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649章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第649章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七零,嫁个弟弟被包养 诡幻灵 我,京圈太子爷,外号活阎王 我靠炼器炼丹在修仙文里C位出道 见诡法则 奥特:空想之光 穿越之八路军的传奇征程外传 假面骑士帝骑:消失的原本结局 诡异封神:从道观撞东皇钟开始 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

乞伏国仁直接给自己封了大都督、大将军、单于,还兼着秦、河二州的“一把手”,改年号叫建义,任命乙旃童泥当左相,屋引出支当右相,独孤匹蹄和武群勇士分任左右辅,弟弟乞伏乾归做上将军,把地盘分成十二个郡,建了座勇士城当都城。

前秦的尚书令魏昌公苻纂从关中逃到晋阳,前秦君主苻丕封他当太尉,还给了个东海王的爵位。

这年冬天十月,西燕老大慕容冲派尚书令高盖带五万人马去打后秦,在新平南边开干,结果高盖输惨了,直接投降后秦。之前高盖收杨定为养子,高盖一败,杨定就跑到陇右,又把以前的手下召集起来。

苻定、苻绍、苻谟、苻亮听说苻丕当了老大,都从河北派人来认错。中山太守王兖本来是新平的氐人,死守博陵,帮前秦抵挡后燕。十一月,苻丕封王兖为平州刺史,苻定当冀州牧,苻绍做冀州都督,苻谟任幽州牧,苻亮为幽、平二州都督,还都给他们升了郡公。左将军窦冲占据兹川,有几万兵马,和秦州刺史王统、河州刺史毛兴、益州刺史王广、南秦州刺史杨璧、卫将军杨定都从陇右派人邀请苻丕,一起打后秦。苻丕封杨定为雍州牧,窦冲为梁州牧,给王统加了镇西大将军,毛兴加车骑大将军,杨璧加征南大将军,都给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给王广加了安西将军,把他们都升成州牧。

杨定没多久就把治所搬到历城,在百顷储备物资,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派人来表示归顺,朝廷就顺着他的封号正式任命了。后来他又占了天水、略阳,自称秦州刺史、陇西王。

绎幕人蔡匡占着城池背叛后燕,后燕的慕容麟、慕容隆一起去攻打。泰山太守任泰偷偷出兵救蔡匡,到了蔡匡堡垒南边八里地,后燕人才发现。将领们都觉得蔡匡还没拿下,外面的敌人又突然来了,挺头疼的。慕容隆说:“蔡匡仗着有外援,所以一直不投降。现在估计任泰的兵不过几千人,趁他们还没会合,先打任泰,任泰败了,蔡匡自然会投降。”于是放下蔡匡去打任泰,把任泰打得大败,杀了一千多人。蔡匡只好投降,燕王慕容垂杀了他,还把他的堡垒里的人都杀了。

慕容农到了龙城,让士兵和战马休息了十多天。将领们都说:“殿下过来的时候,走得特别快,现在到这儿了,却一直不前进,为啥呀?”慕容农说:“我来得快,是怕馀岩过山抢劫,骚扰老百姓。馀岩本事不比别人强,就是骗了些饥民,像乌鸦似的聚在一起,没什么纪律。我已经扼住他的咽喉了,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散,成不了事。现在这儿的庄稼熟得好,不等收割就走,纯粹是浪费;等收割完了,再去收拾他,也超不过十天。”没多久,慕容农带三万步兵骑兵到了令支,馀岩的部下吓得够呛,渐渐越城投降慕容农。馀岩没辙了,只好投降,慕容农杀了他。又进攻高句丽,收复了辽东、玄菟二郡。回到龙城后,上奏请求修缮陵庙。燕王慕容垂任命慕容农为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北狄诸军事、幽州牧,镇守龙城。调平州刺史带方王佐去镇守平郭。慕容农在那儿制定法律制度,做事从宽从简,清理刑狱,减免赋税徭役,鼓励种地养蚕,老百姓变得富足,四面八方来的流民前后有几万人。之前幽、冀二州的流民很多去了高句丽,慕容农任命骠骑司马范阳人庞渊为辽东太守,去招抚他们。

慕容麟在博陵攻打王兖,城里粮食和箭都没了,功曹张猗出城聚集人马响应慕容麟。王兖到城上数落他:“你是前秦的百姓,我是你的君主,你起兵响应贼寇,还自称‘义兵’,名和实相差也太远了!古人说找忠臣一定得从孝子家里找,你妈还在城里,你却不管不顾,我还说啥呢!现在人家或许会因为你有这点功劳录用你,难道能忘了你不忠不孝的事吗!没想到中原这样的礼义之邦,还有你这样的人!”十二月,慕容麟攻下博陵,抓住王兖和苻鉴,杀了他们。昌黎太守宋敞带乌桓、索头的人马去救王兖,没赶上,只好回去。前秦君主苻丕任命宋敞为平州刺史。

燕王慕容垂往北到了中山,对将领们说:“乐浪王招纳流民,充实粮仓,对外供应军粮,对内修建宫室,就算是萧何也比不上他啊!”丙申日,慕容垂开始把都城定在中山。

前秦的苻定占据信都抵挡后燕,燕王慕容垂任命堂弟北地王慕容精为冀州刺史,带兵去攻打他。

拓跋珪的从曾祖拓跋纥罗和他弟弟拓跋建以及各部大人,一起请贺讷推举拓跋珪为主君。

【内核解读】

这段十六国时期的历史片段,简直是乱世权力游戏的“浓缩剧本”——既有政权更迭的仓促与野蛮,也藏着生存博弈的智慧与残酷,更折射出那个分裂时代的核心逻辑。

“自立”与“续命”:乱世政权的两种生存姿势

乞伏国仁的操作,是乱世里“强者自立”的典型。前秦崩溃后权力真空,他直接给自己堆上“大都督、大将军、单于”等头衔,划地盘、建都城、任百官,一套流程行云流水,本质是“抓住窗口期抢占地盘”。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自立模式,在五胡十六国并不新鲜——只要手里有兵、脚下有地,就能给自己封官定年号,名分永远追着实力跑。

反观前秦苻丕,就是“末代政权续命”的真实写照。他给王兖、窦冲、杨定等人封官加爵,从州牧到“开府仪同三司”,赏赐清单拉得老长,本质是用“虚名换支持”。但这种拉拢根本没约束力:杨定前脚受封雍州牧,后脚就搬到历城囤粮自立,还自称“陇西王”;被封的各州刺史,与其说是前秦的臣子,不如说是“借前秦招牌壮大自己”的割据势力。前秦的“封赏”,不过是衰落政权最后的“遮羞布”,越滥封,越说明控制力早已崩塌。

后燕的崛起密码:能打,更要会“治”

这段记载里,后燕慕容氏的表现最亮眼,也解释了他们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的原因——军事硬实力+治理软实力,两手都硬。

慕容隆打蔡匡的操作,是“抓主要矛盾”的军事智慧:知道蔡匡的底气是外援任泰,就放弃攻城先打援兵,几千人击溃援军后,城里自然投降。而慕容农更是“军政全才”:到龙城不急于平叛,先等收割庄稼囤粮,既避免浪费资源,又掐断了叛军的生存基础;平掉馀岩、收复辽东后,不搞高压统治,反而“简化法律、减免赋税、鼓励农桑”,硬生生吸引来几万流民。慕容垂说他“堪比萧何”,一点不夸张——乱世里不缺能打的将军,但能“打完仗还能留住人、喂饱人”的管理者,才是政权的根基。

相比之下,馀岩靠骗饥民凑队伍,蔡匡靠外援硬撑,张猗为利益背叛主君,这些“短视操作”注定成不了气候。后燕的崛起,本质是“用治理能力消化军事胜利”,这在动辄“打下来守不住”的乱世,是稀缺的核心竞争力。

礼义与利益:乱世里的伦理撕裂

王兖骂张猗那段,特别戳中乱世的“伦理痛点”。张猗自称“义兵”,却背叛君主、不顾母亲安危,王兖怒斥他“不忠不孝”,其实是用传统礼义对抗乱世的“利益至上”。但尴尬的是,张猗的选择并非个例——在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忠孝”往往成了奢侈品,活下去、捞好处才是更现实的选择。

可反过来,王兖自己死守博陵、对抗后燕,直到粮尽城破被杀,又成了“忠孝”的殉道者。这种撕裂特别真实:乱世没有“绝对正确”的道德标准,有人丢了底线换生存,有人守着底线赴死,而最终评价他们的,不是礼义,是胜利者的史书。慕容垂杀了投降的蔡匡,却重用能治民的慕容农,也说明:乱世里,“有用”比“有德”更被看重。

伏笔:新势力的萌芽

结尾拓跋珪被推举为主君,看似一笔带过,实则是最关键的“剧情预告”。当后燕忙着巩固河北、前秦苟延残喘、乞伏氏在陇西立足时,拓跋氏正在北方积蓄力量——这个后来建立北魏、终结十六国乱世的政权,最初的起点,就是这场“部族推举”。这也暗合了乱世的规律:旧势力在互相消耗时,新的强者早已在角落里悄然生长。

最后:这段历史的“现代启示”

说到底,这段记载讲的就是“乱世生存法则”:光有武力撑不起政权(如馀岩),光靠虚名留不住人心(如苻丕),只有“能打胜仗、能稳民生、能聚人心”的势力,才能笑到最后。而那些在利益与伦理间的挣扎、在扩张与治理间的平衡,其实也是所有动荡时代里,最永恒的命题。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快穿:宿主她恃宠而娇 快穿之宿主别吃了 暴君,小公主又把您寝殿炸了 死心后,豪门前任跪求我回头 小公主又去倒腾暴君们的后宫了 陆少:你家小祖宗马甲又爆了 疯了!冷戾权臣哭着求娇娇疼疼他 校草的蜜宠甜心 团宠四宝大佬,总裁夫人的马甲又爆了 我的右眼是神级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