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明朝万历年间,洛阳城中有一位富甲一方的商贾,名叫高大成。他历经十一载风雨兼程,从身无分文到腰缠万贯,成就了一段传奇人生。高大成自幼失去双亲,靠着乡亲们的百家饭长大,十四岁便随一位收购药材的郎中离家闯荡。初到洛阳时,他身无分文,甚至露宿街头,幸得一位客栈掌柜慧眼识珠,收留他为店小二。高大成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很快赢得了掌柜的赏识,还做了掌柜的乘龙快婿,从此在商界大展拳脚,没几年便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近年来高大成的生意却每况愈下。妻子张氏见状,便提醒他:“夫君离家已有十余年,未曾回乡祭奠过世的双亲,或许是他们心生不满,才致使生意不顺。”高大成闻言,长叹一声:“我又何尝不想回乡探望,只是家中穷亲戚众多,以前在家乡时,他们没少帮助我。如今我若衣锦还乡,恐被他们纠缠,惹来诸多麻烦。”张氏闻言,笑道:“那我们何不扮作穷人回乡,这样既能祭祖,又能避免麻烦。”高大成点头称是。
转眼清明将至,高大成决定独自回乡祭祖。他换上破旧的衣衫,戴上破毡帽,虽极力装扮,但仍难掩其富贵之气,显得有些滑稽。不过,他毕竟离家多年,一路颠簸,倒也有了几分落魄的模样。
经过大半个月的舟车劳顿,高大成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他望着眼前熟悉的山山水水,心中五味杂陈。他将马车停在村外,徒步进村。刚没走多远,便听到身后有人呼唤:“小橙子,是你吗?”高大成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提着两条鱼,眯着眼睛看着他。这老者正是高大成的牛大叔,小橙子是高大成的小名,已经很多年没人这么叫他了。
牛大叔快步走到高大成面前,激动地说:“小橙子啊,你这一走就是十多年,也不给家里来个信儿,村里人都盼着你回来呢!”高大成看着牛大叔慈祥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想当年爹娘去世后,牛大叔对他关怀备至,时常送菜送饭,嘘寒问暖。高大成离家时,还是牛大叔给了他盘缠,虽然不多,但却是牛大叔仅有的积蓄。
高大成与牛大叔寒暄一番后,便跟着牛大叔回了家。牛大叔的妻子蔡氏见到高大成后,也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拉着高大成的手,不停地询问他的近况。高大成看着两位老人热情的样子,心中有些愧疚。他本想告诉老人自己如今的身份和财富,但想到妻子的叮嘱,便又咽了回去。
牛大叔得知高大成在外漂泊多年,生活困苦,便执意要炖鸡杀鱼招待他。高大成推辞不过,只好应允。不一会儿,牛大叔家里便聚集了许多乡亲。原来牛大叔把高大成回来的消息告诉了村里的万事通李二,李二便把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
李二见到高大成后,便热情地邀请他留下,并承诺会让他过上好日子。高大成感谢李二的好意,但还是婉言谢绝了。这时,李二从家里提来一块大猪肉,让蔡氏给高大成炖上。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替高大成出主意,都希望他能留在村里。
很快,一桌丰盛的饭菜便摆在了高大成面前。他看着满桌的鸡鸭鱼肉,心中五味杂陈。这些年在洛阳城,他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但这些家乡的饭菜却让他格外感动。牛大叔不停地给他夹菜,催他趁热吃。高大成看着牛大叔期盼的眼神,只好大口吃肉,心中却想着千万不要把大肥肉吐出来。
吃完饭后,高大成在牛大叔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和牛大叔来到爹娘的坟前。本以为十多年未归,坟前应该杂草丛生,没想到坟上已经被人填了土,还有烧过的纸钱灰烬。高大成不解地问牛大叔这是怎么回事。牛大叔告诉他,村里人念着他爹娘的情分,年年都有人给他们填土烧纸。高大成听到这里,忍不住大哭起来,跪在坟前磕了三个头。
祭奠完爹娘后,高大成执意要走。牛大叔见状,便从一个布袋子里拿出一些钱和几张饼给他。高大成接过东西,双眼模糊,再也坚持不住,抱着牛大叔跪地痛哭。他感激地说:“牛大叔,你们挣钱不容易,我在外面能挣钱,这钱我不能要。”牛大叔却执意要他收下,并告诉他:“我们没忘了你,也不会抛弃你。”
高大成最终还是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家乡。回到洛阳后,他与妻子商量了一番,决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一起还乡。后来,高大成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家乡,给村里修了学堂,雇了教书先生,又给村里人买了地。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高大成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和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