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恭贺皇上。”
“皇上洪福齐天,方可得天庇护。”
满朝文武皆是大声恭贺道。
此时此刻。
朱棣想要的就是这种态度。
“政儿。”
“现在你的确是没有想起当年,但无论是我还是你娘,都会等着你想起来。”
“这些年。”
“我们的确是亏欠你太多了。”朱棣转过头,对着朱正说道,语气之中也是带着浓浓的父爱。
面对这话。
朱正并没有回应什么,显然还是难以平复心情。
这完全颠覆了他之前的一切所想了。
“朕,自高政当年死后,一直未再立世子。”
“而今日。”
“诸卿在此见证。”
“朕的大明,当有太子。”
“昔日父皇还在世时,曾说高政聪明绝顶,乃济世之才,昔日大哥也说,未来吾大明第三代储君必是高政与雄英之中甄选一人。”
“今日。”
“或许便是当初父皇旨意的验证。”
“朕,当立高政为太子。”朱棣对着满朝文武,大声宣布道。
“儿臣附议。”
“大哥归来,当得起这太子之位。”
朱高煦当即站出来,大声附和道。
“儿臣附议。”
“太子之位非大哥莫属。”朱高燧也是立刻附和。
三兄弟。
只有朱高炽心情复杂,但此刻的他也真的怕朱棣,更怕朱正。
看着两个兄弟表态后,他也无可奈何。
只能站出来,大声道:“儿臣附议,太子之位,当属大哥。”
于此。
朱棣的其他三个儿子也是全部都表态了。
三人都是嫡子,以往,朱高炽最有资格,但如今,一切都变了。
从根本上,这太子之位上,也根本无需他们三人同意什么,因为朱棣夫妻早已经做出了决定,这个位置原本就是朱正的,无人可以改变的结果。
也正在这时候。
“皇上。”
“臣有本启奏。”
一个文臣站了出来,一脸正色。
“孔卿,你有何事?”朱棣看向了此人,笑着问道。
经过了大半载。
永乐一朝已经改变了之前的情况,如今朝堂自然也是迎来了稳定,而此人便是新任的衍圣公,不过他可不是北孔衍圣公,而是来自南孔的衍圣公,并非没有血性的那种孔家人。
而此人。
便是南孔族长,孔克英。
在当初郭资邀请他入应天后,直接说明了将原本属于南孔嫡出的位置,还有衍圣公的位置交给他南孔。
对于这等条件。
孔克英又怎会拒绝,于是带着家人就直接来到了应天,接任了这衍圣公的位置。
“启奏皇上。”
“皇长子死而复生,的确是值得庆幸,但如今还需要让皇长孙认祖归宗,重新载入宗谱之中,方可敕封太子,如此方附和礼法。”孔克英大声启奏道。
听到这话。
朱棣稍微一愣。
似乎的确是如此。
“皇上。”
“衍圣公所言极是。”
“世子殿下归来,此乃大喜,不仅要庆贺,更要认祖归宗,昭告天下。”
“唯有如此。”
“方可真正彰显正统之名,顺理成章。”
“臣附议。”
“此事,还请皇上深思熟虑。”
“一切还需等皇长孙认祖归宗。”
……
殿内一众大臣也是纷纷开口附和。
的确。
在礼法下。
的确是该如此。
在如今的宗谱上,朱高政虽然存名,却是已死之身,这些自然需要改变的。
看着群臣如此。
朱棣也点了点头。
“诸卿所言极是。”
“政儿,的确是该认祖归宗才行。”朱棣当即点头说道。
“孔卿。”
“此事便交给你去办了。”
“年节只有两日了。”
“明日,便举行认祖归宗大典。”朱棣又看向了孔克英说道。
一听这明日就举行。
孔克英有些诧异,急忙道:\"皇上,会不会太仓促了?\"
“朕已经失去儿子这么多年了,不想再耽误了。”
“说明日就明日。”
“不能耽误。”朱棣则是正色说道。
“臣明白了。\"
“待得此间朝议散去,臣会立刻去准备认祖归宗大典诸事。”孔克英立刻领旨。
“政儿。”
“明日,好好准备。”
“不仅是你认祖归宗,还有熙儿,淇儿,武儿他们。”朱棣转过头,看向了朱正笑着说道。
而当目光落在了郭玉儿还有她身边的三个孙儿时,朱棣的目光自然是变得更加柔和。
这几年一直都在打仗。
所以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孙儿,不过好在自己妻子一直都陪伴了。
以前失去了自己儿子,朱棣自然是要加倍在自己孙儿身上找回来,好好对待,好好恩泽。
“臣,领旨。”
此刻。
朱正还是有些恍惚,不过在这大势下,朱正似乎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毕竟自己的身份是真正的皇长子,昔日的燕世子。
只是失去了曾经的记忆让朱正有些别扭。
如若恢复了记忆,这一切就不复存在了。
终究。
记忆才是关键。
而看着朱正还是自称为臣,朱棣也并没有任何生气。
“好。”
朱棣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
他自然是清楚朱正的性格的,并非那种趋炎附势之人。
此番突厄的告诉他,他的父母还在,而且此刻还与他相认,的确是有些奇怪,太过突兀了。
“诸卿,可还有事启奏?”
“如若没有,便散朝吧。”
“朕也想一家人好好聊聊。”朱棣笑了笑,看着满朝文武道。
今日之所以聚集群臣,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朱正恢复身份,在所有人面前正名。
如今已经完成了,朱棣自然也是松了一口气了。
也正在朝臣准备参拜离开时。
“报。”
“启奏皇上。”
“文渊阁,发现了一件东西。”
“工匠刚刚挖掘出来的。”
朱能快步跑了过来,一脸急切。
“文渊阁挖出东西了?”
朱棣一愣,急忙看向了朱能。
显然是没有想到竟然还有此间之事。
朝堂上的文武也是纷纷看向了朱能。
文渊阁如今是什么情况,他们自然都非常的清楚。
当日朱允炆引火自焚,文渊阁已经成了一片废墟了,当然,引火自焚是假的,引火是真的。
如今文渊阁也还在修缮之中,能挖出什么东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