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四年,顾雍把母亲从吴地接到身边奉养。母亲到后,孙权亲自上门祝贺,在庭院中向顾母行拜见礼,公卿大臣全都到场,后来太子也去庆贺。顾雍向来不喝酒,说话不多,但举止言行总是恰当得体。孙权常感叹说:“顾君不爱说话,可一开口必定说到点子上。” 每逢宴会欢乐之时,侍从们怕酒后失言被顾雍看见,都不敢放纵尽情。孙权也说:“顾公在座,总让人不敢太放纵。” 他就是这样让人敬畏。这一年,顾雍改任太常,进封醴陵侯,接替孙邵担任丞相,总领尚书事务。他选拔任用文武将吏,都能根据才能安排合适职位,心中没有偏爱。当时他常访问民间情况,但凡发现对政务有益的建议,就悄悄上报孙权。如果建议被采纳,就把功劳归于君主;要是没被采用,也始终不向外透露。孙权因此更加敬重他。不过他在朝堂上陈述意见时,言辞态度虽然温和顺从,坚持的立场却总是正直公正。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张昭趁机说起自己听到的情况,认为法令太繁琐、刑罚稍重,应该适当减免。孙权沉默不语,转头问顾雍:“您觉得怎么样?” 顾雍回答:“臣听到的情况,和张昭说的一样。” 于是孙权便商议修改狱法、减轻刑罚。(《江表传》记载:孙权常派中书郎到顾雍那里咨询事情。如果符合顾雍心意、可以施行的事,他就和中书郎反复讨论,深入研究,还会设酒招待。如果不合心意,顾雍就脸色严肃,沉默不语,什么也不安排,中书郎只好告辞回报。孙权说:“顾公要是高兴,就说明事情可行;他不说话,就是事情还不妥当,我得重新考虑。” 他就是这样被孙权敬重信任。江边将领们都想立功报效,纷纷上书提出偷袭敌军的建议。孙权拿这事问顾雍,顾雍说:“臣听说兵法忌讳贪图小利,这些人提的建议,都是想邀功求名谋私利,不是为国家着想,陛下应当禁止。如果不能彰显国威、打击敌人,这类建议不该听从。” 孙权听从了他的意见。军国大事的得失、行事是否妥当,只要不是当面见到孙权,顾雍从不在别处议论。)
过了很久,吕壹、秦博担任中书,负责核查各官府及州郡文书。吕壹等人趁机逐渐作威作福,还创设酒类专卖、关卡征税等专利,举报罪名、纠察奸邪时,连细微小事都要上报,更用严厉追查、恶意诬陷的手段,诋毁大臣、排挤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被举报弹劾,因此受到谴责。后来吕壹的奸罪败露,被收押到廷尉府。顾雍前去审理案件,吕壹以囚犯身份拜见,顾雍脸色平和地询问案情,临离开时又对吕壹说:“你心里是不是还有想说的话?” 吕壹叩头不语。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痛骂羞辱吕壹,顾雍责备怀叙说:“官府有正规法律程序,何必这样呢!”(《江表传》记载:孙权嫁侄女,新娘是顾氏的外甥,所以请顾雍父子和孙子顾谭赴宴,顾谭当时任选曹尚书,职位尊贵被重用。这天,孙权非常高兴。顾谭喝醉后,多次起身跳舞,跳起来就不停歇。顾雍心里很生气。第二天,顾雍召见顾谭,斥责他说:“君王以包容过错为美德,臣下以恭敬谨慎为节操。从前萧何、吴汉都立有大功,萧何每次见汉高祖,都显得不善言辞;吴汉侍奉光武帝,也始终恭敬勤恳。你对国家来说,哪有汗马功劳、值得记载的功绩呢?不过靠着家族门第,才得到宠信重用,怎么能跳舞不知停止?虽是酒后失态,也是仗着恩宠忘记恭敬,缺少谦虚品德。将来败坏我家的一定是你!” 说完转身对着墙壁躺下,顾谭站在一旁等候,过了一个时辰,才被打发离开。徐众评论说:顾雍不因吕壹诋毁过自己,就仍能和颜悦色对待他,真是长者风范。但主动引导吕壹说话,问他有什么想说的,这就不对了。吕壹奸险乱法,伤害忠贤,吴国人都感到寒心,从太子孙登、陆逊以下,极力劝谏都没用,所以潘濬想趁聚会亲手用剑杀他,以除国患,痛恨邪恶、忠诚事主的态度表露无遗,而顾雍却主动让吕壹开口。如果吕壹喊冤,不替他申理就不合审讯本意;要是顺着他的话上奏,吴主若因敬重丞相而赦免他,陆逊、潘濬岂不是要悲痛愤慨!怀叙本无私怨,没什么可避嫌的,所以痛骂羞辱吕壹,是出于对邪恶的痛恨,厌恶不仁之人,正是仁的表现。季武子死时,曾点靠着门唱歌;子晳受伤,子产催促他自杀。这么说来,顾雍不该责备怀叙。)
顾雍担任丞相十九年,赤乌六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起初他病情轻微时,孙权让御医赵泉为他诊治,还任命他的小儿子顾济为骑都尉。顾雍听说后,悲伤地说:“赵泉擅长判断生死,我肯定好不了了,所以皇上才想让我亲眼看到顾济受封啊。” 孙权穿着白色丧服前来吊唁,追谥他为肃侯。顾雍的长子顾邵早逝,次子顾裕身患重病,小儿子顾济继承爵位,可顾济没有后代,爵位就断绝了。永安元年,朝廷下诏说:“已故丞相顾雍,品德高尚、忠诚贤良,以礼义辅佐国家,可他的侯爵传承却断绝了,我非常怜悯。现让顾雍的次子顾裕承袭爵位为醴陵侯,以彰显旧日的功勋。”(《吴录》记载:顾裕又名顾穆,最终官至宜都太守。顾裕的儿子顾荣,《晋书》记载:顾荣字彦先,是东南一带的名士,在吴国担任黄门郎,到晋朝历任显要官职。晋元帝刚镇守江东时,任命顾荣为军司马,对他礼遇优厚。顾荣去世后,朝廷上表追赠他为侍中、骠骑将军、仪同三司。顾荣哥哥的儿子顾禺,字孟着,年轻时就有名望,担任散骑侍郎,早逝。《吴书》记载:顾雍的表弟顾徽,字子叹,年轻时外出求学,口才很好。孙权掌管政事时,听说顾徽有才华善辩论,征召他代理主簿。顾徽曾外出办事,看到军营的将领押着一个男子到集市上行刑,询问犯了什么罪,说是盗窃一百钱,顾徽让把人先留住。不久,他骑马赶到宫中上奏说:“如今我们蓄养士兵来图谋北伐,看这个士兵是身强力壮的健儿,而且盗窃的钱财很少,我恳请陛下怜悯宽恕他。” 孙权批准了请求并称赞他。后来顾徽转任东曹掾。有人传言曹操要向东进兵,孙权对顾徽说:“你是我的心腹,现在传言曹操怀有二心,没人能去揣摩他的意图,你替我去一趟。” 于是任命顾徽为辅义都尉,到北方去见曹操。曹操详细询问吴国境内的情况,顾徽回答得委婉顺和,趁机说江东丰收,山野中过去作恶的人,都仰慕教化变好,自愿出来当兵。曹操笑着说:“我和孙将军联姻结亲,共同辅佐汉室,情义如同一家,你为什么说这些呢?” 顾徽说:“正因为明公和主将情义牢固如磐石,祸福与共,您一定想知道江东的情况,所以我才说这些。” 曹操厚待他后让他返回。孙权问情况如何,顾徽说:“敌国的隐秘情况,很难一下子探查清楚。但我暗中打听,曹操正和袁谭互相争斗,没有其他意图。” 孙权于是任命顾徽为巴东太守,想要重用他,可恰逢顾徽去世。顾徽的儿子顾裕,字季则,年轻时就有名气,官至镇东将军。顾雍的族人顾悌,字子通,以孝顺友爱、廉洁正直在乡里闻名。十五岁时担任郡吏,被任命为郎中,逐渐升迁为偏将军。孙权晚年时,嫡庶不分,顾悌多次和骠骑将军朱据一起陈述其中的祸福,言辞恳切直率,朝廷大臣都很敬畏他们。顾悌对待妻子很有礼节,常常夜里回家早晨就出门,妻子很少见到他的面。他曾病重,妻子出来探望,顾悌让侍从扶起自己,戴上帽子头巾、穿上外衣,起身应酬,催促妻子回去,他就是这样坚守贞洁、不亵渎礼法。顾悌的父亲顾向历任四个县的县令,年老退休,顾悌每次收到父亲的信,常常打扫房间,整理好衣服,另外设置几案筵席,把信铺在上面,跪拜着阅读,每读一句就应诺一声,读完后,再拜一次。如果收到父亲生病的消息,就对着信流泪,声音哽咽。父亲寿终正寝后,顾悌五天没喝一口水。孙权为他做了一套布衣,都用磨过的棉絮做的,强令顾悌脱下丧服。顾悌虽然因公众议论克制自己,但还是因为没能为父亲送葬而遗憾,常常在墙上画棺材的样子,在下面设置神位,每次对着神位哭泣,丧期还没满就去世了。顾悌有四个儿子:顾彦、顾礼、顾谦、顾秘。顾秘在晋朝担任交州刺史。顾秘的儿子顾众,担任尚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