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六,从公元301年(辛酉年)到公元302年(壬戌年),共二年。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辛酉年)
春天正月,朝廷任命散骑常侍安定人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觉得当时天下大乱,心里早就有了占据河西地区自保的想法,所以主动请求去凉州任职。那时候,凉州境内盗贼横行,鲜卑人也时不时来侵扰。张轨到任后,把宋配、汜瑗当成主要谋士,带着人把那些盗贼和鲜卑人打得落花流水,在西部地区威名远扬。
相国司马伦和孙秀指使牙门赵奉假传晋宣帝司马懿的神灵旨意,说:“司马伦应该早点进入西宫当皇帝。”散骑常侍义阳王司马威,是司马望的孙子,一直以来都爱巴结司马伦。司马伦就让司马威兼任侍中,派他去威逼皇帝,抢走皇帝的玉玺印绶,还伪造了一份禅让诏书。又让尚书令满奋拿着符节,捧着玉玺印绶,把皇位禅让给司马伦。左卫将军王舆、前军将军司马雅等人率领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冲进宫殿,向负责宫廷警卫的三部司马说明情况,还拿威势和奖赏吓唬利诱他们,没人敢违抗。张林等人则在各个宫门屯兵把守。正月初二,司马伦坐着皇帝专用的车驾进入皇宫,正式登基称帝,还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始。原来的皇帝从华林园西门出来,搬到金墉城居住,司马伦派张衡带兵看守他。
正月初三,司马伦尊原来的皇帝为太上皇,把金墉城改名为永昌宫,把皇太孙贬为濮阳王。立自己的大儿子司马荂为皇太子,封儿子司马馥为京兆王,司马虔为广平王,司马诩为霸城王,这几个儿子都担任侍中并掌管兵权。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宰衡,何劭为太宰,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还给予他和三司同等的礼仪待遇,义阳王司马威为中书令,张林为卫将军。其他跟着他们一起搞事的党羽,都当上了卿、将等高官,越级提拔的人数都数不过来。就连奴仆和士兵,也都被封了爵位。每次上朝的时候,满座都是头戴貂蝉冠的官员,当时的人为此编了个谚语说:“貂尾不够用,狗尾来凑数。”这一年,天下推举上来的贤良、秀才、孝廉都不用经过考试,各郡国上报的计吏以及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都直接任命为官吏;在大赦当天在职的郡守县令都被封侯;各郡的主要属官都被推举为孝廉,各县的主要属官都被推举为廉吏。国家仓库里储存的东西,都不够用来赏赐这些人。要封侯的人太多,铸造印章都来不及,有的就用白板写上封号来代替。
当初,平南将军孙旗的儿子孙弼、侄子孙髦、孙辅、孙琰都去攀附孙秀,还和孙秀认作同族,短短一个月时间就都当上了高官,声名显赫。等到司马伦称帝,这四个人都被封为将军,还封了郡侯,孙旗也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并且开府设置僚属。孙旗觉得孙弼他们接受司马伦的官爵太过分了,肯定会给家里招来灾祸,就派小儿子孙回去责备他们,可孙弼等人根本不听。孙旗没办法,只能痛哭流涕。
正月初十,司马伦杀了濮阳哀王司马臧。孙秀独揽朝政大权,司马伦发出的诏令,孙秀经常擅自更改、决定取舍,甚至自己用青纸写诏书,有时候早上刚发布的诏令,晚上就改了,朝廷百官像流水一样频繁更换。张林一直和孙秀合不来,又因为自己没被允许开府而心怀怨恨,就偷偷给太子司马荂写了封信,说:“孙秀独揽大权,不得人心,而且那些所谓的功臣都是些小人,把朝廷搅得乱七八糟,可以把他们都杀了。”司马荂把这封信拿给司马伦看,司马伦又给孙秀看。孙秀劝司马伦把张林抓起来杀了,还灭了他三族。孙秀对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这几个人很忌惮,因为他们各自手握重兵,占据一方。于是孙秀就把自己的亲信党羽都派去给这三位王爷当参佐,还封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司马颖为征北大将军,都给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想以此来安抚他们。
李庠这人既勇猛又很得人心,赵廞心里渐渐开始猜忌他,但没表现出来。长史蜀郡人杜淑、张粲就劝赵廞说:“将军您才刚起兵,就把重兵交给李庠在外掌管,他毕竟不是咱们自己人,难保不会有异心。这就好比把武器交到别人手里,回头人家可能就反打咱们,您得早点想办法。”正好这时候李庠劝赵廞称帝,杜淑、张粲就趁机跟赵廞说李庠大逆不道,于是赵廞就把李庠拉出去斩了,还连带杀了他十几个子侄。当时李特、李流都带兵在外,赵廞派人去安抚他们说:“李庠说了不该说的话,按罪当死。但兄弟之间的罪过不相互牵连。”又任命李特、李流为督将。李特、李流心里怨恨赵廞,就带兵回到绵竹。
赵廞的牙门将涪陵人许弇请求当巴东监军,杜淑、张粲坚决不同意,许弇一怒之下,在赵廞办公的阁楼下亲手杀了杜淑和张粲,杜淑、张粲的手下又把许弇杀了。这三个人可都是赵廞的心腹,经此一事,赵廞的势力就开始衰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