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书房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刘璟刚从洗梧宫回来,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意。他想起阿桃若桃花般双眼,让他倍感温馨,而这份温馨冲淡了他对大将侯莫陈悦阵亡的伤痛。
"大王,尚书左仆射苏绰求见。"内侍轻声通传,打断了刘璟的思绪。
刘璟抬起头,整理了一下衣袍:"请苏公进来。"他对苏绰一向敬重,这位老臣虽然年纪不大,但治国之才令人钦佩。
苏绰步履从容地走进书房,行礼后却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大王,臣今日前来,是想请大王破格录用一人。"
刘璟轻笑着放下手中的奏折:"我汉国选官自有制度,若真有真才实学,可参加吏考便是,何以劳烦令绰亲自举荐?"他特意用了苏绰的表字,显得亲切随和。
苏绰向前一步,压低声音:"此人非同一般,乃是前北魏齐州刺史贾思勰。"
"贾思勰?"刘璟猛地站起身,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落在案上,茶水溅湿了奏折。作为穿越者,他太清楚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未来的农圣,《齐民要术》的作者!这位农业大家的着作将影响中国千年的农耕文明。
刘璟强压住内心的激动,但声音还是忍不住提高了几分:"人在何处?"他的心跳加速,脑海中迅速闪过《齐民要术》中的种种农业技术——轮作制、选种法、土壤改良...这些都是现在最需要的!
"正在招贤馆暂住。"苏绰被汉王的反应惊得一愣,他原以为需要费一番口舌说服,没想到...
"走!我亲自去请!"刘璟一把拉住苏绰的衣袖就往外走,连衣服都来不及换。
苏绰被汉王拉着踉跄几步,惊讶道:"大王何必亲自前往?臣将他召入宫中便是..."
"如此大才,岂能怠慢!"刘璟头也不回,已经跨出书房门槛。他心中暗想:这可是贾思勰啊!历史上多少帝王想得而不得的农学大家,如今竟然主动来投,这是天助我也!
一路上,刘璟迫不及待地询问:"贾思勰怎么会来到关中?我记得他原是山东人士。"
苏绰整理了下被拉皱的衣袖,解释道:"贾思勰当初为了保全贺拔岳将军的家眷,不得已投降高澄。后来山东被斛律金接管,他就被闲置了起来。再后来高欢派了莫多娄贷文出任齐州都督..."
"莫多娄贷文?"刘璟皱眉,"可是那个以贪婪闻名的家伙?"
"正是此人。"苏绰点头,"莫多娄贷文到任后横征暴敛,祸害百姓。贾思勰多次劝谏无效,愤而辞官,这才前来我关中投效。"
刘璟心中暗笑:我那"兄长"高欢治理国家真是一把好手,杨愔、贾思勰这样的人才都往外推。若是他知道这些人的价值,怕是要悔青肠子。
不多时,二人已到招贤馆。这是一处雅致的院落,专门接待前来投奔的各方人才。刘璟不等通报,直接翻身下马,快步走进院中。
"哪位是贾思勰先生?"刘璟朗声问道,目光急切地扫过院中众人。
一个身着朴素青衫的中年文人从房中走出,见到来人气度不凡,连忙行礼:"在下便是贾思勰,不知阁下是..."
刘璟快步上前,一把握住贾思勰的双手,开始他的表演:"贾公,孤来迟了啊!"他紧紧握着对方的手,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早就听闻贾公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贾思勰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不知所措。他仔细打量来人,这才认出眼前这位衣着朝服,气度非凡的年轻人,竟是汉王刘璟本人!他心中顿时涌起惊涛骇浪——汉王亲自前来?这...这如何敢当?
"大王...这...臣不敢当..."贾思勰慌忙要行大礼,却被刘璟牢牢扶住。
"贾公不必多礼。"刘璟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这一路辛苦了吧?生活上可有什么困难?家人可都安好?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孤一定妥善安排。"
贾思勰漂泊半生,何曾受过这般礼遇?他眼中不禁泛起感动的泪光:"劳大王挂心,一切安好。只是..."他犹豫片刻,"只是家中老母年事已高,未能随行..."
刘璟立即转向苏绰:"令绰,即刻派绣衣卫前往山东,将贾公老母平安接来长安。沿途务必保证安全,不得有误!"
"臣遵旨!"苏绰躬身领命,心中也对汉王如此重视人才感到欣慰。
贾思勰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关中,没想到汉王如此重视自己,连家事都考虑得这般周到。这一刻,他暗下决心:此生定当竭尽全力,报答知遇之恩。
刘璟又关切地问道:"贾公对汉国农业可有了解?我汉国欲以巴蜀为根基,农业乃是立国之本啊。"
提到专业领域,贾思勰顿时眼睛一亮,侃侃而谈:"巴蜀平原沃野千里,本是天府之国。然近年来战乱频繁,水利失修,农具陈旧,耕作之法仍循旧制。若能改进农具,兴修水利,推广轮作之法,产量必可大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