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男儿们,皆以从军为荣!”朱元璋的话语回响,但与眼前情境无关。
“你们几个混账,竟敢借我的名义滋事?”周通怒斥,“消息都传到汉王殿下那了,想给我找麻烦吗?”
周通边踢边骂,几个被踢倒的青年迅速抱头求饶。
周通本是南林村人,被打者皆是他同宗的兄弟。
他发迹后,知晓这些人常借他之名生事,平日无暇顾及,不料他们愈发嚣张。
“周校尉,别在这儿动手,消消气!”投保行员工紧张劝阻,生怕事态升级,担心周通加剧冲突,以为他想借此提高赔偿。
“放心,他们的赔偿,你们一分不用出,我来处理!”周通豪迈地摆手,不会纵容这些家伙胡闹。
他虽有时固执,但不愚笨。
投保行是汉王的产业,村民间的争斗本可避免。
投保行员工闻言松了口气。
“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周通转向堂兄弟们,冷脸质问。
“这次真不关我们的事!”他们辩解,“是石洞村欺人太甚,他们先动的手!你看我们伤得比他们还重!”
“……”
几个青年立刻指向另一边的村民,向周通倾诉苦衷。
周通闻言,目光锐利地望向石洞村的那几位村民。
“今日之事就此作罢,你们即刻离开,本校尉可以既往不咎!”
“但回去后务必转告李二狗,让他近期安分些,胆敢再公然聚众,本校尉定不轻饶!至于田地分配,汉王殿下已有定夺,今后严禁任何人私自争抢土地,否则严惩不贷!”
“到那时,休怪本校尉无情!”
周通面色阴沉地警告完,那几人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多言,匆匆逃离。
李二狗正是石洞村的村长。
村民岂敢与官抗衡,更何况汉王殿下已发话,加之周通如今地位显赫,乃汉王麾下猛将,这些青年无不对其心生畏惧。
“你们也都给本校尉回去,若再因这些琐事惊扰汉王殿下,本校尉绝不轻饶!”
周通又转向自己的几位同宗兄弟警告一番,这才放众人离去。
一场就此平息,投保行众人亦松了一口气。
……
村民之事得以解决。
不久,周通平息事端的消息传至朱松耳中,他对这个结果颇为满意。
对付这些村民,需得有人能镇住场面才行。
此时,他正与满心欢喜的朱标处理大明皇家银行的事务。
闻听太子殿下将成为大明皇家银行首任行长,张紞惊讶之余,满心欢喜。
如此一来,他回朝后面对的阻力定会小许多。
太子殿下既是行长,满朝文武岂敢妄议?
朱松将大明皇家银行的执行事务交给朱标,相信他能妥善处理,遇到问题也会来找他。
随后,朱松着手准备土地资源管理局的事宜,根据朱元璋的指示,拟定了章程并呈上。
朱元璋看到章程后笑道:“你这管理局管得真广,土地、矿产,连海上资源都要管。”
朱松笑道:“父皇觉得如何?”
朱元璋点头:“不错,不过这章程可不只针对西北,是想在整个大明实施吧?”
“是的,先从西北开始,未来再考虑推广。”朱松回答。
“好!”朱元璋又点头。
朱松继续道:“我还打算给立下军功的家庭多分一亩地。”接着介绍了更多细则。
朱元璋听得频频点头,发现西北一带的人们都以当兵为荣,认为朱松的奖励制度会让更多人眼红。
“现在也就你这么做。”朱元璋感慨,“若真如你所说裁军,废除卫所制,老百姓都会抢着当兵了。”
“大明的男儿就该这样,以当兵为荣,而非被迫从军。”
此时,朱元璋才意识到朱松的政策对大明大有裨益。
他想到卫所制强制军户当兵,可他们真的愿意吗?取消后还会有人愿意当兵吗?现在看来,这已无需担忧。
毕竟,对于读书不行、一无所长的人来说,当兵似乎成了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
其他行业或许能勉强糊口,赚取微薄之利,但若想光大门楣,远不及战场上杀敌建功来得迅速。
再者,单是老九为军属家庭所定的福利与优待,就足以激励众多家庭愿意将子女送入军营。
届时,问题将不再是能否招到士兵,而是能否满足参军资格,实力不足者,军队亦未必接纳。
汉中军扩招之时,亦是经过严格考核,体能不佳者,自会被淘汰,绝不姑息滥竽充数之辈。
如此军队,怎能不日益强大?
“父皇所言极是,在义务兵与募兵制度下,推广‘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理念,其成效远超卫所制。”
“参军本即为备战,无异于将生死置之度外,对军人多加福利,并无不妥。”
“加之这些福利与‘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理念,军队招募士兵自无忧。”
“制定高标准、严要求,亦是为了战场上减少伤亡。”
“毕竟,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