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681章 安皇帝丙

第681章 安皇帝丙(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七零,嫁个弟弟被包养 我,京圈太子爷,外号活阎王 我靠炼器炼丹在修仙文里C位出道 见诡法则 倾城错 奥特:空想之光 萌新穿越别搞我,还好提前七万年 人在西部尚未瞑目 诡异封神:从道观撞东皇钟开始 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

会稽王司马道子生病了,还天天喝得酩酊大醉。他儿子司马元显看老爹在朝廷里越来越没威望,就暗示朝廷把道子的司徒、扬州刺史头衔给撸了。乙未这天,直接让元显当上了扬州刺史。道子酒醒了才知道这事儿,气得跳脚,可也没辙。元显把庐江太守张法顺当成头号智囊,拉了一堆自己人进朝廷,朝中大臣都得看他脸色办事。

燕国的散骑常侍馀超、左将军高和这帮人,因为谋反被咔嚓了。

后凉的太子吕绍、太原公吕纂带兵去打北凉,北凉王段业赶紧向武威王秃发乌孤求救,乌孤派骠骑大将军利鹿孤和杨轨去救场。段业本来想出兵干一架,沮渠蒙逊劝他:“杨轨仗着鲜卑人能打,心里早惦记着咱们了;吕绍、吕纂孤军深入,那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来的,硬刚肯定扛不住。现在按兵不动稳如泰山,一动就可能玩完。”段业听了,就按兵没动。吕绍、吕纂只好撤兵回去了。

六月,乌孤让利鹿孤当凉州牧,镇守西平,把车骑大将军傉檀叫回来打理府里的事儿。

会稽世子元显觉得自己年纪轻轻,不想一下子扛这么大责任,戊子这天,就让琅邪王司马德文当了司徒。

北魏前河间太守卢溥带着几千家部曲,跑到渔阳找饭吃,顺手占了好几个郡。秋天七月己未,后燕主慕容盛派人封他当幽州刺史。

辛酉这天,慕容盛下了道圣旨:“以前法律规定公侯犯罪能用钱赎罪,这玩意儿根本治不了坏人,就给朝廷搂点钱,没啥意义。从现在起,都得靠立功赎罪,别再交钱了。”

西秦的丞相南川宣公出连乞都去世了。

后秦的齐公姚崇、镇东将军杨佛嵩带兵骚扰洛阳,河南太守辛恭靖死守城池。雍州刺史杨佺期派人向北魏的常山王拓跋遵求救,北魏主拓跋珪派散骑侍郎张济当遵的从事中郎去回复。杨佺期问张济:“你们北魏打中山的时候,带了多少兵?”张济说:“四十多万。”佺期说:“就北魏这实力,收拾那帮小羌人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再说晋和魏本来就是一家人,现在既然结了盟,我也不瞒你,咱这儿兵少粮缺,洛阳能不能保住,全看你们北魏了。要是保住了,肯定有重谢;要是保不住,与其让羌人占了,不如给北魏。”张济回去把这话报了上去。八月,拓跋珪派太尉穆崇带六万骑兵去救洛阳。

后燕的辽西太守李朗在郡里待了十年,威望挺高,怕慕容盛猜忌他,几次叫他回朝都不去。因为家人在龙城,不敢明着叛乱,偷偷招北魏兵,想把辽西郡献给北魏,还派人快马去龙城,故意夸大敌军声势。慕容盛说:“这肯定是忽悠人的。”把使者叫来一问,果然没这回事。盛把李朗全家都杀了,丁酉这天,派辅国将军李旱去收拾他。

早先,北魏的奋武将军张衮因为有才华谋略,被拓跋珪当成心腹。拓跋珪问张衮中原一带有啥人才,张衮推荐了卢溥和崔逞,拓跋珪都用了。

后来拓跋珪围攻中山,打了好久打不下来,军粮也快没了,就问大臣们咋办。当时崔逞是御史中丞,说:“桑椹能当粮食顶一阵子。《诗经》里不就说过,猫头鹰吃了桑椹都能变声嘛。”拓跋珪虽然听了他的,让老百姓用桑椹抵租子,但觉得崔逞这话有点侮辱人,心里记恨上了。后来后秦攻打襄阳,雍州刺史郗恢写信给北魏常山王拓跋遵求救,信里说“看老哥你在中原大展神威”。拓跋珪觉得郗恢没君臣礼节,让张衮和崔逞回信,必须把东晋皇帝贬一顿。结果张衮、崔逞在信里称东晋皇帝为“贵主”,拓跋珪怒了:“让你们贬他,你们居然叫‘贵主’,这跟叫‘贤兄’有啥区别!”崔逞当初降北魏的时候,觉得天下大乱,怕家族断了根,让老婆张氏和四个儿子留在冀州,自己带小儿子崔赜去了平城,结果留在冀州的老婆孩子跑去南燕了。拓跋珪拿这事儿跟崔逞算账,把他赐死了。卢溥接受了后燕的封号,还抢北魏的郡县,杀了北魏的幽州刺史封沓干。拓跋珪觉得张衮推荐的人都不咋地,把张衮贬成尚书令史。张衮之后就关起门不跟人来往,光埋头校勘经书,过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后燕主慕容宝败亡的时候,中书令、民部尚书封懿投降了北魏。拓跋珪让他当给事黄门侍郎、都坐大官。拓跋珪问他后燕的旧事,封懿回答得敷衍又傲慢,也被罢官回家了。

武威王秃发乌孤喝高了,骑马的时候把肋骨撞坏了,没多久就死了,临终前让大家立年长的继位。国人就立了他弟弟利鹿孤,给乌孤上个谥号叫武王,庙号列祖。利鹿孤下了大赦令,把都城迁到西平。

南燕王慕容德派人去劝幽州刺史辟闾浑归降,辟闾浑不搭理。慕容德就派北地王慕容钟带两万步兵骑兵去打,自己占了琅邪,徐州、兖州一带十来万老百姓都归附了他。慕容德从琅邪继续往北,让南海王慕容法当兖州刺史,守梁父。又进攻莒城,守将任安直接跑路了。慕容德让潘聪当徐州刺史,守莒城。当初兰汗作乱的时候,后燕的吏部尚书封孚跑到辟闾浑那儿,浑推荐他当勃海太守;等慕容德来了,封孚立马投降,慕容德特高兴:“我得青州都没这么开心,主要是得着你了!”当场就把机密大事交给他管。慕容钟向青州各郡发檄文,讲清利害,辟闾浑带着八千多家跑到广固死守,派司马崔诞守薄荀固,平原太守张豁守柳泉;结果崔诞、张豁见了檄文就投降了慕容德。辟闾浑吓坏了,带着老婆孩子往北魏跑,慕容德派射声校尉刘纲去追,在莒城追上把他砍了。辟闾浑的儿子道秀主动找到慕容德,请求跟老爹一起死。慕容德说:“爹虽然不忠,但儿子挺孝顺。”特意放了他。辟闾浑的参军张瑛帮浑写檄文,里面骂得很难听,慕容德把他抓来数落,张瑛一脸淡定地说:“浑有我这臣,就像韩信有蒯通。蒯通碰上刘邦活下来了,我碰上陛下却要死,跟古人比,我这运气也太背了!”慕容德把他杀了,之后就把都城定在广固。

后燕的李旱走到建安,慕容盛突然把他叫回去,大臣们都猜不透啥意思。九月辛未这天,又让他接着去。李朗听说自己家被灭门,带着两千多户人自保;后来听说李旱回去了,以为后燕内部出问题了,就没设防,留儿子李养守令支,自己去北平迎接北魏军队。壬子这天,李旱突袭令支,一举拿下,派广威将军孟广平在无终追上李朗,把他砍了。

后秦主姚兴因为灾异老出现,把自己的帝号改成王,下诏书让群公、卿士、将领、地方官都降一级;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弘始。还慰问孤儿贫民,提拔贤能,简化法令,清理冤案,对有政绩的地方官给奖励,贪腐残暴的就杀掉,搞得远近都服服帖帖的。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勾勒出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中国北方及江南地区的政治乱局,政权更迭、权谋博弈与制度变革交织,展现出乱世中权力运作的复杂逻辑与人性百态。

东晋中枢权力的暗流涌动

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的昏聩与世子元显的崛起,成为江南政权衰败的缩影。司马道子沉溺酒色、不问政事,使“朝望去之”,这为元显的夺权提供了可乘之机。元显通过“讽朝廷解道子司徒、扬州刺史”的政治操作,以和平方式完成权力交接,却也暴露了东晋门阀政治的脆弱性——权力传承已沦为家族内部的利益博弈,而非基于治国能力的理性选择。

元显掌权后的布局更值得玩味:他“不欲顿居重任”而推琅邪王德文任司徒,看似谦逊,实则以退为进,既规避了“少年居高位”的舆论压力,又通过重用庐江太守张法顺、“多引树亲党”的方式牢牢掌控实权。这种“前台傀儡+后台操控”的权力模式,成为东晋后期皇权旁落的典型表现,也为后来桓玄之乱埋下伏笔。

北方政权的生存博弈与制度探索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政权始终在“生存危机”与“制度建设”中摇摆,这段史料便记录了多个政权的关键转折。

后燕的制度改革颇具深意。慕容盛废除“公侯有罪得以金帛赎”的旧制,要求“立功以自赎”,试图以军功激励替代金钱赎刑,这一变革直指贵族特权对法律公平性的破坏。但制度善意能否落地,仍取决于执行力度——在皇权动荡的背景下,此类改革往往沦为昙花一现的政治表态。

西秦、后凉与北凉的军事互动,则展现了小国的生存智慧。北凉王段业在沮渠蒙逊的劝谏下,采取“案兵不战”的策略,避开后凉太子吕绍、太原公吕纂的“死地之兵”,体现了“避实就虚”的军事理性。而南凉秃发乌孤的突然离世(“醉,走马伤胁而卒”),则印证了乱世中“领导人个人命运决定政权走向”的残酷现实,其弟利鹿孤“徙治西平”的决策,既是对兄长战略的延续,也暗含着政权重心西移的考量。

人才任用与政治信任的崩塌

北魏拓跋珪时期的人才风波,深刻揭示了乱世中政治信任的脆弱性。张衮因推荐卢溥、崔逞而遭贬黜,崔逞因书信用词触怒拓跋珪而被赐死,封懿因“应对疏慢”被废黜,这些事件串联起北方政权“用人-疑人-杀人”的恶性循环。

崔逞之死尤为典型:他建议拓跋珪用桑椹充粮本是良策,却因拓跋珪主观解读为“侮慢”而埋下隐患;后来又因书信中称晋帝为“贵主”未达“贬损”要求,最终因“旧账新罪”被诛杀。这种“文字狱”式的政治清洗,反映出少数民族政权在汉化过程中的文化焦虑——既需要汉族士人治理天下,又对其忠诚度充满猜忌,这种矛盾最终转化为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打压。

南燕慕容德的用人策略则呈现另一番景象。他对封孚的“孤得青州不为喜,喜得卿耳”的表态,与对张瑛“韩信之有蒯通”论的诛杀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乱世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实用主义逻辑。而对辟闾浑之子道秀“特赦之”的决定,又通过表彰“孝道”维护了伦理秩序,这种“恩威并施”的统治术,成为政权存续的重要手段。

制度变革的现实困境

各国的制度调整折射出乱世中的治理探索。慕容盛废除“金帛赎罪”制,试图以“立功赎罪”强化军事激励,却忽视了贵族阶层的利益阻力;拓跋珪在灾异后“降号称王”“大赦改元”,并推行“存问孤贫、举拔贤俊、简省法令”等改革,体现了统治者对“天人感应”观念的敬畏与整顿吏治的决心,但“贪残者诛之”的严苛政策能否落实,仍取决于官僚体系的执行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制度变革多是危机驱动型改革:西秦因丞相去世调整人事,后秦因灾异降号改元,北魏因军粮匮乏寻求对策。缺乏系统性设计的改革,往往随着危机缓解而半途而废,这也成为十六国时期政权难以长久存续的重要原因。

结语:乱世中的权力逻辑

这段史料所呈现的,正是一幅“权力无常态、生存为第一”的乱世图景。无论是东晋的门阀内斗、北魏的人才困境,还是南燕的定都决策、后秦的制度调整,本质上都是不同政权在生存压力下的本能反应。在这个“兵弱粮寡则求援、威行境内则遭疑、一言不慎则丧命”的时代,个人命运与政权兴衰都如履薄冰。

这些历史片段也为现代提供了深刻启示:权力交接的合法性构建、人才任用的信任机制、制度改革的系统设计,仍是任何时代治国理政的核心命题。而乱世中展现的人性光辉与幽暗,更成为跨越千年的镜鉴,让我们得以在历史的褶皱中,窥见文明演进的艰难轨迹。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快穿:垂耳兔崽崽又被主神反攻略 小公主又去倒腾暴君们的后宫了 快穿:宿主她恃宠而娇 快穿之宿主别吃了 暴君,小公主又把您寝殿炸了 疯了!冷戾权臣哭着求娇娇疼疼他 死心后,豪门前任跪求我回头 校草的蜜宠甜心 转职成为怪物猎人! 穿成团宠,大佬们抢着给我送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