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杨国盛有记忆起,便隐隐知晓,母亲在生下他后,便因难产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也因生产的原因,他自幼体弱多病,身子骨孱弱得连下水嬉戏、爬树摘果这些寻常孩童的乐事都做不得。
因着体弱,府中的其他人,对他总是小心翼翼、关怀备至。
就连一向威严的祖母,看向他的目光里也满是怜惜与疼爱,说话时都刻意放轻了语气,生怕惊扰到他。
八岁那年,父亲带回来一个女子。
那女子身姿轻盈,眉眼间透着一股子爽利劲儿,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看向他的眼神里满是善意。
起初,他心里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女子还抱有几分好感,但在下人口中知道这个女子以后就是他阿娘后,原本那点好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不悦和抵触。
某天,趁着书童不注意,他换上了早已准备好的一套旧衣服,偷跑了出来。
……
“包子——新鲜的肉包子哟——”小贩扯着嗓子卖力吆喝着。
热气腾腾的蒸笼旁,白生生的包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少年站在摊位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包子,喉咙不自觉地滚动了几下,咽了咽口水。
他穿着破旧单薄的衣服,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叫,满心满眼都是那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包子。
“去去去!不买别在这儿碍路,挡着老子生意!”小贩不耐烦地挥着手,像驱赶苍蝇一样想把少年赶走。
少年揉了揉饿得发疼的肚子,眼神始终舍不得从包子上移开。
“来五个包子!”
这时,有客人上门买包子,小贩手忙脚乱地赶紧去招呼。
少年望着眼前那些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包子,双手仿佛不受自己控制一般,不由自主地向前伸去。
“喂,你在干什么?!”
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只见一个身着红色劲装、手持小巧红缨枪的少女站在那里,目光警惕地盯着少年。
被抓了现行的少年脸“唰”地一下红到了耳根,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低着头,不敢看少女的眼睛,转身拔腿就跑。
真是太丢人了!
少年一路跑跑停停,半路上,天空突然阴沉下来,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
他顾不上许多,拼命朝着前方跑去,终于在雨势渐大之时,跑进了一座荒无人烟的破庙。
少年来不及多想,便躲进庙中,原以为是个能遮风挡雨的好去处。
不曾想,庙内几个老乞儿却见不得他出现,将他赶了出去。
无奈之下,少年只得离开。
不知走了多久,少年脚步蹒跚地来到一处面摊前。
彼时,雨虽已停歇,可他身上早已被雨水浸透,湿漉漉的衣服紧贴着肌肤,寒意直往骨头缝里钻。
少年不由地缩成一团,双手环抱住自己,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冒着腾腾热气的面条。咽了咽口水。
这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女声在耳边响起:“咦,又是你!”
少年缓缓抬起头,目光与声音的主人交汇,抿了抿嘴角,不说话。
少女见他这般模样,心中顿生怜悯,轻声说道:“原来是个哑巴,好可怜。”
言罢,她动作麻利地拿起油纸,包了几个热气腾腾的烧饼,不由分说地塞到少年怀中,柔声道:“你吃吧,吃完了来找我,我每日去武场前都会在这吃面。”
少年怀中抱着烧饼,心中一阵纠结,本想将其扔掉,可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
最终,饥饿战胜了自尊,他抱着烧饼,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从那之后,少年便装作哑巴,每日都会来到面摊前,少女也如约而至。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少女不经意间的闲谈里,少年渐渐知晓了她的名字——何银树。比他大三岁,是东城知县何通幼女。
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当上大夏王朝最负盛名的女子将军,让世人看看,女子同样能担当重任、成就一番事业。
每日清晨,何银树总会雷打不动地前往武场习武。
在去武场之前,她总会习惯性地来到这家熟悉的面摊,在少年身旁寻一处空位,安静地坐下,一坐便是好一会儿。
每当这时,少年总会偷偷地打量她,发现她的脸上、身上布满了细细碎碎的伤。
少年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心疼得厉害。
可他始终不敢开口关心,生怕何银树知道他其实不是哑巴后会怪他骗了她。
就在少年鼓足勇气,准备向少女坦白的那天。
家里的人终于寻到了他,不由分说地将他带回了京城。任凭少年如何声泪俱下地跪地哀求,都无济于事。
只留下何银树依旧日复一日地来面摊,却再不见那个默默关注她的少年。
少年一回到家,便被家人严加看管起来,再无逃家可能。
时光荏苒,数年悄然流逝。
一日,少年偶然间听到父亲提及,有一位名叫何通的至交好友调任京城,打算前往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