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后,扬州林家。
林如海夫妻在给时年十六周岁的三女儿林黛玉办完毕业庆典后,便把她带到书房中,坐下来询问她的未来规划:
“黛玉,之前你一直说想要自己拿主意,所以现在毕业,有想法了吗?”
“父亲,我不想科举当官。
我想去茜香国的皇家学院深造。
研究农学育种。
之前没有详细调查过,我还不大清楚相关情况,可是最近我有特地查资料调查,发现如今国内大部分农作物的种子都是源自于茜香国,同时很多种子无法繁衍,能繁衍的也必然会迅速退化。
国产种子不论是在产量口味,还是抗病虫害方面,都远不如茜香国种子。
最可怕的是茜香国种子的售卖价格并不算高,只比国产很多种子的价格高一两成,但最终产量却翻倍不止。哪怕我没有深入调查,也能猜得出来,如今民间已经很难找到多少原生本土种子。
虽说茜香国一直都在和平买卖。
甚至于如今的天朝盛世,茜香国的功劳起码占了一半以上,但种子问题实在是太关键了。这么重要的东西被别人拿捏在手里,我们不能去赌茜香国永远友善,所以我想过去学习,回来之后培养出自家的良种,并最终能独立自主。
不需要再完全依赖茜香国。”
显然,林黛玉的想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突然迸发出来的,而是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和详细调查,此时态度也还算比较果断,是真有些忧国忧民。
林如海和贾敏听到这则是都不由愣了下,随后又对视一眼,林如海才道:
“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农学可不是什么简单轻松的学科,而且陛下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最近成立的农科研究院不就是专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嘛。
何须你去操心,于田间劳累。
况且你的身体向来不大康健,哪怕有茜香国各种丹药调理,却始终难以去根,有想法和梦想是好事,但是也得量力而行,也得考虑到自己的身体。”
显然,林黛玉的这个想法,或者说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并不在林如海和贾敏两人的预料中,他们哪怕没有呵斥。
但也明确表明了不支持的态度。
“爹,娘!陛下是已经成立了农学科研所,但是人才从何而来?是指望科举人才去研究,还是指望农民去研究?
在茜香国皇家学院毕业的。
又有几个愿意回来?
之前成立的那些研究所,最后哪样不是虎头蛇尾?还没把旧的东西研究透彻,人家茜香国就又推出了更加先进。
更加让他们看不明白的东西。
前两年刚能够自产收音机,人家茜香国推出了电视剧,能够直接看画面。
我不去探讨什么政治问题。
也不去考虑体系的优劣。
但如果我想要在某一个小方面努力钻研,为国家做贡献,然后在朝廷当官的父亲,您都不支持不赞同的话,那我是真的看不到天朝上国还有什么希望?
如果谁都觉得农学太辛苦,自己不愿意干,也不愿意让自己子女去钻研。
那么有再多的农学研究院又如何?
就是一个个空架子。
没有人,再多的研究院也没用!”
林黛玉的这番话一出,不论是林如海还是贾敏,都有些不知该怎么回答。
孩子觉悟太高了。
倒显得他们在拖后腿……
“唉,现在距离正式填报志愿,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这样,为娘的要求也不高,家里的花园全部都清理干净,大概能空出两亩地,接下来半个月你把家里花园清干净,然后先种半个月的地。
如果你能坚持的下来,觉得还行。
那我们也就不阻止你。
对了,有一个前提啊,你不能让你的丫鬟嬷嬷帮你忙,都得你自己一个人干,茜香皇家学院是不允许带下人的。
所有人一视同仁,哪怕是公主郡主过去了,那也是一视同仁,农学研究肯定也不可能专门给你们这些学生雇几个农民帮忙,你们就在田边上口头指导。
怎么样?我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对了,如果你因此生病,身体出了问题那也不行,你的理想再高尚,也得先保证自己的身体,不然上半年学,你出了什么意外?到时候谁心疼你,谁会觉得你有什么功劳,有什么贡献?”
贾敏是边琢磨边说,最后大体给林黛玉定了两个要求,一是接下来要独自一个人,把家里的花园清理干净,并且进行播种,过程不允许有任何人帮忙。
二就是这个过程还不能生病。
干几天活就生病,这玩意谁敢让她去茜香国皇家学院学习,出事怎么办?
除了父母心疼还有谁心疼啊?
林黛玉是一丝犹豫都没有的当即表示没问题,然后就出门干活去了,去找花匠要来锄头之类的工具,打算先把家里占地两亩的花园挖干净,开始种地。
“花园可有不少名贵品种!”
“为了孩子些许牺牲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