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送走了上门的俏少妇张秀芹,回屋后也开始将包裹里的东西拿出来一一的摆到木柜子里。
至于他行李里给家里人带的礼物,等中午家人回来再当面交给他们。
坐了一会看了看时间,也不过才九点半多一点。
他站了起来,将行李的贵重物品施了个隐身法术藏到梁上,也就锁门而出。
反正这个时候他也没有什么待在家里的心思。
走出四合院,跟坐在后院中院和前院的各位老头老太太及半大小子们都招呼了一遍,说自己有事外出后,才走到公交站台。
转了几趟车,午后才到位于西华门大街35号的首都图书馆。
出示了工作证说明了来意,才被允许进入这座当时全国最大的图书馆。
这里不允许借出书籍,只允许在馆里阅读。
可就算是这样,在这种时期,他也没办法找到有关甲骨文文献类的书籍。
大致只能找到秦汉时期的普通书籍,比如史记。
其它的连《说文解字》都没有。
大概看了两个小时,见实在是没有找到能让他解开那遍法诀文字的书籍,他也只能放弃。
出了首都图书馆,想了想就朝着一旁没多久的国营商场走去。
他穿着蓝色的铁道部职工制服,在这个年代还是很能代表身份的。
进入国营商场,打算买一辆自行车。
在京都虽然有公交车,但来来往往一趟光是等车的时间,就跟坐车的时间差不了多少。
建国在自行车柜台前驻足,目光扫过陈列的几款车型。
售货员是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年轻姑娘,见他穿着铁路制服,态度明显热络了几分。
\"同志要看自行车?永久、凤凰、飞鸽都有。\"姑娘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几辆样品,\"都是最新款。\"
陈建国摸了摸口袋里的工业券和钞票,故作随意地问道:\"永久13型有货吗?\"
永久自行车是中国最早的自行车整车制造厂之一。
其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昌和制作所,也是上海最早的自行车厂。
相比1959年成立的凤凰牌自行车,永久自行车的历史,要早上近20年。
而陈建国所说的永久13型,是永久自行车的经典产品,俗称“二八杠”。
这个车型是一代人的记忆,是国产车中的精品,头一两批的13型收藏价值非常高。
第一批永久13型是1964年生产的。
最早的锰钢13型完全以凤头标准制造,用料十足、工艺精湛,在一些指标上甚至超过了汉堡等外国车。
当年一辆锰钢13型要220块钱,算得上自行车里最贵的了。
能骑上一辆锰钢13型的都不是一般的主儿。
\"哟,您懂行啊!\"
姑娘眼睛一亮,\"这款可是紧俏货,不过...\"她压低声音,\"昨天刚到了三辆,要凭特殊工业券。\"
陈建国会意,从内袋掏出一个印着铁路徽章的信封。
姑娘接过来看了看,脸上笑容更盛:\"您稍等,我去库房看看。\"
等待的间隙,陈建国看了看其它品牌的车,这个时代的自行车只有男女款,没有细分什么山地车和赛车款。
又看了看旁边的手表,发现除了国产的上海,北京,海欧外,还有其它进口的手表。
最常见的就是梅花和雷达品牌,也有一些天梭,英纳格,罗马等品牌。
不过都是大三针款式的普通手表,想要什么计时腕表,飞行员腕表等等后世那种玩出花来的就没有了。
\"同志,您的车来了。\"
看了一会,那位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年轻售货员推着一辆锃亮的永久13型过来,车把上的电镀层在日光灯下闪闪发亮。
陈建国仔细检查了车架号和刹车系统,试了试后没什么问题。
\"这辆...\"
但他还是故作犹豫,\"有没有其他颜色的?\"
售货员面露难色:\"这批都是墨绿色的,要不您看看凤凰18型?\"
\"算了,就这辆吧。\"
陈建国也只是想看看有没有黑色的,既然没有,他也爽快地付了钱和工业券。
之后跟着售货员到旁边打钢印办理自行车证,差不多又花了半个小时,才将车推出门。
这是陈建国做为两世的蓝星人,首次有机会骑车穿过长安街。
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冬日的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自行车影子交织在一起,像一条蜿蜒的蛇。
路过王府井百货时,陈建国突然刹车。
橱窗里陈列着一只非常漂亮的1963型飞行员专用手表。
那漂亮的造型在玻璃反射中吸引他的注意。
停下车,他走到橱窗旁边仔细打量了一下。
要说这支手表他可有点熟悉,那还是第一世他的第一只计时腕表。
当年有流行说穷玩车,富玩表。
他为了追求这个时尚,也看过很多手表的杂志和短视频。
知道这支国产第一支的飞行员系列的腕表,也曾经在某宝某东上各买过一支。
更是在某鱼和某转上淘过品像好的几支。
陈建国站在橱窗前,指尖不自觉地轻触冰凉的玻璃。
1963型飞行表的银色表盘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红色计时指针像一抹凝固的鲜血。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第一世时,他曾在深夜的台灯下,用放大镜欣赏这支表背面的\"中国空军\"字样;边欣赏边看着视频里的收藏家们侃侃而谈它的历史价值。
\"同志要买表?\"售货员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这是展示版,要特供券的。\"
陈建国回过神来,见到一个漂亮的售货员从橱窗里走出来,看着他笑吟吟道。
他笑着点头,道:“那我将车放在这个门口可以吗?”