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豪门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273章 小站练兵

第273章 小站练兵(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你的背后有什么 做你最坚强的后盾 结婚六年,夫人她想离婚很久了 心声暴露,兽夫们夜夜熬红眼 情丝缠绕的时光 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一身满级武魂,碾压全球很合理吧! 快穿之在甄嬛传沉浸式宫斗 神兽满空间,废柴嫡女倾城绝世 谋我家产,别怪我不讲武德

甲午年的朝鲜半岛,宫廷内斗与日本人的步步紧逼,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汉城城里,一个身着便服的中年男人,正借着夜色“登登”地狂奔,

粗重的喘气声伴随着冷风传来。脸上的泥污有一寸厚,眼神却透着一股子狠劲——此人正是袁世凯。

就在几天前,东学党起义的暴乱蔓延到皇宫,

国王李熙吓得不敢动弹,王妃闵氏急得像无头苍蝇。

身为驻朝官员的老袁知道,日本人包围了皇宫,清国不派兵援助,再不走就成了瓮中之鳖。

老袁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这场狼狈的逃亡,虽不光彩,却成了他人生又一个转折点。

…………

【河南出来的“问题少年”】

让我们聚焦袁世凯:袁的根在河南项城,后来他成了名人,人称袁项城。

他的上几辈属于耕读之家,父亲袁保中是个乡绅地主,家境殷实。

袁保中兄弟两个,弟弟袁保庆膝下无子,他就把袁世凯过继给了弟弟袁保庆。

袁保庆待见孩子,对小世凯舍不得打骂,世凯从小不是块读书的料,

四书五经背得磕磕绊绊,科举考场更是三进三出,连个秀才都没捞着。

二十岁那年,他把笔一摔,对着家乡的黄河水吼:

“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龌龊久困笔砚间?”世凯不再苦苦读书,他要寻一条门路。

世凯有抱负,这话真不是空谈。

小袁年轻时就透着股野劲,曾写过“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诗句,

字里行间全是吞天吐地的野心。

更邪门的是,袁家像是被下了咒——

生父袁保中、继父袁保庆(他七岁过继给这位叔父)都没活过五十岁。

再往上推,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曾是清朝封疆大吏,也是没活过53岁就挂了。

看着长辈们一个个活不到头,袁世凯心里发毛:“难不成袁家男人真迈不过六十这道坎?”

父亲、继父死后,家道中落的愁云压着项城袁府,

袁世凯揣着几两碎银闯荡江湖,他要当兵出人头地。

没想到运气来了,孙悟空挡都挡不住。

袁世凯报名参军的总领导,是淮军将领吴长庆,他是继父的把兄弟,

“叔叔,怎么这么巧,我投奔您来当兵,您看……?”

老吴见这小子眼神里有股不服输的劲,爽快把他拉进了军营。

“小子,好好干,叔叔不会亏待你的!”

【朝鲜半岛的“镀金之旅”】

进了军营的袁世凯,像龙入大海一般。

当时淮军账目乱得像团麻,吴长庆头疼了好几年,“叔叔,侄儿别的本事没有,算账的本领并不差,我来试试!”

“好小子,想不到你还有这两下子,为何不早说?”

袁世凯三天三夜没合眼,把十几年的烂账理得清清楚楚。

连哪年哪月买了几杆枪、耗了多少弹药都记得明明白白。

吴长庆拍着他的肩膀直夸:

“人不可貌相,看你脑袋大脖子粗,却心思缜密,比账房先生还厉害!”

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还是在朝鲜。

1882年朝鲜兵变,吴长庆带着袁世凯东征平叛。

战场上,这小子敢打敢拼,连夜率队奇袭叛军营地,亲手砍了三个头目,硬生生把局势稳住。

吴长庆回国后,直接把他留在朝鲜当“太上皇”,大小事务都由他说了算。

那几年,袁世凯在汉城横着走,连日本领事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

这也为他后来练兵攒下了实打实的经验。

【小站练兵的“高光时刻”】

逃回中国的袁世凯没消沉多久。

靠着吴长庆这条线,他攀上了当时的实权人物李鸿章。

要不说在江湖混,人脉很重要。

吴长庆是淮军将领,李鸿章的手下红人,袁世凯之前,给李中堂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家伙呢懂军事,经历过大风大浪。”

另外,老李看他在朝鲜跟西洋人、日本人打交道多年,懂洋枪洋炮,

于是把天津小站练兵的差事交给他。

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袁世凯把西洋兵法揉碎了传授,

还把忠于朝廷的话编成顺口溜,培养士兵忠君爱国思想。

『大清江山稳当当,世凯鞠躬来护航。

君恩似海记心上,刀山火海也敢闯。

朝廷指哪我打哪,保家卫国不含糊。

龙旗底下把命献,忠心耿耿照汗青。』

经过一年的训练,世凯练出了一支装备精良、军纪严明的新军。

——后来,叱咤风云的冯国璋、段祺瑞,当年都是他手下的小军官。

要说袁世凯这笼络人心的手腕,那真是能把人哄得死心塌地。

就说他跟阮忠枢这档子事,至今听着都让人咋舌。

阮忠枢可不是一般人,当年是李鸿章亲自盖章的“将门人才”,

跟袁世凯是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的交情。

这天阮忠枢在天津逛窑子,遇到了一位花魁,“姐姐,你是哪里人?”

“俺是天津人,咋了,公子喜欢小女子?”这女子捂嘴偷笑。

你还别说,乌龟看绿豆,二人对上了眼。

阮忠枢魂都被小玉勾走了,直想把人赎出来做妾。

这事传到袁世凯耳朵里,他立马把阮忠枢叫过来,脸一沉就骂:

“你忘了自己是带军的人?逛窑子还想纳妓为妾,传出去不怕砸了新军的招牌?”

阮忠枢被骂得脖子都红了,赶紧低头认错,

“小的以后再也不敢了。”心里却跟猫抓似的难受。

过了几天,袁世凯突然拍着阮忠枢的肩膀,和蔼可亲道:

“走,跟我去天津办点事,顺便带你见个朋友。”

俩人下了火车,袁世凯把他往一处深宅大院里领。

“执拗”推门进去,阮忠枢一看屋子,红烛高烧,桌上好酒好菜摆得满当当。

“噫!这是哪里?”

阮忠枢正发懵,里头跑出个丫鬟,脆生生喊了句“新姑爷来啦”!

紧接着,里屋搀出个盖着红盖头的新娘子,娇羞地往那一站。

阮忠枢掀开盖头一瞅——这不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小玉吗?

直到拜完天地,喝了交杯酒,阮忠枢才明白过来:

原来袁世凯早派人把小玉从妓院里赎了出来,连新房带酒席都给置办得妥妥帖帖。

袁世凯前几天那顿骂,不过是演给外人看的戏码。

打这以后,阮忠枢对袁世凯那叫一个死心塌地。

后来,老袁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满朝文武骂声一片,

就阮忠枢还鞍前马后地跟着,嘴里念叨着:“袁公待我恩重如山”,

他把“士为知己者死”演绎到了极致。

你瞧这手段,先给一棒子再喂颗糖,糖里还裹着你最想要的甜,换谁能不被死死捏住?

最让人叫绝的,是光绪二十四年那场阅兵。

慈禧太后坐着銮驾亲临小站,想看看这支花了朝廷无数银子的新军到底成色如何?

…………

阅兵开始,队伍行进时,一阵风卷过,太后发髻上的金钗“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翡翠珠串滚了满地。

周围太监宫女慌作一团,连荣禄都下意识想弯腰去捡,

可队列里的士兵却纹丝不动——枪托抵着地面,眼神平视前方,仿佛地上的金钗只是块石头。

慈禧眯着眼看了半晌,突然笑了:“袁世凯,你这兵练得好,精神集中!”

就这一句话,比多少奏折都管用。

要知道,那些八旗子弟见了碎银子都能抢破头,而袁世凯的兵能对着皇家宝物不动心,

这份纪律性,正是清廷最缺的东西。

【贵人相助入青云】

袁世凯最懂“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

他知道李鸿章老了,转头就巴结上了军机大臣荣禄,逢年过节孝敬的银子比谁都多。

庆亲王奕匡爱财,他就一次次送银票。

连奕匡家的佣人都能叫出他的小名。

奕匡那可是慈禧的红人,慈禧小时候书信往来,都是他代笔。

荣禄更别提了,传闻他是慈禧年轻时的情人。

这些权贵成了袁世凯的靠山,一步步把他往权力巅峰上推。

从项城的落第秀才,到朝鲜的铁血官员,再到小站的新军统帅,袁世凯的路走得又野又稳。

他像一头嗅觉敏锐的狼,总能在荒野中找到最肥的猎物。

就在袁世凯发力时,两位南方人横空出世了——康作为创立了强学会。

孙中山回国,在香港设立了兴中会总部,随后,更多的牛人闪亮登场,群雄逐鹿的时代徐徐拉开帷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今天也在军营卷死战友 这个修仙游戏也太真实了 魂穿南来北往从阻止马叔坐牢开始 好笑吗?我只看到一个绝望的变态 搞钱难?我在人间画魂赚麻了 我那舔狗遍地跑的直男酷哥宿主 带物资系统穿成极品亲闺女 无神论者:启示 末世重生:我靠空间打造新世界! 斗罗:七宝弃女!武魂殿神罚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