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东京城里有一位名叫董仁的富商,他在东城马站头附近开了几家旅社,因其待人真诚、经营有方,生意十分红火,财源滚滚。年轻时,他便娶了城东茶庄老板的女儿杨氏为妻,杨氏美貌如花,却也因此引来不少狂蜂浪蝶,渐渐地,她开始变得风情万种。董仁虽然心中不满,但苦于没有抓到她的把柄,只好每日忙于生意,对家中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董仁厌倦了旅馆生意,便变卖了城东的房屋,转行做起了商品买卖,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这也意味着他需要经常外出,少则一月,多则两月,守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城东十里之外,有个叫孙宽的艄公,以前经常光顾董家的旅馆,与董仁、杨氏都颇为熟悉。董仁转让旅馆后,独守一个幽静宅院,离原来的旅馆不过百步之遥。孙宽再来时,也免不了到董宅坐坐。董仁经常外出,有时杨氏便独自一人在家。杨氏正值二八芳华,耐不住寂寞,便与孙宽勾搭成奸,形同夫妻。
一日,孙宽趁董仁外出经商之际,又来到董家与杨氏私会。他对杨氏说:“我跟你相好已非一日,但相聚的时光却寥寥无几。我时常思念得茶饭不思,娘子何不收拾金银财物,跟我远走高飞?脱离这座孤寂的宅院,你我永结同心,那该多好啊。”杨氏早有私奔之意,听孙宽这么一说,便点头同意了。两人对天发誓,誓要今生今世永不分离。
又等了一些时日,到了十月二十一日,孙宽请人算卦,说是良辰吉日,便与杨氏相约在这天晚上出走。杨氏收拾了房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坐在屋子里焦急地等待着孙宽的到来。然而,这天晚上董仁并没有外出经商,因钱款之事一直在城内与店主谈判生意。傍晚时分,董仁回家吃饭,正吃着呢,忽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打开一看,是两个和尚,他们自称是洛州翠峰大悲寺的僧人,因旅店客满,经店主指点,知道董仁是个好善信佛之人,因此前来借宿一晚。董仁二话不说,就把和尚让了进来,安排在厢房内歇息。
此时已是隆冬时节,天色阴沉,似乎要下雪。董仁夫妇早早就关门睡觉了。杨氏心中有事,眼睁睁等着时光流逝。到了二更时分,她听到轻微的敲门声,知道是孙宽来了,便带着金银财物悄悄走出门去。外面已经大雪纷飞,杨氏不禁打了个寒颤。孙宽从暗处闪出来,催促杨氏快点走。
杨氏离开宅院,穿过花园,想从侧门出去。无奈大雪纷飞,路面湿滑,杨氏几次都跌倒了。她低声对孙宽说:“不行啊,今天晚上不行了,咱们另外再找个日子再走也不迟。”说罢就站起来,等着孙宽回话。孙宽看着杨氏,心中暗想:如果再让她回去,被她丈夫发现,一定会露出马脚。又见她身上沉甸甸地带了许多金银,便产生了杀人劫财的恶念。
他假意说:“那好吧,你且先回去,改日我再来找你。”杨氏还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转身想往回走。然而,这个阴毒小人孙宽却趁此机会露出狰狞面目,近身向前,一下子刺穿了杨氏的后心。杨氏连一声叫喊都没发出来,抽搐了几下,蹬了一下腿儿,就死在了雪地里。
孙宽将金银财宝从杨氏身上取下背在身上,然后把杨氏的尸体扔进了附近的一口枯井里,从厕所旁边的侧门翻身逃了出去。
无巧不成书,这事儿就坏在一个和尚身上。住进厢房的大和尚半夜上厕所,经过那口枯井时,不小心被井边的血迹滑了一下,竟然跌落进去了。那口井很深,和尚根本爬不上来,而且跌下去时已经昏过去,失去知觉了。
等到第二天天明,小和尚醒过来发现大和尚不见了,就满院子找,但没找到。这才把董仁唤醒问他有没有看见大和尚。董仁赶忙起来寻找,这才发现妻子杨氏也不见了。进到房里一看箱柜空空,财物被尽数席卷而去。董仁心想一定是那大和尚有意来此投宿趁机将娘子拐走了。于是他在城内城外、山前山后搜寻了一遍但没有发现任何踪迹。董仁闷闷不乐正要去告官时忽然发现厕所旁边的枯井周围杂草凌乱而且还有血迹。他趴在井口向下观望发现井内果然有人在呼救。董仁连忙请来邻居王三把长梯和绳索吊下井去。王三攀下去一看差点吓死——看见和尚躲在那里奄奄一息而杨氏已经被人杀死在井中满身满脸都是鲜血!
王三把绳子绑在和尚身上先把他吊上来然后又吊上杨氏。众人见杨氏已成这副模样不由分说就乱打和尚。董仁虽然气得不行但还算理智他阻止了众人并让邻里作证到府衙去告这个和尚。
县官升堂审案问和尚为何杀死杨氏?和尚大喊冤枉声称自己是被陷害的。并详细叙述了案发当晚的经过。县官一听心想:洛州与东京相距七百余里这和尚是第一次来东京以前同杨氏素未谋面怎么竟会在一夜之间私通且商量私奔呢?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于是县官将和尚监禁在狱中继续寻找其他线索侦破此案。然而一连好几个月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丝进展。县官愁闷不已。这天晚上无意之间他想出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他让衙役把一个即将处死的犯人秘密押解到一个偏僻的房间内剃去头发穿上和尚的衣服然后押赴刑场斩首示众。之后发布告称鄂州翠峰大悲寺和尚因为贪财好色谋杀董仁夫妇一案今已处决。
然后县官又派公差数人到城里城外去探听消息如果碰见有人议论此案即刻来通报。公差们领命而去。其中一个公差来到城外十里的一个镇子到一个茶店喝茶时就听一个老太婆问周围的人:“不知前几天公家审理的杨氏被杀一案审断没有啊?”公差回答说:“抓的那个和尚已经处斩了。”老太婆一听捶胸顿足大喊:“哎呀呀!可惜了!那和尚冤枉啊!”公差一听连忙问缘由。
老太婆说离这十里路的一个庄子上有一个叫孙宽的艄工和董仁家极为熟悉。他曾经向众人夸海口说他与杨氏私通如何如何。如果不是他为了谋取财物而谋杀了杨氏那井中还能是谁呢?看来那和尚就是冤枉的。
公差一听此言一刻未敢停留连夜赶回城内回报给了县官。县官一听大喜即刻派公差数人前往缉拿孙宽。
第二天一早孙宽便带着枷锁跪在了县官面前。他还寻思着此案查无对证只要自己死咬牙关不肯说县官也拿他没办法。于是他态度蛮横强硬拒不认罪。衙门里有人就说:“嗨!这回肯定是抓错了!杀一人不过一人偿命和尚已经把命给偿了难道还要弄第二个人来偿命吗?”县官笑而不语命公差去孙宽家搜。果不其然搜出了金银四百余件都堆放在公堂之上。
孙宽见到金银感觉不妙但仍然硬着头皮说这些金银是董仁有一次乘他的船临时寄放在他家的。县官马上派人请董仁前来认证。董仁到了之后见到那些金银马上就认出是自家的并说自己绝对没有寄放在孙家。孙宽说董仁诬陷仍然拒不招供。
县官一听大怒:“好你个孙宽!本官依你好言好语你竟然认为本官好欺负!你百般抵赖全不知死活!现在我就替你招了吧!杨氏之死乃是你趁董仁外出经商之际勾引杨氏奸情已成又哄骗杨氏与你私奔行至院内见杨氏身戴财物丰厚便起意谋害将尸首推入井中!本官替你招的是不是事实啊?”
孙宽听得目瞪口呆知道已经无法抵赖了只好叩头认罪。他千呼万唤声称自己是偶然为之请求大人无论如何饶他一命。县官一看他罪孽深重不为其言语和眼泪所动仍然判其死刑。公差们即刻将这恶徒押赴刑场斩首示众,同时把和尚也释放了。
众人这时候才知道前几日斩杀的那和尚是另一个死犯,眼见真凶落网无不称赞县官办案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