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听着殿内此起彼伏的议论声,心中那点对金人的疑虑,也在众臣的“苦口婆心”下渐渐消散。
他看到了金银珠宝,看到了美貌女子,更看到了陈森的“识趣”退隐。
在他看来,一个能带来“和平”的臣子,远比一个持续制造“麻烦”的战神更受欢迎。
更何况,朝中大部分官员都赞成议和,这让他感到自己的决策得到了广泛支持。
“陛下圣明!”
“为天下苍生计!”
在一片“为天下苍生计”、“两国永好”的声浪中,宋金两国停战修好的议案,最终以两个交好通过。
赵佶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命礼部与金国使团商议和谈具体事宜,并准备册封金国大汗为“大宋友邦之主”,以示两国世代交好。
消息传出,整个东京城都沉浸在一片虚假的喜悦之中。
百姓们欢呼雀跃,以为战火终于平息,和平降临。
而那些收取了金人贿赂的官员们,更是喜不自胜,只觉得金人慷慨大方,陈森功高震主,这和平来得正是时候。
就在东京城沉浸在虚假和平的喜悦中时,远在北方的金国,完颜阿骨打的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他看着使团带回的宋廷官员的腐朽情报,以及那顺利通过的和谈文书,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笑意。
“宋人果然孱弱不堪,区区金银便可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冷笑着,将手中的文书撕得粉碎,
“宗弼,你且安心养伤,待我金国元气恢复,兵马齐备,定要将那中原大地,尽数纳入我大金版图!”
当停战和谈的消息通过快马传到幽州时,陈森正与梁山好汉们商议燕云的防务事宜。
他听到这个结果,脸上没有丝毫意外,反而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果然如我所料。”陈森轻声自语,心中庆幸不已。若非他拥有现代人的思维,能够提前预判并规避这些政治风险,恐怕早已落入那些阴谋家的陷阱。
他随即召集了韩世忠、岳飞、晁盖等人,详细部署了燕云十六州的防务。
“韩将军,燕云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你务必严加防范,不可有丝毫松懈。”陈森郑重地对韩世忠说道,
“金人虽然求和,但其狼子野心,从未改变。此次求和,不过是权宜之计,待他们恢复元气,定会卷土重来。”
韩世忠抱拳领命:“请国师放心,末将定当竭尽所能,守卫燕云,不负国师所托!”
陈森在与韩世忠等人完成了燕云防务的交接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返回东京。
深知此行不仅是避风头,更是一次展示自身影响力,巩固“驸马”美名的绝佳机会。
数日后,一支由“天上人间保安队”护卫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幽州出发,目标直指东京。
队伍的最前方,是陈森与茂德帝姬乘坐的豪华马车,车身雕梁画栋,内饰奢华,引人注目。
紧随其后的是岳飞、晁盖等梁山好汉,他们身披甲胄,英武不凡,身后是数百名精锐的“保安队”成员,个个精神抖擞,步伐整齐。
回京的路途漫长,但陈森并未选择急行军。
他有意放慢了速度,所过之处,尽显国师与驸马的威仪。
然而,这种威仪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带着一种亲民的姿态。
每到一处城镇或村落,陈森都会命人停下队伍,亲自或派岳飞、晁盖等人,向当地的贫苦百姓散发食物和银两。
“乡亲们,这些都是国师大人和驸马爷的心意,大家都来领!”梁山好汉们嗓门洪亮,将一些食品和银子分发给那些过的贫苦的百姓。
“哇!是银子!”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颤抖着接过一块碎银,眼眶瞬间红了。“老天爷开眼啊,这下我娃有药吃了!”
陈森坐在马车内,透过车窗看着这一切。
而这些散出去的银两,才是真正用来收买民心,为他赢得口碑的投入。
因此,他一路上散的都是银子,金子难搞,银子却简单的多。
“陈驸马大人真是活菩萨啊!”
“是啊,比那些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狗官强多了!”
“驸马爷大善!”
沿途的百姓们口口相传,陈森“驸马爷”的美名如野火般迅速传播开来。
他们亲眼看到,这位年轻的国师兼驸马不仅在战场上力挽狂澜,更在民间体恤民情,赈济贫苦。
这种反差,让陈森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变得更加高大。
除了散财,陈森还常常出手惩戒不平之事。
有一次,队伍路过一个小镇,恰逢当地的恶霸欺压良民,强抢民女。
陈森得知后,二话不说,命岳飞、晁盖等人直接将那恶霸抓来,当众严惩。
“这种败类,就该打断他的狗腿!”晁盖义愤填膺,一脚将恶霸踹翻在地。
“没错!国师大人说了,我大宋的百姓,不容他人欺凌!”岳飞也冷着脸,指挥手下将那恶霸的家产尽数抄没,分发给受害的百姓。
此举再次赢得了百姓的阵阵喝彩。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个真正为民做主的官员。陈森的声望,在民间的土壤中扎下了深深的根基。
更让陈森感到惊喜的是,在回京的路上,他还陆续遇到了一些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
这些人或隐居山林,或流落市井,各有其独到之处。
陈森凭借着超前的眼光和笼络人心的手段,将他们一一招揽到麾下,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比如,在经过一处深山老林时,他们遇到了一位精通机关术的老者。
老者原本对世事漠不关心,但在看到陈森的“裂天神雷”和“震天雷”后,被其精妙的设计所震撼,主动前来拜访。
“国师大人,老朽观您手中之器,巧夺天工,实乃鬼斧神工之作!”老者须发皆白,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不知老朽可否有幸,能为国师大人效犬马之劳?”
陈森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是科技的力量在吸引着这些古代的“技术宅”。“
老先生若不嫌弃,本座自当扫榻相迎。大宋需要像您这样的能工巧匠,为国效力!”
又比如,在某座城池,陈森偶然发现了一个身手矫健,擅长追踪和潜行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原本只是个街头混混,但身手不凡,观察力敏锐。陈森看中了他的天赋,亲自出面招揽。
“小子,你这身手,埋没在市井之中,岂不可惜?”陈森笑着问道。
年轻人眼神闪烁,带着一丝戒备:“大叔,您想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