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礁石的环绕间,你张开双臂
似要将整个海洋揽入怀里
那飞扬的发丝,是海风弹奏的旋律
每一缕,都诉说着自由的秘密
身上的条纹衣裳,如海浪的纹理
深浅交织,映照着大海的情绪
嘴角那抹微笑,是阳光亲吻海面
泛起的温柔涟漪,醉了时光的涟漪
海浪一次次扑来,与礁石低语
似在讲述古老的传说,岁月的传奇
你眼中闪烁的光,比星辰还迷离
藏着对这片蔚蓝无尽的痴迷
在这天地间,你与海洋融为一体
每一次呼吸,都融入大海的气息
愿时光停驻,在这拥抱的瞬间
让海风永远轻拂,让梦永不栖息
2025年9月作于漂泊之旅
——冰阳《拥抱海洋》
婉儿蹲在唐山湾的礁石滩上时,指尖刚触到退潮后残留的海水,就被带着咸腥的凉意惊得轻轻一颤。九月的海风裹着阳光的温度,把她米白色的裙摆吹得微微扬起,像极了冰阳诗歌里“飞扬的发丝”,只是此刻缠绕在她发间的,是海雾凝结的细小水珠,还有远处货轮鸣笛时散在风里的悠长回音。
她是今早从市区赶来的。凌晨五点的闹钟响时,窗外还蒙着层淡青的雾,书桌上摊着刚修改完的公众号推文——《海的褶皱里藏着时光的信》,配图是上周在海边拍的礁石特写,暗纹里能看见海浪冲刷的痕迹。指尖在“发布”按钮上悬了两秒,她忽然想起冰阳那首《拥抱海洋》,想起诗里“将整个海洋揽入怀里”的姿态,索性关掉电脑,翻出压在衣柜底层的条纹衬衫——和诗中“海浪的纹理”几乎一模一样的蓝白相间款式,拎起帆布包就往车站赶。
“婉儿老师?”身后传来清脆的喊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婉儿回头,看见穿着明黄色外套的小远正挥着手跑过来,手里的红色小桶晃得叮当响,“您真来啦!我还以为您要等周末呢。”
小远是她公众号的读者,上个月在推文下留言说自己是唐山湾本地人,熟悉每一片礁石滩的潮汐时间。婉儿当时回了句“下次去赶海请你当向导”,没成想这孩子记了整整一个月,前几天特意发来消息,说九月中旬是赶海的好时候,退潮后能捡到花蛤和小螃蟹。
“说话算话呀。”婉儿笑着帮小远扶正歪掉的遮阳帽,目光扫过他桶里已经装着的几只小海螺,“看来我来晚了,你都开始收获了。”
“才没有!”小远蹲下来,指着脚边一片被海水浸得发亮的礁石,“这片‘老龙头’才是好地方,退潮后石头缝里全是花蛤,我特意给您留着呢。”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铲子,递过来时掌心还沾着细沙,“我奶奶说,赶海得用这种木柄的,不会伤着礁石上的小生命。”
婉儿接过铲子,指尖触到粗糙的木柄,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的日子。那时外婆家也靠海,每次退潮,外婆都会牵着她的手去滩涂,用同样的木柄铲子挖花蛤,说“大海给的东西要轻轻拿,不然下次它就不给了”。后来外婆走了,她就很少再去赶海,直到遇见冰阳的诗,那些关于海浪、礁石与自由的句子,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底藏了多年的海的记忆。
“您看,这样挖。”小远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只见他蹲在礁石旁,铲子轻轻贴着石缝边缘往下探,再往上一撬,几只带着褐色花纹的花蛤就露了出来,壳上还沾着湿润的泥沙。“不能用劲儿戳,不然花蛤会把壳闭得紧紧的,还容易碎。”
婉儿学着他的样子,把铲子贴在石缝边。刚开始动作生疏,要么挖空,要么把花蛤铲碎了半边壳,看着小远桶里越来越多的收获,她忍不住笑自己:“看来我这‘情感博主’,在赶海这件事上还得拜师。”
“没关系!”小远摆摆手,帮她把一只刚挖出来的花蛤放进桶里,“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挖了半天只挖到一个空壳,还哭了呢。我爷爷说,赶海就像跟大海聊天,得有耐心,它才会跟你分享好东西。”
海风又吹来了,带着海浪扑打礁石的声音。婉儿站起身,望向远处的海平面,蔚蓝的海水与天空连在一起,阳光洒在海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金,正应了冰阳诗里“阳光亲吻海面,泛起的温柔涟漪”。她忽然明白,自己一直想在公众号里写的“海的情感”,从来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这样脚踩细沙、手挖花蛤时,从心底漫出来的踏实与温暖。
“婉儿老师,您看这个!”小远突然举着一只小螃蟹跑过来,螃蟹的壳是淡青色的,举着两只小小的钳子,在他手心里不安地动着。“这是‘石蟹’,平时躲在礁石缝里,可机灵了,我追了它好半天呢。”
婉儿凑过去看,小螃蟹的眼睛像两颗黑色的小珠子,怯生生地看着她。她想起自己公众号里写过的一句话:“万物皆有情绪,大海的情绪藏在海浪里,小生命的情绪藏在眼神里。”此刻看着这只小螃蟹,她忽然觉得,这句话说得还不够——这些小生命的情绪,其实更藏在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