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的黎明来得格外早,荒漠边缘的天际刚泛起鱼肚白,苏明远已站在观测台上。寒风如刀,刮过他略显单薄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只凝望着远处发射架上那枚银白色的巨型火箭。
整流罩上,深蓝色的云雷纹在晨曦中若隐若现。
他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
那些盘旋曲折的纹路,将他拽回了数百年前的长安。那时他还是新科状元,骑着高头马游街三日,官袍上绣着的正是这般云雷纹样。岁月流转,他竟在这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再度见到了这熟悉的图案。
“苏教授,风大了,不如到里面等?”年轻的研究员小赵走过来,递上一件外套。
苏明远微微摇头,“多谢,我不冷。”他的目光仍焦着在火箭上,“这纹样选得极好。”
“听说您参与了设计?”小赵好奇地问。
“不过是提供了些古籍参考。”苏明远谦逊地回答,脑海中却浮现出数月前那场激烈的讨论会。
当时航天局正在寻找能够代表中华文明的标志,有人提议龙纹,有人主张凤凰,争论不休。是苏明远轻声提醒:“云雷纹较之龙纹,更古拙朴质,且暗合天地循环之理。”
为说服众人,他连夜绘制了云雷纹与空气动力学曲线的对比图,那些古老的转折与弧度,竟与现代科学计算出的最优解惊人地吻合。当他将这幅图投影在屏幕上时,满室哗然。
“就像跨越千年的对话。”总设计师当时喃喃道。
此刻,站在发射场,苏明远耳边响起倒计时的声音。
“十、九、八......”
他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穿越到这个时代已有五年,他依然为这里的科技震撼。在他曾经的时代,人类最大的梦想不过是乘风而上,触摸云彩。而今,他们竟要奔赴火星。
“三、二、一,点火!”
巨大的轰鸣声中,火箭腾空而起,拖着长长的尾焰划破苍穹。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苏明远却莫名湿了眼眶。在那火焰的光芒中,他仿佛看到了一条贯穿古今的道路,从李白醉酒的歌谣,到如今冲破云霄的火箭,文明从未停止攀登。
“苏教授,您没事吧?”小赵关切地问。
苏明远拭了拭眼角,笑道:“无妨,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三个月后,“天问三号”成功抵达火星轨道。
控制中心内,气氛紧张得几乎凝固。着陆过程完全自主,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延迟意味着他们只能等待,无法干预。
苏明远坐在角落,手中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他想起自己当年殿试后等待放榜的时刻,也是这般焦灼中夹杂着期待。不同的是,这次全人类都在等待答案。
“进入大气层!”一声通报让所有人精神一振。
屏幕上数据飞速滚动,代表着着陆器的光点正沿着预定轨迹下落。突然,一阵警报声响起。
“怎么回事?”总指挥的声音依然镇定,但紧握的拳头泄露了紧张。
“c波段通信中断,切换到S波段!”
控制室内鸦雀无声,只能听到仪器运行的嗡鸣和操作员急促的键盘敲击声。苏明远不自觉地握紧了茶杯,指节发白。这一刻,他莫名想起了自己跨越时空的那一夜,也是这般前途未卜的黑暗。
“信号恢复!着陆器正常!”
掌声和欢呼瞬间爆发,有人相拥而泣,有人跳起来击掌。苏明远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手心已被指甲掐出深深的印痕。
但真正的惊喜还在后面。
当火星车开始行驶,传回第一组照片时,技术人员突然惊呼起来:“快看车轮印!”
屏幕上,红色沙地上,车轮压出的痕迹并非简单的直线或曲线,而是精心设计的云雷纹图案。每个转折处都对应着航天史上的重要节点——第一颗卫星上天,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出舱活动,第一次登月......
全球社交媒体顿时沸腾。
“中国把古老纹样印在了火星上!”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外星球留下文明印记!”
“云雷纹成了星际符号!”
苏明远站在欢呼的人群中,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小剧场。那时他第一次登台,背诵《将进酒》,忐忑不安,不知这些千年诗句能否打动现代观众。当最后一句落下,满场静默,随后爆发的掌声让他明白,有些东西跨越时空依然有力。
从舞台到太空,文明的传承 indeed 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攀登。
当晚的庆功宴上,航天局局长宣布启动“航天文明计划”——每颗新发射的卫星和探测器,都将携带一种地球文明样本。
“我们已经选定了首批样本,”局长说,“其中包括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模板复制品,以及现代开源代码的存储设备。”
众人议论纷纷,讨论着这些选择的意义。
苏明远安静地听着,忽然开口:“或许还应该加上种子。”
“种子?”总设计师转过头来。
“谷物种籽,”苏明远解释道,“民以食为天,农耕乃文明根基。若有朝一日,其他智慧发现这些样本,当知我辈从何处而来。”
众人沉默片刻,随即点头称是。
会后,项目组请苏明远为计划撰写引言。他回到宿舍,铺纸磨墨,拒绝了电脑打字的建议。夜深人静,他提笔蘸墨,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
“吾辈地球人,以谦卑之心,寄文明之种于星海......”
写至此处,他停笔望向外面的夜空。火星此刻正在那片天幕的某处,带着人类的印记运行着。他忽然想到,千年以前,他的同僚们也在仰望同一片星空,只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人类能够真正触摸那些遥远的光点。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人类会如何解读这些样本,”他继续写道,“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何时何地,文明的本质,都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的追寻。”
写完最后一句,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开,如同时空的界限在那片刻变得模糊。苏明远想起自己初来这个时代时的困惑与迷茫,如今却能为人类文明的星河之旅添一份注脚。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
苏明远仿佛看到了一条无形的纽带,从古代学士的笔墨,到现代航天的代码,从地球的青石板路,到火星的红色沙地,文明如长河,奔流不息。
他轻轻念起《将进酒》中的句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原来李白早已参透,文明的真谛不在于固守已有,而在于不断追寻,不断攀登,哪怕前方是无人涉足的星海。
云雷纹已成航天徽记,而人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