘠种不出东西而挨饿受冻。后土看到后,就调动自己的灵气滋养土地,让草长得茂盛、五谷能生长;还教老百姓开垦田地、播种粮食,老百姓终于有了吃的穿的,都叫她“土地娘娘”,给她建小庙供奉。
大禹治水的时候,人间发大水,大地裂了好多缝,洪水灌进裂缝里,老百姓没地方住。大禹虽然能把洪水引到海里,却没法把大地的裂缝补好,急得团团转。后土看见后,就现身到大禹面前说:“大地裂缝是地脉崩坏,我愿意用自己的灵气补好它。”她钻进大地深处,收集金木水火土五种土的灵气,又把自己修了一万年的功德融进土灵里,做成“后土补天石”(不是女娲补天时用的石头,是补地脉的石头),一块一块填进裂缝里。每填一块,大地就震一下,裂缝慢慢合上;填到最后一条大裂缝时,后土的灵气全用完了,差点消失。老百姓看见后,都跪下来祈祷,用自己的愿力帮她恢复。靠着老百姓的香火愿力,后土慢慢恢复了神力,终于把所有裂缝都补好了,大地又变得完整了。
洪水退了,人间太平了,可地下的幽冥界却乱套了——死了的人的魂魄没地方去,到处飘荡,吓老百姓。玉皇大帝召集神仙商量怎么管幽冥界,后土站出来说:“大地是万物的母亲,死人的魂从大地来,也该回大地去。我愿意管幽冥界,给亡魂立规矩。”她钻进地下,开辟出幽冥地府,设置了十殿阎罗,定了“因果报应”的规矩:好人下辈子投好人家,坏人就进十八层地狱受罚;还建了奈何桥、找了孟婆熬孟婆汤,让亡魂喝了汤忘了前世的事,重新投胎。从这以后,幽冥界有了秩序,人间稳定了。
玉皇大帝见后土保护大地、管好幽冥界,功劳很大,就封她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尊她为“地母”,和自己这个“天父”对应,一起管三界的阴阳。之后,后土皇地只住在“后土宫”里,每逢人间闹旱灾、水灾,她就调动大地的水和土的灵气,帮老百姓救灾;要是幽冥界有乱,她也会亲自去地府整顿秩序。因为她,大地一直肥沃,幽冥界也一直安稳。
自从四御都归位后,玉皇大帝统管三界,紫微大帝稳住星辰、定人间祸福,勾陈大帝管军队、稳天轴,后土皇地只护大地、管幽冥,天界的秩序彻底建立起来——就像朝堂里的核心团队,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还会互相帮助,三界从此一万年都没出过大乱子。
百姓感激四御的恩情,给他们建庙供奉:玉皇庙到处都有,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诞辰,大家都会烧香祈福;紫微庙多建在城里,求他护佑家里平安、远离灾祸;勾陈庙常建在军营旁边,士兵出征前都会去拜,求他保佑打胜仗回来;后土庙则多在田边,农民播种前会去拜,求她让土地肥沃、庄稼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