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豪门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泽泻流转记:从汝水到汉川》下卷

《泽泻流转记:从汝水到汉川》下卷(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空间通古今,我助大将军平九州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 无上神帝我从白板凡人的逆袭之路 洪荒:我,孔宣,刷爆一切! 龙族:总有小母龙对我图谋不轨 重生八零:赶海觉醒情报系统,鱼获爆棚! 系统之敌 别人修仙我捡漏,卷王们破防了 第一剑仙

《泽泻流转记:从汝水到汉川》

下卷·汉川泾水续灵根

第五回 汉川扎根 新境生新智

赵六带着汝南泽泻的种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汉中盆地落脚。这里汉江横贯,水网密布,湿地连片,虽少了汝南蔡泽的温润,却多了几分秦巴山脉的清冽。他在汉江岸边开垦出一小块荒地,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埋进土里,每日像伺候婴孩般浇水、除草,夜里就睡在田边的草棚里,梦里都是汝南泽畔的泽泻香。

开春后,种子竟真的发了芽,嫩绿的叶片钻出泥土,像一个个问号,打量着这片陌生的土地。但赵六很快发现,汉江水虽丰,却比汝水湍急,土壤虽肥,却多沙砾,泽泻长得虽快,球茎却不如汝南的饱满,断面带着淡淡的黄晕。“水土不同,性子也得变啊。”他蹲在田埂上,望着摇曳的幼苗,想起父亲说的“草木有灵,随境而化”。

他开始摸索新的种法:汉江汛期水大,他便筑起更高的田埂,在埂边种上杞柳固堤;沙质土壤保水性差,他就往土里掺汉江淤下来的腐殖泥,增加肥力;为了让球茎长得更实,他效仿当地人种水稻的法子,在抽穗前排水晒田,让阳光逼出球茎里的水分。这些法子,没有任何典籍记载,全是他在田埂上一点点试出来的。

三年后,赵六种的泽泻终于有了模样,球茎虽比汝南的略小,却更紧实,断面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他请当地的老医者品尝,老医者喝了泽泻汤,咂咂嘴说:“这草性烈些,利水更快,像咱汉中人的性子,直来直去。”赵六听了,心里既欣慰又失落——欣慰的是泽泻在新家活了下来,失落的是它终究变了“脾气”。

当地有个货郎,得了“石淋”,小便时痛如刀割,尿中带血,卧床不起。赵六用自己种的泽泻,配金钱草、海金沙煮水,货郎喝了五日,竟排出几粒砂石,疼痛立止。“赵老哥,你这草比仙丹还灵!”货郎逢人便夸,汉中泽泻的名声渐渐传开。赵六在草棚外立了块木牌,写上“汝南泽泻传习处”,开始教当地人种植,那些从汝南带来的《泽泻谱》残页,成了最珍贵的教材。

第六回 技艺融新 汉泽出良材

赵六的儿子赵汉,从小跟着父亲在泽泻田里长大,他不仅继承了汝南的种法,更融入了汉中的水土智慧。他发现,汉江边的芦苇与泽泻混种,既能挡洪水,又能让泽泻得水汽之助,球茎长得格外饱满。他还摸索出“三蒸三晒”的炮制法:将泽泻用汉江水泡透,蒸后晒干,如此反复三次,药性更纯,利水而不耗气。

有一年,汉中爆发“暑湿疫”,百姓上吐下泻,小腿抽筋,当地医者用了许多药都无效。赵汉想起祖父的《汝泽遗方》里记载泽泻能“清暑湿,利三焦”,便用自己炮制的泽泻,配藿香、佩兰、滑石,熬成大锅药汤,分发给百姓。药汤喝下去,腹泻立止,抽筋缓解,救活了不少人。州官亲自来嘉奖,问他要什么赏赐,赵汉只说:“请大人修座水渠,引汉江水灌溉泽泻田,让更多人能用上这救命草。”

水渠修成后,汉中泽泻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形成了“汉江两岸,泽泻连片”的景象。赵汉还与药商合作,将泽泻运往长安、洛阳,包装上特意注明“汉川泽泻”,与汝南旧产区分。有位从长安来的药商,对比了两地泽泻,对赵汉说:“汝南者柔,汉川者刚,柔能润,刚能通,各有其妙啊。”

赵汉听了,忽然明白父亲当年的失落是多余的。草木就像人,在不同的土地上,会长出不同的模样,却都能活出自己的价值。他开始整理父亲和自己的种药经验,写下《汉川泽泻种植要诀》,里面详细记载了汉江沿岸不同地块的土壤特性、不同季节的灌溉时机、炮制时的火候掌握,甚至还有与当地其他药材的配伍心得——这些知识,既有汝南的根,又有汉中的魂,是“实践先于文献”的鲜活见证。

第七回 泾州崛起 三地竞风流

唐代中后期,泾州(今甘肃泾川)的泽泻异军突起。这里地处泾水上游,气候寒凉,土壤偏碱性,种出的泽泻球茎小巧坚硬,断面呈粉白色,性更寒凉,利水之力虽不及汉川者迅猛,却更持久,尤其适合治疗“下焦湿热”。

泾州泽泻的兴起,与一位叫王诚的医者有关。他曾在汉中学习,带回泽泻种子,却发现泾州的水土与汉中迥异,直接种植产量极低。他没有放弃,而是观察当地的草木,发现枸杞能在盐碱地生长,便试着在泽泻田边种枸杞,竟能改良土壤;他还发现,泾水的水质偏硬,用来浇灌前需经日晒沉淀,否则会影响球茎发育。这些“因地制宜”的法子,让泾州泽泻渐渐有了名气。

此时,汝南、汉川、泾州三地的泽泻,各有特色,在医家手中各显神通:治老人体虚水肿,多用汝南旧产,取其“柔润不伤正”;治青壮年湿热黄疸,多用汉川泽泻,取其“刚劲能清热”;治妇人淋证带下,多用泾州泽泻,取其“寒凉能涩精”。这种差异,被唐代的《本草图经》记载下来:“泽泻,汝南者旧贵,汉川者今盛,泾州者性烈,皆随水土而异,医家当择用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鬼手炼丹师 仙子你听我解释 斗罗:我靠大圣制霸大陆 侯门小寡妇,养狐狸精的日子 天崩开局:伪装神女我赢麻了 狐瞳:我的仙家不寻常 佟贵妃只想修仙 高嫁豪门,我靠直播花钱火遍全网 穿成炮灰真少爷,科举带飞全族 替兄为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